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丑时、寅时、卯时出生的人,为何古人称之“带贵人降世”?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资料来源:《淮南子·天文训》《三命通会》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古人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两个时刻。

这看似简单的时间划分,却蕴含着天道运行的玄机。

翻开《淮南子·天文训》,其中记载:"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奇……分为十二辰,以纪日月之会。"

这十二时辰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天地阴阳之气消长转换的节点。

在这十二个时辰中,子、丑、寅、卯四个时辰尤为特殊。



历代命理大家都认为,生于这四个时辰的人,往往身带"贵人星",一生多逢贵人相助,遇事多有化解。《三命通会》中更是明确指出:"子丑寅卯,乃天地交泰之时,阴阳转换之际,得此时生者,禀天地正气,多主贵显。"

为何偏偏是这四个时辰被古人如此看重?它们与其他时辰有何不同?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天道规律?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需要从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阴阳五行学说,以及那些生于这些时辰的历史人物说起。

要理解这四个时辰的特殊之处,得先明白古人对时间的认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从来不是简单的线性流逝,而是一个循环往复、阴阳消长的过程。

《黄帝内经》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句话道出了阴阳二气在天地万物中的根本作用。而十二时辰,正是阴阳二气在一昼夜中消长变化的具体体现。

子时,是夜半时分,对应着现在的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这个时辰看似深夜,万物沉寂,却是一天中最为关键的时刻。《易经》云:"复卦,一阳来复。"子时正是这"一阳来复"之时,阴气达到极盛,而阳气开始从地底悄然生发。

道家典籍《钟吕传道集》对此有更详细的论述:"子时一刻,天地阴阳交媾,万物始生之机。"在这个时刻,天地之间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息,是新一天的真正开始。生于此时的人,禀受了这份初生的阳气,往往精神充沛,意志坚定。

历史上生于子时的名人不少。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子时出生。《明史》记载,朱元璋出生那晚,红光满室,邻居以为失火。这虽然有后世润色的成分,但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到九五之尊,一路上确实贵人相助,郭子兴收留,马皇后相伴,李善长、刘基等谋士辅佐,最终成就帝业。

丑时,对应凌晨一点到三点,是一天中阴气渐消、阳气渐长的时段。这个时辰在十二地支中属土,在五行学说里,土为万物之母,承载化育之功。《尚书·洪范》讲:"土爰稼穑。"丑时之土,得阳气滋养,最为厚重沉稳。

《子平真诠》中提到:"丑时生人,多主沉稳厚重,处事周密。"这种性格特点,正是源于这个时辰阴阳之气的特殊配置。阴气虽未完全消退,但阳气已在稳步增长,两者达成了某种微妙的平衡。

北宋名相王安石据说就生于丑时。史载王安石少年时就展现出异于常人的稳重,二十二岁中进士后,无论在地方还是朝廷,都以办事周密、改革果敢著称。他推行的熙宁变法虽然争议不断,但其构思之缜密、推行之果决,确实体现了丑时生人特有的性格特质。



寅时,对应凌晨三点到五点,是一天中阳气上升最快的时段。《黄帝内经》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寅时正是这"平旦人气生"的关键时刻。此时天色渐明,万物复苏,天地间充满了蓬勃向上的力量。

在十二地支中,寅属木,木主生发。《说文解字》释"寅"为"髕也,正月阳气动,去黄泉,欲上出,阴尚强,髕宾之,故谓之寅"。这个时辰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刚直,做事有冲劲,敢于突破。

唐代名将李靖相传就是寅时出生。《旧唐书》记载,李靖"姿貌瑰伟,少有文武材略"。他年少时就志向远大,后来辅佐李世民平定天下,又北灭突厥,西破吐谷浑,成为一代名将。他的一生正如寅时之木,向上生长,锐不可当。

卯时,对应早晨五点到七点,是日出东方、阳气大显之时。这个时辰在十二地支中也属木,但与寅木的生发不同,卯木更注重疏展。《说文解字》说:"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

《滴天髓》中讲:"卯时生人,多主聪慧机敏,善于沟通。"这个时辰阳光初照,万物舒展,给人一种开朗明快的感觉。生于此时的人,往往思维活跃,善于交际,人缘极佳。

宋代文豪苏轼据传就是卯时出生。他一生虽然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每到一地都能广结善缘,化险为夷。在黄州时有陈季常等好友相伴,在惠州时有众多弟子追随,到了海南更是教化一方,留下"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的佳话。这种人缘,正是卯时生人的典型特征。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为何偏偏是这四个时辰特殊,而不是其他时辰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理解古人对昼夜的划分逻辑。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前六个时辰从子到巳,是阳气上升阶段;后六个时辰从午到亥,是阴气上升阶段。而子、丑、寅、卯这四个时辰,恰好是阳气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关键时期。

《易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万物的生生不息,就在于阴阳的交替转换。而子时的一阳来复,丑时的阴阳平衡,寅时的阳气勃发,卯时的阳光普照,正是这个转换过程中最精华的部分。

更深一层说,这四个时辰还对应着四季的萌发阶段。子时如冬至,一阳初生;丑时如腊月,阳气渐增;寅时如立春,万物复苏;卯时如仲春,生机盎然。一天之中藏着一年的循环,这正是古人"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所在。

道家经典《阴符经》说:"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这里的"盗"不是偷窃的意思,而是指取法、承受。生于子丑寅卯四时的人,正是在天地阴阳交替、万物生机勃发的时刻"盗"取了天地精华,所以才有了不同于常人的气质和运势。

儒家典籍《礼记·月令》中对不同时节的描述,也印证了这个观点。书中详细记载了每个月的天象、物候、人事,强调"顺天时、应地利"的重要性。一个人出生的时辰,相当于他降临人间时的"天时",这个"天时"如果正值阳气生发,自然有利于他一生的发展。

《三命通会》中有一段话说得很透彻:"人生天地间,禀五行之气而成形。得时则贵,失时则贱。子丑寅卯,乃阳气生发之时,得此时生者,如春木得雨,秋禾得露,自然茁壮。"

这种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宿命论色彩,但其中蕴含的"顺应天时"的智慧,却值得我们深思。古人观察自然,总结规律,将这些规律应用到人事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认知体系。

话说回来,这四个时辰虽然被视为"贵人时",但并不是说生于这些时辰的人就一定飞黄腾达。贵人相助固然重要,但个人的努力才是根本。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历史上那些成就大业的人物,无论生于何时,都经历过艰苦的磨砺。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王安石变法遭受攻讦,李靖年过五十才崭露头角,苏轼一生贬谪不断。他们的成功,不是因为生辰好就唾手可得,而是在贵人相助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才最终实现。

《道德经》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道是公平的,给了你好的出生时辰,可能在其他方面就会有所欠缺。所以古人常说"命好不如心好",强调的就是后天修为的重要性。

儒家更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里的"知命"不是认命,而是了解规律后更好地去顺应和利用。生于好时辰是一种幸运,但能否把握这份幸运,还要看个人的修为和努力。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了子丑寅卯四个时辰的表面特征,也知道了古人为何看重这几个时辰。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古人智慧的深刻之处。



这四个时辰之所以被称为"贵人时",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的天道秘密。

古代命理大家们在论述这些时辰时,往往会提到一个关键概念。

这个概念不仅关系到个人命运,更关系到天地运行的根本规律。

更关键的是,这四个时辰与十二地支、天干地支、五行生克之间,存在着精妙的对应关系。

正是这种对应关系,才真正决定了为何这四个时辰的人容易得贵人相助……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