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把家里的盐换了,能大大降低中风和死亡风险,尤其适合这几类人!

0
分享至



“张大爷,你最近怎么气色好了不少?”早晨,邻居们看到68岁的张大爷在小区里健步如飞,都忍不住打趣几句。说起来,张大爷半年前身体还不太好,高血压十多年,常常头晕耳鸣,家人每天都为他的健康担忧。

直到上次做健康科普讲座时,社区医生透露了一个简单又实用的小窍门,只要把厨房里的普通食盐换一下,就有可能大幅降低中风和死亡风险。



这句话让张大爷放在了心上。半年后,张大爷不但血压明显平稳,睡眠也有了改善。于是,邻居们忍不住好奇:“换个盐,真有这么厉害?”

其实,很多人都没意识到,日常用盐管理得好坏,和我们的脑血管、心脏健康息息相关。而且,尤其是高血压、中老年人,还有那些家族有中风史的人。

今天为啥这么建议你“换盐”?背后到底有什么科学证据?究竟该怎么换、换哪种盐?尤其是第一个误区,绝大多数人都搞错了。

我们平时常说的“盐”,其实即“钠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摄入过多的钠离子,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升高血压,进而大大增加中风、心脏病、肾病等多种慢性病风险。

2022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了中国大规模队列研究,结果令人震惊:中国成人平均每天摄入盐量超过10克,远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5克,而这种长期高钠饮食,与卒中风险增加54%密切相关。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不怎么咸,没事吧?”其实,很多家庭煮菜时用盐量远比你以为的多。

更危险的是,高钠饮食的危害在于“潜移默化”,你的血压可能已经悄悄飙高,而你自己却浑然不觉。就算没有高血压史,只要长期高盐饮食,脑血管壁负担增加,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正是中风的“隐形推手”。

简而言之,控制盐的摄入、把家里的盐“换掉”,并不是玄学,而是有确切科学证据支持的一种脑卒中和死亡风险干预策略。那么,到底换什么盐?到底哪些人必须重视?

全家都吃普通食盐不换,会有什么潜在隐患呢?一项涉及2万多名中国中老年人的随机对照实验(NEJM, 2021),对比了“低钠盐”和普通食盐在健康上的差异。结果发现:

长期使用低钠盐(即将食盐中的部分钠替换为钾)。中风发生风险下降了14%;全因死亡率降低12%;血压平均每减少1克钠摄入,收缩压下降2-3mmHg;更令人意外的是,低钠盐对65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和既往有卒中家族史的人群,降风险效果最明显。



很多人担心,“加了钾的盐有安全隐患吗?”权威研究显示:对于没有重度肾功能障碍的人群,低钠盐(一般为70%氯化钠+30%氯化钾的小比例混合)安全性极高,还能帮助补钾、平衡体液。

中国疾控中心顺义心血管健康队列科研数据显示:只要每天把普通盐换成低钠盐3个月,55-75岁人群的血压平均下降了5-7毫米汞柱,而且用药量随之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钾摄入不足还是中国人卒中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低钠盐,既控盐又补钾,真是“一箭双雕”,对于易感人群意义重大。

家里“换盐”,不是随便买点“低钠盐”就完事了。正确姿势如下:

首选购正规低钠盐,包装上有明确氯化钠/氯化钾成分标识,“部分减钠型”或者“低钠高钾盐”为最佳优选。正规超市、药房均有售,价格约是普通食盐2-3倍,但健康收益远超花的钱。

逐步替换过渡:刚开始可将普通盐和低钠盐混用,1:1比例混合,逐步过渡至完全替换,口味上更易适应,家人接受度也更高。

搭配“少盐饮食”习惯。无论哪种盐,坚持每日家中总用盐量≤5克/人(普通小勺约一平勺),用控盐勺更直观,减少腌制、重口味菜肴,更适合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家庭。

特殊人群谨慎选择:如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或高钾血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盐。普通健康人群,甚至是高血压、糖尿病人,则大多适宜低钠盐。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官媒发文,63岁何超琼再破天花板,让许晋亨和整个豪门圈沉默了

官媒发文,63岁何超琼再破天花板,让许晋亨和整个豪门圈沉默了

小鬼头体育
2025-11-10 04:33:10
卡地亚这一夜,珠圆玉润的郭晶晶,秒了内娱一堆“排骨精”

卡地亚这一夜,珠圆玉润的郭晶晶,秒了内娱一堆“排骨精”

白面书誏
2025-11-10 12:25:56
中国失散千年的“亲兄弟”?匈牙利与中国,相似之处多到让人惊叹

中国失散千年的“亲兄弟”?匈牙利与中国,相似之处多到让人惊叹

超人强动物俱乐部
2025-11-10 02:07:20
全运会11月10日金牌榜:广东第一山东第二浙江第三

全运会11月10日金牌榜:广东第一山东第二浙江第三

许礆很机智
2025-11-10 09:59:40
独行侠送大礼!湖人再迎完美交易打劫良机,东契奇喜欢的队友来了

独行侠送大礼!湖人再迎完美交易打劫良机,东契奇喜欢的队友来了

夜白侃球
2025-11-10 23:10:39
10万吨核动力说弃就弃?第四艘航母技术引猜想,五角大楼坐不住了

10万吨核动力说弃就弃?第四艘航母技术引猜想,五角大楼坐不住了

花花娱界
2025-11-10 22:03:22
下一个孙杨已成形,全运破纪录张展硕未来有望达到世界顶尖

下一个孙杨已成形,全运破纪录张展硕未来有望达到世界顶尖

体娱一家亲
2025-11-10 20:02:01
58-52!浙江淘汰上海,丁伟给卢伟上一课 半决赛上演另类浙江德比

58-52!浙江淘汰上海,丁伟给卢伟上一课 半决赛上演另类浙江德比

萌兰聊个球
2025-11-10 18:02:28
男子去试驾开了40公里,销售小姐姐提醒也不听,网友:买车送媳妇

男子去试驾开了40公里,销售小姐姐提醒也不听,网友:买车送媳妇

唐小糖说情感
2025-11-10 10:42:26
郭台铭做梦也没想到,第二个富士康诞生!净利润百亿,员工24万

郭台铭做梦也没想到,第二个富士康诞生!净利润百亿,员工24万

北纬的咖啡豆
2025-11-10 21:33:24
全运会游泳第1日综述:潘展乐汪顺接力夺冠,山东绝杀浙江夺2金

全运会游泳第1日综述:潘展乐汪顺接力夺冠,山东绝杀浙江夺2金

烧体坛
2025-11-10 20:49:44
台独急先锋赖清德突然改口:两岸可以统一,国台办一句话让其哑火

台独急先锋赖清德突然改口:两岸可以统一,国台办一句话让其哑火

放开他让wo来
2025-11-09 16:05:08
“女子怀疑孩子被抱错”,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报:未发现抱错情况

“女子怀疑孩子被抱错”,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报:未发现抱错情况

界面新闻
2025-11-10 20:52:25
中国“以牙还牙”后,高市早苗怕了,日本政府:称对台湾立场没变

中国“以牙还牙”后,高市早苗怕了,日本政府:称对台湾立场没变

潮鹿逐梦
2025-11-10 19:48:21
古二曾遭设局陷害!传剧组让其“冒签王家卫的名字领10万块”,签不签字都是陷阱

古二曾遭设局陷害!传剧组让其“冒签王家卫的名字领10万块”,签不签字都是陷阱

小海娱计
2025-11-09 12:22:33
北京摔童案韩磊伏法前最后一小时:连抽两根烟,全身止不住地颤抖

北京摔童案韩磊伏法前最后一小时:连抽两根烟,全身止不住地颤抖

谈史论天地
2025-10-12 19:50:03
广州十五运开幕式,创下多项“首次”!

广州十五运开幕式,创下多项“首次”!

易简财经
2025-11-10 17:51:25
梁晓声:中国富豪家庭92%将子女送往英美私校,既规避教育内卷...

梁晓声:中国富豪家庭92%将子女送往英美私校,既规避教育内卷...

清风拂心
2025-09-14 13:15:08
笑喷了!王惠大浓妆现身岳云鹏演唱会,郭汾阳一个举动再惹争议

笑喷了!王惠大浓妆现身岳云鹏演唱会,郭汾阳一个举动再惹争议

丁丁鲤史纪
2025-11-10 09:45:50
明朝头疼到骨子里的瓦剌,演变成了哪个民族?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明朝头疼到骨子里的瓦剌,演变成了哪个民族?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老达子
2025-11-10 06:40:03
2025-11-10 23:23:00
小彭的灿烂笔记1
小彭的灿烂笔记1
矮脚弟弟,记录小汤圆的幸福生活
1289文章数 8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25岁东北女孩参加海岛求生赛35天瘦28斤:吃了50只老鼠

头条要闻

25岁东北女孩参加海岛求生赛35天瘦28斤:吃了50只老鼠

体育要闻

战绩崩盘!东契奇交易余震撕裂独行侠

娱乐要闻

51岁周迅的现状 给中年女性提了个醒?

财经要闻

北大医药董事长被抓 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科技要闻

荷兰“玩脱”后,大众本田终于拿到芯片了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艺术
健康
亲子
数码
公开课

艺术要闻

“隶书之冠”刘炳森:楷书艺术之美惊艳四座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亲子要闻

过度操心未必是真的关心你,可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生命时报)

数码要闻

华为 FreeBuds Pro 5 悦彰耳机首过星闪 L2HC 编解码测试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