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0月28日,中国青年女数学家王虹再度迎来高光时刻,接连摘得两项国际顶级数学大奖,震动全球学术界!
她一举包揽2025年度塞勒姆奖与ICCM数学奖金奖,不仅刷新了个人成就的新高度,更在世界数学舞台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这两个奖项,历来只授予那些在纯数学领域做出突破性贡献的顶尖学者。
王虹年仅34岁便双双折桂,其学术分量之重,不言而喻。
从主流媒体到专业平台,纷纷发文祝贺。就连素来低调的北大“韦神”韦东奕,也在听闻消息后陷入罕见沉默,足见这场胜利的震撼力……
![]()
双奖加身
近日,数学圈掀起了一场风暴,主角正是来自中国的年轻数学家——王虹。
仅仅在10月27日至28日两天内,这位出生于1991年的学者连夺两座重量级奖杯,以雷霆之势横扫国际数学舞台。
![]()
10月27日,在第十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王虹荣获ICCM数学奖金奖。该奖项被广泛称为“华人菲尔兹奖”,是专为表彰全球杰出华人数学家设立的最高荣誉之一。
此前获得此奖的,无一不是丘成桐、陶哲轩等站在数学金字塔顶端的人物。如今王虹与他们并列,标志着她的研究已达到世界级水准。
![]()
紧接着第二天,她又斩获塞勒姆奖(Salem Prize)。这一奖项自1968年创立以来,已有十位得主后续荣膺菲尔兹奖,被誉为通向数学最高殿堂的“黄金跳板”。
历史上诸多数学巨擘均以此为起点,迈向巅峰。王虹成为首位同时包揽这两项殊荣的中国女性数学家。
![]()
如此短时间内连获两大权威奖项,在国际数学史上极为罕见。央媒第一时间跟进报道,盛赞其为中国基础科学崛起的象征。
值得注意的是,塞勒姆奖评审机构过往的13位终身教授中,有8人最终获得菲尔兹奖,这进一步印证了王虹所取得成果的深远意义和前瞻性价值。
![]()
这一切并非偶然或运气使然,而是源于长年累月的深耕与一场颠覆性的理论突破。
今年2月,王虹与加拿大数学家Joshua Zahl联合发表一篇长达127页的论文,成功攻克困扰数学界近百年的“三维挂谷猜想”,引发学界轰动。
![]()
百年难题终结者
“挂谷猜想”这个名字听起来神秘莫测,实则起源于一个极具想象力的情境:一名武士在狭小空间中挥舞短棒抵御四面八方射来的箭矢,如何让短棒完成360度旋转的同时,使其扫过的面积最小?
![]()
数学家将这个现实问题抽象化为几何命题:是否存在一个体积趋近于零的空间集合,使得单位长度线段可以在其中自由转动所有方向?
二维情形早在上世纪已被解决,但在三维及以上维度,这个问题长期悬而未决,成为调和分析与几何测度论中的核心难题。
![]()
王虹与其合作者另辟蹊径,创造性地提出“尺度归纳法”,将原本复杂的几何构造问题转化为可操作的分析框架。
她们巧妙地将空间划分为“大尺度结构”与“小尺度细节”两个部分:前者具备良好规则性,易于控制;后者则借助投影不等式与傅里叶限制理论进行精细估计。
通过层层递进的数学推演,最终证明了——在三维空间中,不可能存在体积任意小却允许线段全向旋转的集合。
![]()
这项成果彻底否定了三维挂谷猜想的可能性,相当于给百年争议画上句号。
业内评价称其为“一次思想革命”,《数学年刊》审稿专家直言:“这篇论文重新定义了我们对奇异集合的理解。”
更为重要的是,王虹的方法论具有极强的延展性,目前已应用于四维、五维情形的研究中,多位国际学者正基于她的技术路线推进更高维度的探索。
![]()
而这颗闪耀的数学之星,其光芒早在童年时期就已悄然萌发……
![]()
“小镇做题家”
1991年,王虹出生在广西桂林平乐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均为中学教师,家中藏书丰富,学习氛围浓厚。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她自幼便展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和惊人的理解能力。
![]()
五岁时,她仅用三天时间自学完小学一年级全部数学课程,并准确解答课后习题,令家人震惊不已。
凭借超常的学习能力,她直接跳过一年级,进入二年级就读,开启了“加速模式”的求知之路。
此后,她在学业上的表现始终遥遥领先,思维敏捷、逻辑严密,常常能在老师讲解前就预判出解题路径。
![]()
六年级时,她再次做出惊人决定——跳级升入初中。尽管外界议论纷纷,但她用稳定的优异成绩回应质疑。
进入初中后,她的数学天赋愈发凸显,考试几乎从不失手,甚至能做到“扫一眼题目,答案脱口而出”,被同学戏称为“人形计算器”。
这种近乎直觉般的数学感知力,早已预示着她未来将在抽象世界中走得极远。
![]()
2007年,年仅16岁的王虹参加高考,以653分的高分考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成为家乡家喻户晓的“天才少女”。
然而,入学之后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内心真正热爱的并非地质勘探或地球物理,而是纯粹的数学之美。
那种对公式背后深层结构的好奇,如同种子般深埋心底,终在北大的学术土壤中破土而出。
![]()
尽管身处非数学专业,王虹的目光始终追随着数学系的课程安排。
每当下课铃响,她总会悄悄前往数学系旁听分析类课程,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定理推导与思考笔记。
到了大二,她终于下定决心——申请转系至数学系。
![]()
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北大数学系素有“中国数学黄埔军校”之称,汇聚全国顶尖学子,竞争激烈程度堪比国际赛场。
而王虹此前几乎没有系统学习过高等数学课程,要在几个月内补完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抽象代数等内容,难度可想而知。
![]()
但她没有退缩,而是开启了近乎极限的学习节奏。
每天清晨六点起床背诵定义,深夜仍在图书馆推导积分不等式。三个月间,她完成了常人需两年才能掌握的知识积累。
最终,她以优异成绩通过转系考试,正式成为北大数学系的一员。
![]()
2011年,王虹顺利获得北京大学数学学士学位,并选择赴法国继续深造。
期间曾因文化适应困难与研究瓶颈一度中断学业半年,尝试转向建筑设计领域。
但在绘制建筑图纸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的注意力仍不断回到几何结构背后的数学原理。
![]()
那一刻她顿悟:真正让她心潮澎湃的,从来不是具体的学科标签,而是隐藏在万物之中的数学秩序。
北大打下的坚实基础,已成为她灵魂的一部分,是支撑她穿越迷茫的灯塔。
于是她毅然回归数学研究,在几何分析与调和分析交叉地带持续深耕,逐步建立起独特的学术风格。
![]()
2019年,王虹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同年,她荣获Maryam Mirzakhani新前沿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女性科学家。
这一奖项旨在鼓励在数学前沿做出开创性工作的早期职业女性学者,王虹的入选实至名归。
![]()
自此,她正式跻身国际数学精英行列,也成为无数青年科研工作者心中的榜样。
甚至连“韦神”韦东奕,也在她的一场讲座中现身第一排,专注聆听……
韦东奕现身王虹北大讲座
今年6月,王虹受邀回母校北京大学举办专题报告,主题正是她破解三维挂谷猜想的核心思路。
消息一经发布,迅速吸引大批师生前来聆听,现场座无虚席。
![]()
令人意外的是,“扫地僧”式的传奇人物韦东奕也出现在会场,早早坐在第一排,手中抱着他标志性的矿泉水瓶。
整个讲座过程中,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紧随黑板上的每一个符号演算,神情专注得仿佛回到了本科课堂。
那副认真倾听的模样,宛如一名虔诚的学生,引发现场不少师生会心一笑。
![]()
要知道,韦东奕本人也是数学界的顶尖高手,能在他的眼中看到如此敬意,足以说明王虹工作的深度与影响力。
而“韦神”的沉默,并非冷漠,更像是面对真正强者时的无声致敬。
不同的路径,同样的热爱
王虹与韦东奕,虽同属北大数学系出身的天才代表,但他们的成长轨迹截然不同。
韦东奕自幼展现超强竞赛天赋,多次斩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凭借保送资格进入北大,一路顺遂。
![]()
他在偏微分方程与组合数学领域深耕多年,提出的“韦方法”极大简化了某些复杂系统的求解过程,被广泛引用。
他的研究风格严谨缜密,注重技巧打磨与极致优化,堪称“解题艺术”的化身。
而王虹则走了一条非传统道路:放弃奥赛体系,凭兴趣驱动自学成才,经历转系、留学、中断、重返,最终实现逆袭。
![]()
她专注于几何分析与调和分析的融合创新,擅长构建全新的理论工具来攻克结构性难题。
她的研究更具哲学意味,追求的是“为什么成立”而非“如何计算”。
两位天才选择了不同的攀登方式,却在同一片星空下交汇。
![]()
他们的共同点,是对数学本质的无限热忱。
韦东奕成长于教授之家,父亲是山东大学数学系教授,从小耳濡目染,家中常玩“数字迷宫”游戏,培养了他对抽象逻辑的天然亲近感。
王虹虽无显赫家学背景,但父母始终尊重她的探索欲望,鼓励她提问、拆解、试错。
![]()
小时候她常把闹钟拆开研究齿轮运转,也会反复琢磨日历中的周期规律,这些看似幼稚的行为,实则是科学思维的萌芽。
正是这份源自童年的纯粹好奇,支撑她走过一次次学术低谷。
他们的经历共同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决定一个人能否走远的,从来不是起点高低,而是内心的热爱是否足够持久。
无论是通过竞赛通道快速上升,还是历经曲折缓慢前行,只要心中火焰不灭,终能抵达光辉彼岸。
这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深刻启示:比起填鸭式训练,激发兴趣才是真正的启蒙之道。
唯有让孩子追随内心所爱,才能唤醒内在驱动力,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战场上无畏前行。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2025 ICCM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八大数学奖项得主揭晓》2025年10月30日人民网:《青年數學家王虹斬獲兩項世界級大獎》2025年10月31日每日经济新闻:《广西籍90后数学家王虹,拿下超级大奖!127页论文证明国际数学难题,北大演讲韦东奕首排听讲》2025年10月30日澎湃新闻:《华人女数学家提前锁定菲尔兹奖?王虹127页破解几何世纪难题,陶哲轩盛赞》2025年2月28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