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手术室内,完成了一场牵动人心的生命重塑。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下,依托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的援青专家,携手当地医院医疗骨干,成功为一名年仅1岁的藏族女孩实施了果洛州首例高难度复杂手外科重建手术。
患者是一名活泼可爱的藏族女婴,自出生起便承受着右手拇指并指畸形的困扰。小小的手掌,拇指旁多生了一个发育不全的手指,不仅影响美观,更关键的是可能随着成长导致手部功能受限,给未来的生活、学习蒙上阴影。家人忧心忡忡,辗转多地求医,但因患儿年龄小、手术精细度要求极高、风险大,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治疗。最终,他们怀揣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了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面对挑战,医院迅速启动援青专家协作机制。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援青专家张涛与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援青专家梅凯健第一时间参与会诊,与本院医生共同为患儿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术前方案。针对患儿存在的贫血状况,儿科专家指导进行了有效的术前营养纠正;麻醉科专家制定了“浅镇静+臂丛麻醉”的精准麻醉方案,力求在确保手术无痛、平稳进行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对婴幼儿生理机能的影响。
手术台上,真正的考验来临。主刀医生——上海援青骨科专家孙辉主任,与州医院骨科专家紧密配合,在聚光灯下开启了这场精细至极的“雕琢”。手术团队首先精准切除了位于桡侧发育不良的多余指体,操作过程中,医生们仔细分离并完好保留了存留拇指至关重要的神经血管束,确保了术后手指的感觉与血运。随后,团队对存留拇指的近节指骨关节面进行了精细打磨塑形。为进一步增强存指的功能稳定性,他们将切除的多余手指上的指伸肌腱进行分离转移,并在存指末节伸肌肌腱的支点处进行了加强缝合,有效改善了拇指的伸直功能。针对存指伴随的桡偏畸形,又实施了尺侧副韧带及关节囊的紧缩术,成功矫正了力线,恢复了拇指的正常形态与潜在功能。
在沪青两地医疗团队的默契协作和精湛技艺下,手术历时2小时,最终宣告圆满成功。术后,患儿安全返回病房。尽管经历了长途援青的辛苦和高强度手术的疲惫,上海援青医生们依然坚持每日亲自查房,密切监测患儿右手拇指存指的血液循环、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令人欣慰的是,患儿恢复情况良好,重建后的拇指远端感觉敏锐,运动功能初现,预示着未来手部正常发育和使用的光明前景。
此次由上海六院骨科专家主导完成的高难度手术,实现了果洛州相关领域技术“零的突破”。果洛州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援青专家王鹏表示:“这是国家“组团式”医疗援青模式的成功显现,是“上海所能”与“果洛所需”在青藏高原又一次生动对接。随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高原工作站在果洛州人民医院落地,成为开在家门口的国家医学中心,将会为果洛乃至青海其他地区群众在疑难、复杂骨科疾病诊治提供更加便捷和优质的服务”。
原标题:《1岁藏族女孩先天拇指畸形,上海医生助力实施果洛首例高难度复杂手外科手术》
栏目主编:陈抒怡 文字编辑:陈抒怡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任俊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