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173亿元豪赌:星巴克为何把中国业务交给博裕?
说实话,这笔交易来得比想象中要晚。11月4日消息正式落地时,圈内人都不算惊讶。
星巴克与博裕投资的合资方案,其实从2024年11月就开始传得沸沸扬扬。当时星巴克还模棱两可地回应"正在探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到现在靴子终于落地,博裕以约24亿美元的价格,拿下了合资公司60%的控股权。
![]()
这个价格意味着什么?按照约40亿美元的合资企业估值来算,星巴克中国零售业务的总体价值被预估超过130亿美元。
这笔账里包括三块:博裕的控股权益支付、星巴克保留的40%股权,以及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品牌授权费。对星巴克来说,既能立刻套现回血,又能继续分享中国市场的未来红利,这买卖不亏。
但问题的核心不在钱,在于为什么偏偏是博裕?
![]()
据了解,从2025年2月起,KKR、方源资本、太盟投资集团、华润控股、美团、高瓴资本、凯雷投资等超过20家机构都参与了竞购。
其中凯雷的呼声一度很高,毕竟他们曾在2017年成功操盘麦当劳中国业务的收购,2024年退出时据传六年实现了6.7倍回报。但最终,这块肥肉还是被博裕拿下了。
翻看博裕的投资履历,答案或许藏在细节里。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组合超过200家企业,但真正让星巴克看中的,可能是它在零售领域的两个案子:一个是蜜雪冰城,一个是北京SKP。
![]()
前者证明了博裕懂得如何在下沉市场铺开供应链、跑通万店模型;后者则说明它也能hold住高端零售的调性。这种"上下兼顾"的能力,对于想保持逼格又急需下沉的星巴克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
更关键的是时机,根据财报数据,2024年第二季度,星巴克中国门店销售额下降14%,平均票价和同店交易量均下降7%。市场份额也从曾经的超过50%跌至约14%,门店规模从行业第一滑到了第三位。
反观竞争对手瑞幸,截至2024年12月31日门店总数已达22340家,而星巴克在2025财年末只有8011家。这种差距不是靠几次降价促销能追回来的。
![]()
星巴克当然也不是没努力过,今年7月它罕见地把部分产品价格下调到25元区间,交易量环比涨了12%。但这治标不治本,咖啡市场的游戏规则已经被瑞幸、库迪这些本土品牌改写了。
人家靠的是"薄利多销+疯狂开店"的打法,星巴克还端着"第三空间"的架子,速度自然跟不上。
所以这次合作,本质上是星巴克承认了一个现实:要在中国咖啡市场继续玩下去,必须找个真正懂本土化运营的合作伙伴。
双方给出的目标是,把门店从8011家扩到20000家。这个数字听起来很激进,但对比瑞幸一年净增6092家门店的速度,星巴克还得加把劲。
![]()
从全球视角看,星巴克其实挺纠结的。2024财年第四季度,它在全球的可比店销售额下降了7%,合并净收入减少3%至91亿美元。唯独中国市场开始回暖,2025财年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全年收入达31.05亿美元,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保持增长。
这种"全球疲软、中国回暖"的分化态势,让星巴克不得不做出选择:要么继续独自扛着,要么找个本土伙伴分担压力、加速扩张。
![]()
博裕的算盘和星巴克的未来
博裕这笔投资,账面上看起来很硬核,历史基金净内部收益率稳定在25%以上,远超亚洲私募股权基金15%的平均水平。
但投资咖啡零售和投资科技企业完全是两码事,前者拼的是供应链效率、选址能力、运营细节,后者靠的是赛道爆发和估值泡沫。
好在博裕手里有现成的经验,它深度参与过蜜雪冰城在下沉市场的供应链搭建和万店扩张策略,这套打法能不能复制到星巴克身上?理论上可以,但难度完全不一样。
![]()
蜜雪冰城走的是极致性价比路线,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对门店环境要求低;星巴克则必须维持一定的品牌调性和体验感,不能简单粗暴地铺店。
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要快速扩张到20000家门店,势必要进入更多三四线城市,但这些地方的消费者会为星巴克的溢价买单吗?
瑞幸已经把9.9元咖啡打成了行业常态,星巴克如果继续保持30元左右的客单价,市场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如果跟着降价,又会稀释品牌价值。这个平衡点怎么找,考验的是博裕的运营智慧。
从另一个角度看,星巴克这次"合资求变"其实是在给自己留后路。它保留了40%的股权和品牌授权收益,相当于既拿到了现金,又绑定了未来收益。
![]()
如果博裕真能把中国业务做起来,星巴克坐着分钱就行;如果市场继续恶化,至少它已经提前套现了一部分,不至于全盘皆输。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策略,在当下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里,或许是最理性的选择。
外资品牌找本土资本合作,这事并不新鲜。麦当劳跟中信股份、可口可乐跟中粮集团的合作,都是经典案例。但咖啡市场和快餐、饮料市场有个本质区别:后两者的消费习惯相对稳定,而中国的咖啡市场还在快速演变中。
消费者对咖啡的认知、对价格的敏感度、对门店体验的需求,都在动态调整。星巴克能不能抓住这波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博裕能否真正读懂中国消费者。
![]()
说到底,173亿元买的不只是一个控股权,更是一场豪赌:赌中国咖啡市场还有足够的增长空间,赌星巴克的品牌号召力还没被本土品牌彻底稀释,赌博裕的本土化能力能帮星巴克跑赢这场马拉松。
至于结果如何,可能要等到20000家门店真正落地那天才知道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咖啡市场的战争,才刚刚进入白热化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