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狮子山街道党工委推荐的青年党员
黄凯迪演讲作品《让舞蹈发声》
在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
共青团四川省委
举办的“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主题演讲活动中
荣获二等奖
“是个人的专业之根,遇见了城市产业的肥沃之壤,我们这群青年人,才得以在这片名为‘成都’,名为‘锦江’的热土上,破土而出,奋力拓开一片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产业新疆域。”11月4日,狮子山街道“狮享讲堂”再次开讲,邀请到西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也是“舞影佳创”的创始人黄凯迪,以“以专业之根,拓产业之疆——新时代青年文艺工作者的跨界创新之路”为题,为街道干部、党员群众及文艺爱好者带来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实践温度的精彩授课,引发热烈反响。
![]()
人才专业“根”深扎
产业生态“壤”育才
“舞蹈的魅力,绝不仅仅是聚光灯下的那一刻璀璨。”作为深耕舞台多年的舞者,黄凯迪深知舞蹈艺术“昙花一现”的遗憾,更敏锐捕捉到市场“缺乏懂舞蹈的影像服务”这一痛点。这份对舞蹈艺术的专业理解,成为他扎根产业的“根”:2015年从记录川师舞院考试照片、战旗文工团风采,到闯进“荷花奖”终评赛场,再到精准把握舞蹈与影像的融合规律,他带领团队以“会跳舞的摄影师”为独特标签,填补了国内舞蹈文化传播平台领域的空白。十余年间,团队拍摄的《杜甫》舞剧剧照首次被刊登在《舞蹈》杂志上,《五彩彝裳》舞蹈火爆出圈,服务超万名舞者。用专业镜头为中国舞蹈艺术留存珍贵脉络,正是这份专业深耕,让“舞影佳创”从地下室一间小小的工作室起步,成长为连接全国乃至国际的舞蹈文化传播平台,为舞蹈产业拓展了“影像+传播”的新维度,印证了人才专业力对产业边界的突破价值。
![]()
成都浓厚的文艺氛围、文联系统“娘家”般的支持,以及锦江区“校院企地”联建的资源优势,共同构成了助力人才成长的“疆”:成都市“金芙蓉文学艺术奖”的认可给予团队信心,狮子山街道“狮享智创人才服务站”等平台提供展示与交流机会,各类“双创”政策为创业初期的团队注入活力。在这样的产业生态中,黄凯迪个人实现了从“二级演员”到高校副教授、全国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的蜕变,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青年成员也纷纷独当一面,成长为舞蹈摄影、艺术交流、新媒体传播等领域的骨干。正如他在分享中所言:“我和我的团队是极其幸运的,因为我们选择在成都、在锦江区创业,我们赶上了一个尊重艺术、鼓励创新的好时代。”
![]()
“人才与城市产业生态,最好的关系就是‘双向奔赴’。”黄凯迪团队的专业输出,不仅推动了舞蹈摄影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更通过“以舞抗疫”公益课堂、“舞动成都”城市艺术IP打造等项目,拓展了舞蹈产业的社会价值与文化边界——2020年“以舞抗疫”线上公益课堂,串联起全国近60位艺术家,累计播放量超过5000万人次。产业生态的持续完善,又为团队带来了更多资源:从成为《舞蹈风暴》官方合作伙伴,到与PDE国际舞蹈展演达成合作,产业平台的升级为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视野,进一步激发了团队的创新潜能。
![]()
从黄凯迪的实践中不难看出,“人才与产业互相成就”并非抽象概念:当人才以专业精神扎根产业,便能精准破解行业痛点,为产业发展开辟新赛道;当产业以优质生态滋养人才,便能激活人才的创新活力,为产业升级储备核心动能。这种双向成就的逻辑,不仅是“舞影佳创”从工作室到国际平台的成长密码,更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重要启示——唯有让专业之“根”深扎产业土壤,让产业之“壤”厚植人才成长养分,才能实现人才价值与产业发展的双赢,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编辑丨李丁丽莉
责编 | 李玥林
审核丨彭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