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动力电池、储能模组甚至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生产中,CCS产线面临一个共同难题:多规格、多型号的混线生产,如何做到不降效率、不掉精度?
很多人以为,只要机械手和激光焊机够先进,产线就能“秒切换”。
实际上,真正的柔性化产线靠的并不是设备,而是工艺模板和系统联动。
01 / 工艺模板:让每个焊点都有标准答案
所谓工艺模板,就是把每一种产品的焊接参数、节拍、焊点顺序、视觉校准等全部标准化、数字化。
激光功率、焊接速度、焦点位置提前设定;
焊前视觉扫描坐标自动匹配模板;
AOI检测规则与模板绑定,实现焊后质量评估;
MES记录参数,形成可跨产线复用的数据包。
有了工艺模板,每一次切换型号,系统只需调用对应模板,就能快速上线,无需人工反复调机。
02 / 系统联动:柔性产线的神经中枢
工艺模板只是“操作指南”,而系统联动才是“执行中枢”:
上下料同步:前后工序节拍一致,避免堆料或等待;
激光焊单元联动:根据视觉、MES、模板参数实时调整焊接策略;
AOI闭环反馈:焊后质量自动修正参数,下一批生产自动优化;
MES数据管理:工艺参数、良率、节拍全线贯通,形成闭环控制。
简单理解就是:模板给方向,系统保证执行,整条产线协同工作,柔性切换才能既快又稳。
03 / 应用案例:储能模组与电池母排
在一条储能模组产线上:
电池母排厚度不同、FPC焊点分布复杂,传统方式切换型号需要1-2天调试;
引入工艺模板+系统联动后,产线切换仅需几十分钟即可上线;
焊点精度稳定在 ±0.03mm,产线节拍稳定,良率达到 99.5%。
工艺模板+系统联动,让非标CCS产线也能像标准产线一样高效运转。
04 / 总结
CCS产线柔性切换的核心,不是换设备,不是加机械手,而是:
工艺模板:标准化每一批焊接动作;
系统联动:上下料、激光焊、AOI、MES协同运行。
有了这两把钥匙,多型号混线、定制化产品也能在非标产线上高效、稳定、可复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