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踏入11月,北方的初雪还未大范围降临,冰雪经济的热度已席卷全国。哈尔滨官方宣布加码冰雪旅游布局,集中打造三个超百万平方米的旗舰级冰雪景区,其中冰雪大世界从100万平方米扩容至120万平方米,增幅达20%。消息发布后,各大旅游平台上“冬季冰雪游”相关搜索量瞬间翻倍,多条热门线路提前开启预订通道,部分高品质产品甚至出现了售罄预警。
这股热潮并非短期炒作,而是冰雪产业长期积淀后的必然爆发。根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正式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较2015年的2700亿元实现272%的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4.7%。国家层面已明确政策导向,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目标锁定1.2万亿元,2030年将进一步突破1.5万亿元,推动形成高水平产业融合生态。从天然雪场到人工冰馆,从运动装备到休闲服务,冰雪经济已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产业体系,每个环节都暗藏着可感知、可参与的发展机遇。
今天就用通俗直白的表达,结合最新市场动态和权威公开信息,拆解冰雪经济的发展逻辑。无论你是想了解消费趋势、寻找就业方向,还是关注产业机遇,都能获得实用参考,全是可落地的干货内容。
![]()
一、冰雪旅游迭代:从单一观赏到深度体验的消费升级
今年冰雪旅游市场的核心变化,在于从“到此一游”的观光模式,转向“沉浸式参与”的体验模式。过去冬季赴东北旅游,游客多以观赏冰雕、体验基础雪上项目为主,如今的冰雪旅游已升级为集娱乐互动、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消费场景。
哈尔滨作为冰雪旅游标杆城市,持续领跑行业创新。第二十七届冰雪大世界正加紧筹备,除了园区面积扩大,娱乐项目矩阵也全面升级。在保留经典冰雕观赏、冰滑梯等项目的基础上,新增亲子互动专区、沉浸式冰雪演艺、夜间灯光秀等多元内容,甚至创新推出冰雪主题剧本杀,覆盖全年龄段游客的消费需求。
黑龙江省同步启动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活动从11月8日持续至2026年2月28日,贯穿整个冰雪季。全省各地市依托本地资源特色,推出“冰雪+温泉”“冰雪+民俗”“冰雪+研学”等主题线路,将冰雪景观与东北铁锅炖美食、满族民俗文化、林区生产体验等深度结合,让游客在玩雪之余,能深度感受地域文化魅力。
南方城市虽缺乏天然冰雪资源,但通过人工造雪技术与场景创新,成功抢占市场份额。天府文旅旗下的西岭雪山滑雪场,凭借便捷的地理位置成为南方游客滑雪首选地,今年新增夜间滑雪项目,适配上班族的休闲时间安排。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大型商场,冬季均会搭建临时冰雪体验区,设置简易滑道、冰雪小屋等设施,让市民足不出市就能感受玩雪乐趣。
传统冰雪景区也在加速创新转型。长白山景区升级现有滑雪道,增设高山滑雪培训营,为不同水平的滑雪爱好者提供分级教学服务。丽江股份旗下的玉龙雪山,借助高海拔低纬度的独特地理优势延长冰雪期,推出“雪山徒步+冰雪露营”小众线路,精准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大连圣亚旗下的哈尔滨极地公园,创新融合冰雪景观与海洋生物展示,打造“冰海奇观”主题展区,游客可在观赏北极熊、白鲸的同时欣赏冰雕艺术,独特的体验让景区成为网红打卡地。
旅游服务企业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推出多元化产品。凯撒旅业、中青旅等企业打造高端滑雪度假套餐,包含往返机票、特色住宿、专业滑雪教学、装备租赁等一站式服务,虽价格偏高但预订热度持续攀升。西域旅游、峨眉山A等依托本地冰雪资源的企业,冬季业绩表现突出,部分企业去年冬季营收占全年比重已超过60%。
通过市场观察能发现,当前冰雪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正朝着“个性化”“体验感”方向升级。家庭游客更青睐亲子友好型景区,注重安全保障与互动项目;年轻群体偏爱极限滑雪、冰雪露营等刺激性、社交性强的项目;中老年游客则倾向于温泉康养与冰雪观光结合的慢节奏度假模式。消费需求的分化,推动旅游企业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未来能够提供差异化、定制化服务的市场主体,将获得更稳固的竞争优势。
二、场馆设施升级:硬核产业筑牢冰雪经济根基
冰雪旅游的持续火爆,离不开场馆设施的支撑与升级。无论是大型冰雪景区的基建工程,还是城市小型冰雪体验项目的搭建,都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与设备配套,这一赛道已成为冰雪经济的核心支撑板块,孕育着大量发展机遇。
大型冰雪景区的建设对技术与经验要求极高。雪人集团在冰雪场馆建设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参与了鸟巢冰壶馆、中华世纪坛滑冰馆等标志性项目的建设,同时为多个大型滑雪场提供全套冰雪设施解决方案。其旗下的北起院在冰雪基建领域实力突出,已建成近百条滑雪索道,配套覆盖冰上碰碰车、雪爬犁等20余种冰上项目设施,成为国内大型冰雪景区基建的核心服务商。
城市冰雪场馆的扩张速度呈现爆发式增长。新世界城在商场内打造的冰雪乐园,虽面积有限,但整合了真冰场、冰壶体验区、冰雪小屋等多元场景,让市民在城市中心就能体验冰雪乐趣,开业后持续保持高人气。珠江股份旗下的珠江文体,在南方城市打造华南首家真冰冰壶馆,填补了南方专业冰壶场馆的空白,吸引大量冰壶爱好者与亲子家庭参与,周末及节假日常常一座难求。
冰雪场馆的稳定运营,离不开专业设备的技术保障。冰轮环境生产的低温冷冻设备,作为冰雪场馆的核心设备,能够精准控制场馆温度,确保冰面质量稳定。冰山冷热、澳柯玛研发生产的制冷设备与保温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冰雪场馆,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有效延长冰雪景观的保存时间。晶雪节能的保温板材针对性解决了南方冰雪场馆“保冰难”的痛点,为人工冰雪项目在温暖地区的长期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持。
中体产业作为体育产业龙头企业,在冰雪场馆领域实现全链条布局,涵盖投资、建设、运营等多个环节。该企业推出标准化的冰雪场馆服务体系,推动冰雪运动的普及与规范发展。随着冰雪运动受众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学校、社区开始配套建设小型冰雪场地,进一步释放场馆设施的市场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场馆设施赛道的机遇已从“建设端”向“运营端”延伸。过去多数冰雪场馆仅在冬季运营,存在季节性闲置问题,如今越来越多场馆开始探索“四季运营”模式。部分场馆在夏季转型为室内水乐园、会展中心,或推出冰雪主题研学课程、科普体验活动,有效提升场馆全年利用率。这种多元化运营模式能够降低季节性经营风险,实现营收稳定增长,已成为场馆设施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成都黄水印象荷花景区的运营案例颇具参考价值。该景区通过四季场景迭代实现全年盈利,冬季打造童话雪乡主题项目,凭借“差异化定位、多元项目组合、亲子安全设计、二次消费激活、线上流量引爆”五大策略,45天内实现260万元营业额,其中门票收入与二次消费各占一半,租售装备成为核心盈利点之一。这种轻资产、重运营的模式,为中小型冰雪场馆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三、冰雪装备爆发:从专业赛场到大众消费的全民热潮
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参与人数持续增长,冰雪装备市场迎来全民消费热潮。装备产品从专业运动员专属逐步走向大众市场,涵盖服装、器材、配件等多个品类,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特征,成为冰雪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板块。
户外冰雪服装作为刚需产品,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探路者作为国内户外用品领军品牌,针对性推出冰雪系列服装,在保暖性、透气性、防水性等核心性能上进行优化升级,可抵御零下数十度的严寒,同时解决运动出汗后的闷热问题,产品上市后销量稳居同类产品前列。三夫户外聚焦专业高端市场,运营X-BIONIC等国际知名户外品牌,其产品凭借先进技术与优质面料,受到专业滑雪爱好者青睐,即便价格偏高仍保持供不应求的态势。
冰雪运动器材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英派斯推出的滑雪模拟机,打破了场地与季节限制,让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开展滑雪训练,不仅节省时间与出行成本,还能降低初学者受伤风险,成为入门爱好者的热门选择。康力源研发的滑雪训练器,针对滑雪运动核心肌群设计训练方案,帮助爱好者快速提升运动技能,成为专业玩家的必备装备。舒华体育的SH-O2290滑雪训练器,已进入多家健身房与体育场馆,让冰雪运动训练更加便捷可及。
国产冰雪装备企业在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上取得显著突破。哈尔滨乾卯雪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通过全产业链布局,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55%,产品覆盖全国80%的滑雪场。该企业在技术上实现多重突破,依托航空航天级复合材料研发轻量化雪板,平衡产品性能与生产成本;针对国家队夏季训练需求,联合研发抗冲击镂空训练板,解决装备季节适应性难题。在产品创新上,其推出的文创滑雪板将哈尔滨市花丁香元素融入设计,通过中央大街等文旅场景推广,让装备成为文化输出载体,开辟差异化竞争赛道。更值得关注的是,该企业研发的国产竞技滑雪板已通过国家队三轮测试,价格较进口产品降低50%,有效推动高端装备国产替代进程。
冰雪装备的销售渠道不断拓展升级。线上渠道通过电商平台与直播带货扩大覆盖范围,去年“双十一”期间,探路者冰雪装备在直播间单场销售额突破千万元。线下渠道注重体验式消费,通过实体店、产品体验店让消费者近距离感受产品性能。三夫户外创新推出“装备销售+滑雪培训”套餐服务,消费者购买装备后可直接参与专业培训,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
从消费结构来看,冰雪装备市场呈现“两极分化”特征。专业玩家对装备性能要求严苛,愿意为高端产品支付溢价;入门爱好者更注重性价比,倾向选择中低端实用型产品。针对这一需求差异,企业持续丰富产品矩阵,探路者、乾卯雪龙等企业均已形成覆盖高端专业与大众入门的全系列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
冰雪装备市场的增长潜力仍在持续释放。一方面,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不断增加,尤其青少年群体成为新增主力,家长对孩子冰雪运动技能培养的重视,将带来持续的装备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国产装备技术不断进步,在核心性能上逐步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价格优势明显,未来国产装备在中高端市场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四、冰雪经济的长期逻辑:政策、消费与产业的三重驱动
冰雪经济能从季节性产业成长为万亿级朝阳产业,背后离不开政策支持、消费升级与产业融合的三重驱动,其长期发展逻辑清晰,并非短期热点炒作。
政策支持为冰雪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自2015年我国获得北京冬奥会举办权以来,国家层面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冰雪产业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指导文件明确了2027年、2030年冰雪经济发展目标,各地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响应。黑龙江省正推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冬季运动示范区建设,加快冰雪装备和数字产业园发展;北京市出台24条具体措施,涵盖扩大冰雪运动消费、推进冰雪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吉林省聚焦冰雪装备制造,已形成完整产业集群。这些政策从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培育等多方面发力,为冰雪经济长期发展保驾护航。
消费升级是冰雪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持续优化,人们对精神文化消费与健康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冰雪运动兼具娱乐性、健身性与社交性,完美契合这一消费趋势。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冰雪运动走进大众生活,培养了庞大的消费群体,滑雪、滑冰已逐渐成为冬季主流休闲方式。从消费数据来看,冰雪旅游预订周期不断提前,去年“双十一”期间,冰雪旅游相关搜索与预订量大幅增长,不少游客提前两个月规划冬季行程,显示出消费需求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产业融合拓展了冰雪经济的发展边界。当前冰雪经济已突破单一产业局限,形成“冰雪+”多元化发展格局。“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科技”“冰雪+教育”等融合模式不断涌现,丰富了产业内涵。“冰雪+教育”催生了滑雪研学营、冰雪冬令营,让青少年在体验冰雪乐趣的同时,学习滑雪技能与冰雪文化;“冰雪+科技”推动VR滑雪、智能滑雪设备等新产品问世,提升运动趣味性与专业性;“冰雪+文创”则通过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冰雪景观、装备设计,形成独特的文化IP。
对于普通人而言,冰雪经济带来了广泛的就业与创业机遇。冰雪旅游旺季,景区运营、酒店餐饮、交通服务等行业会产生大量临时用工与长期岗位需求。冰雪场馆的建设与运营,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教练、服务人员等各类人才。创业方面,可聚焦细分领域发力,比如冰雪运动培训、冰雪文创产品开发、小型冰雪场地运营、装备租赁维修等,这些项目门槛相对较低,且契合市场需求,适合个人或小微企业参与。
冰雪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部分地区存在冰雪资源开发不合理、项目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一些小型冰雪场馆运营管理水平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国产冰雪装备在高端市场的品牌竞争力仍需提升。但这些都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标准完善与技术持续进步,将逐步得到改善。
总体来看,冰雪经济正处于黄金发展期,政策支持、消费升级、产业融合形成合力,推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这一产业不仅为冬季消费注入活力,更有望成为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点,为参与者提供多维度的发展机遇。
五、互动讨论:你眼中的冰雪经济机遇在哪里?
从北方的天然雪场到南方的人工冰馆,从专业装备到休闲体验,冰雪经济已经从地域特色产业升级为全民参与的消费热潮,万亿市场规模的背后,是政策、产业与消费的共同发力。
你今年冬天有计划体验冰雪旅游吗?是倾向于哈尔滨、长白山这样的北方经典景区,还是会选择就近感受城市冰雪项目?在冰雪旅游、场馆设施、装备制造这三大核心板块中,你觉得哪个领域的发展潜力更大?如果有机会参与冰雪经济相关的就业或创业,你会选择哪个细分方向?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与计划,一起探讨冰雪经济的发展机遇,聊聊你心中最值得关注的冰雪消费或创业方向!
我是桃夭夭,持续为您分享最新财经消息,记得点个关注!
温馨提示:所有观点均是个人投资心得体会,和个人身边真实案例分享,供大家交流讨论,不涉及任何投资建议,请大家别盲目跟风,盈亏自负!成年人要有自己的判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