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一个做投资的朋友聊天,问问他最近怎么样了。
朋友倒没啥特殊的想法,就是跟我聊起来补税这个事了。他之前在搞港美股投资,本身一直炒都没什么事,结果就今年出补税这档子事了。
他的心路历程也很有意思,最开始补税是市场传闻,他跟周围的朋友打听了一圈,发现没朋友说被通知要补,他就觉得这个消息是纯谣言,就没当回事。
后来补税的覆盖面慢慢起来了,他就有朋友说被通知要去补税了,他这就意识到这回是动真格的了,但补税通知也挺有意思的。
按逻辑来说,补税通知应该是根据资金数额高低向下排列,优先找大户,毕竟你要是账上就一千来块的,算下来补税可能也就几十块钱,为了几十块大费周折去折腾,税务征收成本都要高于征税金额了,划不来。
但实际他问了一圈后,发现也不是那么回事。
虽然这个补税和额度确实挂钩,但也跟当时办理卡的境外机构有关。有些机构就被通知的早,有些机构就被通知晚,他当时以为自己运气不错,抽到了没被通知的。
但后来发现,是还没来得及轮到他。
就在某一个下午,他这边接到了税务部门的电话,说是查到他的账户需要补税,要他去办理一下,虽然他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铺垫,但猛的一来,他还有点没绷住。
没绷住的点在于滞纳罚款,因为他被通知的批次靠后,所以他要交的滞纳罚款也就相应多一点。
他就想着跟办事人员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把这块给优化了。
但电话里办事人员态度相当差,就是那种根本没得商量、很强硬的语气,然后还来一波警告三连,把他也给整得有点火气,最后反正通话结束的不太愉快。
不愉快归不愉快,税该补还是得补得,毕竟有滞纳金存在,他也不想再拖着拖着反而要补得更多了,横竖躲不过去,还不如早早解决了好。
但等他跑到税务办这块业务的时候,发现这块还有点不一样。
不一样的点在态度。
就线上通知的时候,因为隔着网线,税务征收人员的态度就相对的没那么友善,很是强硬。
但线下办理业务的时候,因为面对着面,又是办的让人不那么开心的补税,税务征收人员的态度明显就友善了很多,生怕一不小心激怒了来补税的人员,细节什么的也可以协商。
就,线上线下的态度差距,确实挺反差的。
关键最离谱的是,他在那边补税排队的时候,前面有个大妈办业务的时候还来了句什么吧,就是问税务局这里补税完能给开发票吗,自己要回去抵扣增值税。
让税务局给开发票,大妈这话当时就把税务机构办事的哥们给震住了,我估计税务部门干这个多年也没想到有人会问他们要发票。
你说大妈不懂税法吧,大妈还记着要发票想回去抵扣增值税。
你说大妈懂税法吧,大妈能让税务局给他交的税款开发票。
只能说你大妈还是你大妈,确实牛掰。
不过老哥最后谈了细节还是把税给办妥了,然后我问他以后还炒不炒了,他的想法是暂时要钱给退出来,以后要炒还是走沪港通会好一点。
因为他算了算要补的税,加起来也占了盈利的很大一部分,主要是前两年港股亏损的时候不抵扣,盈利的时候纯交税,这模式对利润蚕食确实蛮高的。
其实这也是目前港股面临的困境。
因为税务影响,所以会有部分老哥选择及时抽手,或者直接选择不玩,或者走免税的沪港通渠道,这也会导致港股的资金量不可避免地减少,这也多亏是今年行情好,补税影响没那么大,要是放两年,高低来一波股灾。
但反过来想,要是前两年的港股,别说赚钱了,不亏就不错了,亏损的时候也没法聊补税这个事。
整体来看,这肯定是利于A股的,毕竟现在从外面抽回来的资金,除了股市,真的没什么地方好去了。
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请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我们另开设有知识星球,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先加入。
这个是加入星球的二维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