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佳 上海报道
历经十余年发展,我国慈善信托已从政策探索阶段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中旬,全国累计备案慈善信托2582单,规模98.77亿元。距离慈善信托百亿关口仅一步之遥。
在信托行业回归本源、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与民生需求的转型背景下,慈善信托凭借制度优势成为践行金融为民理念的重要载体。但社会认知偏差、生态协同不足等问题仍待突破,行业高质量发展需多方合力破局。
政策护航,慈善信托跻身主业序列
我国慈善信托的制度框架已形成“法律奠基—政策明确—细则完善”的递进格局。
2001年《信托法》首次以法律形式鼓励公益信托发展,为慈善信托埋下制度种子;2016年《慈善法》将慈善信托正式纳入公益信托范畴,填补专项法律依据空白,使其从概念走向实操层面;2023年信托公司业务三分类政策落地,进一步将公益慈善信托与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并列,确立其三大主业之一的地位。
2024年政策支持持续加码,为慈善信托划定发展方向与制度边界。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相关意见,明确要求慈善信托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将业务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绑定;10月修订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以部门规章形式正式确认公益慈善信托的主业属性,从经营许可层面为行业规范发展筑牢根基。
中国信托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常务)刘峰在由中国信托业协会主办、上海信托承办的“媒体走进信托公司”第四期交流活动中表示,在信托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信托行业“1+N”制度体系的不断建构健全,信托公司应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发挥信托制度功能价值,利用股债投融资功能,链接社会资本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信托在财产隔离、养老传承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拓展基于信任的财富管理服务;强化信托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用,创新各类信托工具积极服务社会治理。
与之对应的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推动行业规模稳步增长。
另据慈善中国官网数据,截至2025年9月9日,全国备案慈善信托累计备案数量2550单,规模突破98.21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306单,规模增加13.14亿元。若按此增速推算,全年慈善信托累计备案规模突破100亿元或已成定局,这标志着慈善信托正式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行业实践先行探路,构建“授人以渔”模式
在政策引导下,部分信托公司率先开启慈善信托实践,形成可复制的业务范式。
以上海信托为例,截至目前“上善公益”核心品牌累计募集资金2亿元,落地150余个慈善项目,覆盖24个省级行政区,直接受益人群超1.4万人次。其慈善信托业务聚焦教育、医疗、乡村振兴三大领域,形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实现长效帮扶。其中,在教育领域,云南校长、教师来沪培训项目已进入第三个五年计划周期,并将“影子校长”“骨干培训”模式推广至中西部16个省份,培训校长教师超5000名,辐射影响近500万名学生;医疗领域,联动上海中山医院、瑞金医院等顶级医疗机构,为江西、新疆、喀什等地培训医护人员 3000余人次,搭建跨区域医疗共同体,缓解贫困地区医疗软实力短板;乡村振兴领域,为甘肃、新疆等十余个省区的230余名县乡两级干部提供专项培训,助力地方治理能力提升。
上海信托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兵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信托践行长期主义,推动信托服务“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社会治理三大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功能价值,在财富管理信托账户、资本市场标品业务、长周期科技股权投资、慈善信托等领域持续引领行业、取得突破。
据陈兵介绍,为强化业务专业性与可持续性,上海信托在2017年于行业内率先成立专门的慈善信托部,构建“上信上善”架构,整合政府奖励基金、社会资金及产品超额收益,形成公司、客户、员工共同参与的公益生态;同时联动行业协会、慈善组织、高校、医院等多方主体搭建合作网络,并实现所有项目全程透明可追溯,确保捐赠者清晰掌握资金流向与帮扶成效,形成 “人才培养为核心、模式创新为支撑、生态共建为依托、制度保障为底线” 的业务特色。
多方协同构建可持续发展格局
尽管慈善信托发展成效显著,但行业仍面临认知度、专业度、生态协同三重挑战。
中国信托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信托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蔡概还指出,当前社会对慈善信托的认知存在明显偏差,部分群体将其误视为理财工具,忽视“慈善”的核心属性。事实上,慈善信托的本质是“用信托方式做好事”,信托仅为实现慈善目的的工具,与慈善捐赠、慈善服务同为公众参与公益的重要途径,需通过多元传播纠正认知误区。
从行业内部来看,部分信托公司对慈善信托的战略定位不足,未能将其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深度结合,项目设计针对性不够强、资金管理效率待提升、效果评估体系不完善,业务专业性仍需加强。
此外,慈善信托的生态协同仍显薄弱,虽然信托公司与慈善组织的合作逐步增多,但社会资本参与度较低、跨机构协作流程繁琐,资源整合效率有待提升。
展望未来,蔡概还对《华夏时报》等媒体记者表示,推动慈善信托高质量发展需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加强普及教育,通过行业案例宣传、公益讲座等形式,向社会公众传递慈善信托的本质与价值,消除认知偏差;二是提升行业专业能力,信托公司需将慈善信托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在项目全流程中坚持守正创新、依法合规,强化效果评估与风险管控;三是构建多元协同生态,鼓励信托公司之间、信托公司与慈善组织、金融机构、高校等主体深化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商业向善、金融为民”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作为信托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核心载体,慈善信托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蔡概还进一步表示,随着政策体系持续完善、行业实践不断深化、社会参与度逐步提升,慈善信托有望突破当前发展瓶颈,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金融力量。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张志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