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未来十年内,中日会开战吗?从靖国神社到台湾牌,日本野心藏不住

0
分享至

1

前言

2

嗨,各位朋友,我是言叔。今天咱们不聊轻松的,来谈一个沉重却无法回避的话题:未来十年,中日之间会不会爆发军事冲突?别急着否定,也先别喊“绝对不可能”。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现实地缘格局的一次冷静推演。两个紧邻的大国,历史积怨未消、现实利益交错、外部势力搅局不断,这种局面就像高压锅里的蒸汽,只差一个引爆点。

3

你细想一下,东海的巡逻机频繁对峙,钓鱼岛周边执法船常年角力,日本接连提升军费、部署远程导弹,甚至公开将中国定义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这些动作看似分散,实则指向一种系统性的战略转向。我们今天就拨开情绪迷雾,用理性拆解这场正在酝酿中的深层博弈。



4

日本的“傲娇”从何而来?

5

不知你是否察觉,近年来关于日本的新闻总透着一股对抗气息?首相率团参拜靖国神社、海上自卫队在宫古海峡高强度演练、防卫白皮书年年加码渲染“北方威胁”,甚至连地方议员都在叫嚣“协防台湾”。这些行为单独看或许只是外交姿态,但连成一线,便显露出某种集体意志的倾斜。

6

问题来了:日本明明深度嵌入中国经济体系,上千家企业扎根中国市场,每年从中国赚取巨额利润,为何在安全议题上却屡屡站到对立面?更耐人寻味的是,它嘴上强硬,行动上却极度克制——不敢独自挑衅,转而频繁拉拢美国、北约乃至欧洲国家介入亚太事务,甚至远赴乌克兰提供支援以博取国际认同。



7

这不像一个主权完整大国的自主外交,倒像是一个内心不安的小国在寻求安全感的表演。日本正陷入一种独特的“三不情结”:不愿认错、不甘认输、不肯低头。正是这种复杂心态,一步步将其推向今日的战略困境。

8

先说它的“心理困局”。别小看这一点,国家行为往往是国民集体心理的延伸。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始终未能完成真正的精神独立。它经济发达、科技先进,但在历史认知和战略自主上,一直处在“半觉醒”状态。



9

第一个“不”,是拒绝忏悔。翻开日本主流教科书,对侵华战争的描述近乎模糊处理,仿佛那段历史与己无关。他们并非无知,而是刻意回避。因为一旦彻底承认战争罪责,整个战后体制的道义基础就会动摇。就像一个人长期掩盖过去的污点,怕一开口,身份认同就崩塌。

10

第二个“不”,是拒绝接受战败事实。不少日本人坚持认为,自己并非败于中国人民的抗争,而是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与苏联的参战。这种叙事构建出一种扭曲的心理优势:既轻视中国的传统文明地位,又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感到本能恐惧。



11

第三个“不”,是绝不示弱。哪怕明知实力悬殊,也要做出强硬姿态。近年来推动修宪、发展巡航导弹、主张“先发制人打击能力”,无不是在试探区域红线。这些举动背后,是一种深层焦虑:既渴望成为“正常国家”,又害怕脱离美国保护伞后的孤立无援。

12

这种矛盾根植于其岛国地理、战后被占领的历史结构,以及美国长达七十余年的战略主导。它想摆脱附属地位,却又不敢真正独立;希望与中国共处,又担忧被体量碾压;想要维持现状,可时代洪流早已不容许静止。



13

抱大腿、拉群架、打台湾牌

14

于是它选择了“扮演”——扮演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扮演一个坚定的西方盟友,扮演一个敢于发声的安全提供者。久而久之,连自己都信了这套剧本。那么,它是如何具体操作的?主要有三策,每一策都透露出典型的“小国外交智慧”。

15

第一策,紧紧依附美国。每逢美日“2+2”会谈,东京方面总是表现得极为积极,几乎事事呼应华盛顿立场。表面上是同盟协作,实质上是一种战略依附。它把国家安全寄托于美军第七舰队的存在,把外交方向绑定在美方议程之上。



16

第二策,广结外援。意识到单凭自身难以抗衡中国,日本便主动充当“桥梁”,邀请英法德等北约成员国进入亚太海域联合巡航,还与英国签署《互惠准入协定》,实现军队互驻。这如同校园里受欺凌的学生,请来校外帮派撑腰,虽能短暂壮胆,却也埋下更大隐患。

17

第三策,炒作台湾议题。这是目前日本最愿意触碰的敏感神经。虽无直接出兵可能,但它通过高层表态、智库报告、媒体引导等方式持续释放信号。岸田政府多次暗示“台海稳定关乎日本安全”,前任防卫大臣甚至提出“日本应参与台海防御”。



18

新任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作为首位有望出任首相的女性政治人物,更是极右翼代表,曾公开宣称“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这话听起来霸气十足,但若深究,她真敢为台湾与中国全面开战吗?恐怕连拜登政府都不会允许这样的冒险。

19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日本政界高呼“遏制中国”的同时,商界却在中国市场攫取巨大利益。丰田年销百万辆汽车、索尼依赖中国供应链、松下在华工厂昼夜运转……哪一个巨头离得开中国市场?这种“口头强硬、行动务实”的割裂,恰恰暴露了其战略上的根本性焦虑。



20

深蓝江湖的“破壁时刻”

21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这一套组合拳打得热闹,到底有没有实际效果?短期来看,确实制造了一定压力,让中国在东海维权时多几分权衡,也让美国在印太布局中多了一个可靠支点。但从长远看,这种策略正在将其自身逼入战略死胡同。

22

原因很简单:中国已非昔日可比。过去十年,我军现代化进程突飞猛进,尤其是海军与火箭军的跨越式发展,已经重塑西太平洋的战略天平。双航母编队常态化训练、高超音速武器实战部署、远洋综合补给舰批量服役……这些都不是象征性展示,而是真实战斗力的体现。



23

去年举行的“双航母破链”演习,就是一次明确警告:中国现已具备突破第一岛链封锁的能力。所谓“岛屿链围堵”战略,在远程精确打击与立体投送能力面前,已形同虚设。日本引以为豪的地缘屏障,正迅速失去战略价值。

24

这就像是两名武者对决,一方还在苦练剑术,另一方已掌握内力运行、腾挪闪避与暗器合击之术。再快的剑招,也追不上能腾空飞行的对手。更重要的是,中国并未放弃和平手段。我们在加强国防的同时,积极推进RCEP落地,重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并在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半导体研发等领域保持技术交流。



25

日本官方可以高喊“中国威胁论”,但它的企业界却用脚投票。从丰田到东京电子,从夏普到村田制作所,无不极力维系对华合作渠道。普通民众也在享受来自中国的平价商品、跨境电商便利以及旅游消费红利。

26

最关键的问题是:美国真的靠得住吗?历史反复证明,华盛顿的盟友体系本质是工具化的。当需要你时,把你捧为“民主前哨”;当利益转移时,撤军撤防毫不留情。看看阿富汗、看看叙利亚,再看看当年对韩国的态度转变,就知道“美国承诺”的含金量有多不稳定。

27

日本如此卖力配合美国战略,但如果中美发生重大危机,华盛顿是否会为了冲绳或九州,与中国展开全面对抗?答案极可能是“不会”。届时东京或将发现自己孤悬前线,成了牺牲品而非伙伴。

28

因此,日本当前正处于一个深刻的“战略悖论”之中:越是恐惧中国崛起,就越依赖美国;越依赖美国,就越必须针对中国;越针对中国,就越加剧自身风险。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最终可能反噬自身安全。



29

结语

30

回到最初的问题:未来十年,中日会开战吗?言叔的观点很清晰:大概率不会。不是因为双方没有矛盾,而是因为谁都承受不起战争代价。日本不敢率先动手,美国不愿卷入东亚大战,中国更没必要主动开启战端。战争从来不是首选方案,而是所有选项耗尽后的最后选择。

31

真正的较量,不在舰艇对峙的海面,也不在战机擦肩的天空,而在谁能稳住发展节奏、谁能掌握核心技术、谁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理解与支持。中国要做的,不是与日本纠缠口水战,而是持续夯实综合国力,让对方清醒认识到:无论怎样折腾,都无法逆转大势所趋。



32

正如《孙子兵法》所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最高明的胜利,不是击败敌人,而是让对方明白对抗无益、合作才有出路。这才是顶级的战略境界。

33

所以,别被那些煽动性标题迷惑。真正的和平,不是没有摩擦,而是在重重矛盾中依然能找到共存之道。中日关系或许不会立刻变好,但只要理性尚存,战火就不会点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来科点谱 incentive-icons
来科点谱
多一点快乐,少一点烦恼。
2587文章数 34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