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每月初一十五,记得:1不去,2不吃,3事不能做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易经》《优婆塞戒经》《黄帝内经》《太上感应篇》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翻开老黄历,每个月都有两个特殊的日子——初一和十五。

这两天,寺院里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道观中钟磬悠扬,修行之人虔诚礼拜。就连寻常百姓家,也要在这两天吃素念经,烧香祭拜。

初一十五,到底有什么特别?为何千百年来,无论朝代更迭、世事变迁,人们都对这两天格外重视?

《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运行,自有规律。月亮的阴晴圆缺,影响着潮汐涨落,也影响着人的气血运行。初一是朔日,月亮隐没;十五是望日,月圆如盘。这一隐一显,正应了阴阳之道。

佛家更把初一十五定为"斋戒日"。《优婆塞戒经》中记载,初一十五这两天,诸天善神下界巡视,考察世人善恶。若能在这两天持斋修行,功德倍增;若在这两天作恶,罪业也会加重。

可是,初一十五的讲究,远不止吃素念经这么简单。民间流传着"1不去,2不吃,3事不能做"的说法。这些规矩,不是迷信,而是老祖宗千百年来积累的智慧。想要明白其中道理,还得从一个发生在唐朝的故事说起。



唐朝贞观年间,长安城里住着一位姓赵的秀才,叫赵明德。此人自幼聪慧,饱读诗书,本该是功名在望的料。可偏偏这赵明德性子急躁,做事不知轻重,常常坏了自己的好事。

这年春天,赵明德准备进京赶考。临行前,他去拜访了城南的慧光禅师。慧光禅师是当时有名的高僧,很多达官贵人都曾向他请教佛法。

禅师见了赵明德,打量片刻,缓缓说道:"施主印堂发暗,近日恐有灾祸。若想化解,需谨记:每月初一十五,有三件事万万做不得。"

赵明德心高气傲,听了只是敷衍应答,心里却不以为然。他想,我堂堂读书人,岂会信这些神神鬼怪的说法?

离开寺院后,赵明德就把禅师的话抛在了脑后。

转眼到了三月十五这天。赵明德一早就往考场赶,路过一处酒楼,闻到酒肉香味,肚子咕咕作响。他想,反正还有些时间,不如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进了酒楼,他点了一盘红烧肉,一壶黄酒。正吃得高兴,忽然听见隔壁桌的两个考生在议论:"今天可是十五,怎么还敢吃肉喝酒?也不怕考运不好。"

赵明德听了,心里一动,想起了慧光禅师的话。可转念一想,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讲这些老规矩?便继续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酒足饭饱,赵明德晃晃悠悠来到考场。刚坐下准备答题,就觉得肚子一阵翻江倒海。原来那盘红烧肉不新鲜,他吃坏了肚子。这下可好,整场考试,他大半时间都在茅房里度过,根本没心思答题。

考完出来,赵明德懊悔不已。可事已至此,只能等着下次再考了。

回到家中,赵明德想起慧光禅师的话,心里有些忐忑。他决定下次初一十五一定要小心行事。

到了四月初一这天,赵明德特意在家中待着,哪里也不去。傍晚时分,他的一个朋友来访,说要带他去城西一个新开的赌坊试试手气。

赵明德本不想去,可朋友再三劝说,又拍胸脯保证今晚肯定赢钱。赵明德一想,上次是吃坏了肚子,跟初一十五有什么关系?禅师的话,多半是巧合。

于是,他跟着朋友去了赌坊。

开始确实运气不错,连赢了几把。赵明德越玩越兴奋,把本来该回家的事抛在了脑后。哪知道后半夜,风向突变,他开始一把接一把地输。等到天快亮了,他身上的银两输得精光不说,还欠下了一笔赌债。

赵明德垂头丧气地回家,路过城门口,正好遇上巡夜的官兵。因为宵禁已过,他被抓了起来,在衙门里关了三天,挨了二十板子才放出来。

这下赵明德彻底服气了。连续两次,都是在初一十五出了事。他赶紧又去拜访慧光禅师,请求开示。

禅师见了他,叹了口气:"贫僧上次就说过,初一十五有讲究。你偏偏不听,现在吃了苦头,可知道错了?"

赵明德连连叩头:"弟子愚钝,还请禅师明示,这初一十五,到底有什么讲究?"

慧光禅师这才细细道来。



原来,初一十五在佛家道家都是极其重要的日子。这两天,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处于转换的关键时刻。初一是阴气最盛之时,十五是阳气最旺之时。人若不知节制,在这两天做了不该做的事,就会破坏自身的气场,招来灾祸。

《黄帝内经》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调和,人才能健康平安。初一十五这两天,阴阳之气变化最为剧烈,人更要谨慎行事。

佛家《灌顶经》中记载:"每月十五日,诸天善神皆下人间,察人善恶。"十五这天,天上的善神要下来考察世人的行为。你做了善事,神明看见了,会保佑你;你做了恶事,神明也看见了,会记下你的罪过。

道家《太上感应篇》更是明确指出:"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什么是道?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就是道。初一十五这两天,天地阴阳变化,人应该清静守心,不应该胡作非为。

慧光禅师接着说:"初一十五,有'1不去,2不吃,3事不能做'的讲究。这不是迷信,而是顺应天道,保护自身的智慧。"

赵明德急忙问:"那这'1不去',是指哪里不能去?"

禅师说:"不去秽污之地。什么是秽污之地?赌场、青楼、屠宰场、刑场这些地方。这些地方本就充满戾气、邪气、血腥气,常人去了都会受影响,何况初一十五这样的特殊日子?你那天晚上去赌坊,正犯了这个忌讳。"

佛家讲"六根清净"。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要远离六尘,不受污染。《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意思是说,你能不被外物所转,就能接近佛的境界。初一十五这两天,本该是清净身心、精进修行的日子。要是跑到那些乌烟瘴气的地方,六根就被污染了,修行的功夫就白费了。

道家《清静经》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人要保持清净的心态,天地万物都会顺着你。初一十五去那些污秽之地,就是主动给自己招惹污浊之气,自然会有灾祸。

赵明德听了,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禅师又说:"这'2不吃',说的是两样食物。第一样,不吃荤腥。这你应该听说过,初一十五要吃素。"

赵明德想起自己在十五那天吃红烧肉,结果考试拉肚子,脸上一阵发烧。

禅师继续说:"为什么初一十五要吃素?不光是佛家的规矩,更是养生的道理。"

《黄帝内经》中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是说,粮食是主食,水果辅助,肉类补益,蔬菜充实。人的饮食,要以谷物蔬菜为主,肉类只是辅助。

可现代人呢?顿顿离不开肉,餐餐大鱼大肉。这样吃久了,身体自然会出问题。所以,每月初一十五吃素,给肠胃放个假,让身体清理一下毒素,这是很有必要的。

佛家讲"不杀生"。《梵网经》云:"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吃肉就是间接杀生,会造下杀业。特别是初一十五这样的殊胜日子,更要严守戒律。

道家《太上感应篇》说:"昆虫草木,犹不可伤。"连昆虫草木都不能伤害,何况是动物?初一十五吃素,是在培养慈悲心,减少杀业。

禅师顿了顿,又说:"第二样不吃的,是路边供奉的食物。"

赵明德不解:"这又是为何?"

禅师解释道:"初一十五这两天,民间有祭祀的习俗。有的在路边摆供品祭祀土地神,有的在河边摆供品祭祀水神。这些供品,是给神明的,凡人不能随便吃。你要是看见路边有供品,千万不要起贪心去拿。"

《礼记》中说:"礼,时为大。"礼节最重要的是时机。祭祀的食物,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给特定对象的。你不是那个对象,就不能吃。要是吃了,就是对神明不敬,会招来灾祸。

佛家《盂兰盆经》中讲,施食要恭敬,要有分别心。给佛菩萨的供品,僧人可以享用;给鬼神的供品,凡人就不能碰。这是规矩,也是保护自己的方法。

赵明德听到这里,对禅师更加敬佩。他又问:"那这'3事不能做'呢?前两件我已经犯了,可第三件是什么?"

慧光禅师看着赵明德,缓缓说道:"这第三件事,最是关键..."



禅师话说到一半,忽然停住了。他闭上眼睛,手捻佛珠,嘴唇微动,似在默念什么。

赵明德等了许久,见禅师迟迟不说,心里如同猫抓一般难受。他小心翼翼地问:"禅师,这第三件事到底是什么?"

慧光禅师睁开眼,望着赵明德,眼神深邃:"这第三件事,关系到的不光是你个人的福祸,更关系到阴阳之序、天地之道。说轻了,你不会重视;说重了,你又未必能懂。"

他顿了顿,接着说:"这三件不能做的事,第一件关乎身,第二件关乎心,第三件..."

禅师的声音变得庄重起来:"第三件,关乎的是你的灵魂,是你生生世世的因果业报。这一条,比前两条加起来还要重要。做了前两件,你这辈子可能会倒霉;可要是犯了第三条,影响的就不光是这一世了。"

赵明德听得心头一紧,连忙跪下:"还请禅师慈悲,为弟子详细开示。"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