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要没了吗?
最近点外卖,有人说翻了三遍没找到饿了么,后来才发现这个蓝色图标变成了淘宝城,名字改成了淘宝闪购,就连骑手的衣服都换色了。阿里这是要彻底放弃饿了么了,还是要玩一盘更大的棋呢?
想当年的饿了么,可是上海滩妥妥的创业顶流啊。2018年,阿里95亿重资收购,那更是小厂攀高枝的商业典范。可现在再看呢。
曾经的创业新星还是彻底融入了巨头血脉,连名字都变成了战略棋子。运力给闪购,零号给闪购,彻底化身了阿里技术零售的履约基石。
其实阿里想做技术零售,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2008年收购口碑时,就是想抓牢线下消费,但当时O2O还太超前了。
2013年,内部孵化淘点点,没建起来自己的骑手团队,最后没掀起风浪。2015年重启口碑,2018年干脆全资收了饿了么。你会发现它之前所有尝试,都像差最后一口气,总差个能撑起所有资源的核心。那这次淘宝闪购会不一样吗?
年初阿里说要做闪购,好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要重启口碑网啊?
结果没想到,阿里选的是让饿了么换身份。这背后其实是阿里和美团耗了这么多年,终于换了打法。以前单靠饿了么硬拼,总是落下风,今年才算想通了,把饿了么、飞猪全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
本地生活呢不能单打独斗,得和淘宝的流量、天猫的商家、菜鸟的供应链绑在一起,就像搭积木这样,以前是零散的,这次终于拼成一个原厂电商加进场技术零售的完整形状。
而淘宝闪购就是这块积木的核心。阿里对闪购的投入啊是下了血本,效果呢也立竿见影。上线没多久,日订单量就突破了6000万单,8月份的峰值直接冲到了1.2亿单,3个月的订单量直接翻了两倍。
更关键的是,它还帮了淘宝主站一把,8月手淘的日活用户都涨了20%。之前大家总是在说,美团在外卖领域的护城河无人能破。
阿里输过、调整过,甚至被质疑是不是放弃外卖了,可它手里攥着饿了么,这口棋一直没扔,反而等来了即时零售的新机会。现在说阿里搬回一局啊还太早,但至少这一次,它不再是那个只能看着美团领跑的追赶者了。
很多人纳闷,之前饿了么和美团拼了十年都没赢,怎么换个淘宝闪购的马甲就成了呢?核心是阿里玩了套降维打击,美团的优势是外卖到家的单一闭环。
到店赚的钱全要切回到补贴里。你看这二季度的净利润从113亿跌到3.65亿,相当于赚100块要花97块补贴。因为没有其他业务能回血了。但阿里不一样。
云业务、国际电商都在猛增,就算闪购烧钱,整体业绩也稳得住,这样呢才能打得起持久战呢。这个仗打下来,市场格局是真变了。以前美团占70%,饿了么13%。
现在淘宝闪购一冲,美团份额就掉了,连股价都跟着跌。而阿里今年的股价翻了一番,市值重回3万亿港币,差不多等于长出一个新的拼多多。资本市场用脚投票,认的就是阿里这套生态打法。
回头看阿里做本地生活,其实走了三步棋。
第一步叫单点试错,收购口碑,孵化淘点点。
第二步是补短板,整合饿了么的骑手网络。
第三步才是生态闭环。
靠淘宝闪购,把所有资源全部都串起来。它之前没赢,是把饿了么当成和美团打架的武器,现在是把饿了么当拼生态的零件,放弃一个品牌名,换来了淘宝流量、菜鸟供应链、高德到店的全链路打通。
这也是舍品牌换生态的算计。现在蒋凡呢他放话了,未来三年闪购带来1万亿的交易增量。不过话说回来,这1万亿能不能成,其实还有不少问号。你想啊,500亿的补贴能一直烧下去吗?
淘宝买衣服、家电的用户和闪购点外卖、买生鲜的用户,需求真的能捏合到一起?还有骑手运力翻了,管理压力、配送体验能不能稳得住?
这些都是阿里接下来要啃的硬骨头,不光是靠生态协同就能轻松解决的。除此之外,还有更难的挑战,用户心智的迁移。饿了么十年攒下的就是想点外卖就找它的固定认识。
可现在要让用户接受,买万物都上淘宝闪购,甚至点外卖,先打开淘宝闪购,这个难度比补贴战要大多了。而饿了么这个名字所承载的情感链接和用户习惯,能否无缝迁移到淘宝闪购里?
这里存在着巨大的挑战。然后阿里这部棋看似弃了饿了么这个棋子,但实则盘活了淘宝、天猫、菜鸟整盘棋,意图直接硬刚美团。有时候就是这样,对手护城河再宽,只要手里还有能打的牌,还愿意等机会,会不会哪天风向就变了?
就像饿了么从外卖平台变成淘宝闪购,看似是消失,其实是阿里把这个藏了1年的棋,终于落到了新的棋局里,而这盘棋能不能下好呢?最终还要看广大用户是否愿意接受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