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沉默的荣耀》火了,于和伟也火了。
鲜花、掌声,活动一个接一个。可就在这最热闹的时候,于和伟在采访里,突然聊起了他的老朋友,余皑磊。
![]()
就是剧里那个让人恨得牙根痒痒的大反派,“谷正文”。
于和伟说,老余现在状态很糟。
就因为演活了这个谷正文,他被网暴了。社交账号下面,骂什么的都有,“滚出娱乐圈”都算客气的。没办法,最后只能关了评论。
可这事没完。
角色的反噬,已经拖垮了他的精神。于和伟说,他现在每天要靠药物才能入睡,失眠严重到不行,甚至...已经萌生了退意,不想再拍了。
一个把角色演到骨子里的好演员,得到的不是掌声,反而是铺天盖地的谩骂和诅咒,最后被逼到要靠药物睡觉,要退出行业。
这事儿,怎么想怎么荒唐。
![]()
这个余皑磊,你可能叫不上名字,但你绝对认识他的脸。
《解救吾先生》里那个绑匪阿仓,拿指甲刀一下下割人质耳朵,看得人头皮发麻。
《悬崖之上》那个贴着墙根儿走、阴阳怪气的金志德。
《庆余年2》那个开场啃大饼骂街、最后死得巨壮烈的邓Ziyue。
全是他。
他就是这么个“戏疯子”,一个能把十句台词的配角,演成主角的狠人。
这次演谷正文,剧组说,要找一张“能压得住历史阴影的脸”。
他们找对了。余皑磊为了这个角色,简直把自己往死里整。
他不是在演,他是想“成为”那个特务头子。
他把自己泡在档案馆里,翻看当年的审讯录像。他甚至连谷正文审讯时,用钢笔敲桌子的节奏,都设计了三种。
慢的时候,像毒蛇吐信,一下下,敲在你的心尖上。快的时候,又像催命的鼓点。
为了演出谷正文那种阴鸷、虚弱、又随时会咬人一口的状态,他用了一种最笨,也最伤身体的办法。
他连续一周,每天只睡三个小时。
在拍戏时,故意让自己保持低血糖状态,手会不自觉地发抖。那种神经质,那种摇摇欲坠的疯狂,全是“真”的。
代价就是身体彻底垮了。
![]()
一次拍追逐戏,余皑磊跑着跑着,突然就不行了,整个人脸色惨白,呼吸都跟不上了。
要不是现场有人及时发现不对劲,强行让他停下休息,后果不堪设想。
于和伟都忍不住感慨:“他那不是演的,他是真的把自己活成了谷正文。”
一个演员,赌上了自己的健康,用“自残”式的方法,给我们贡献了一个教科书级别的反派。
他得到了什么?
他得到了铺天盖地的网暴。
得到了“滚出娱乐圈”的诅咒。
得到了严重的失眠和抑郁,甚至不想再干这行了。
这简直是2024年最大的黑色幽默。
可悲的是,余皑磊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这种因为演反派而被骂到崩溃的闹剧,隔三差五就要上演一次。
最经典的,李明启老师。
就因为演了容嬷嬷,一辈子的“好人”形象就这么被“毁”了。她去菜市场买菜,被人指着鼻子骂,还有小贩朝她扔鸡蛋。坐公交车,司机都嫌弃她。
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总把对角色的恨,发泄到演员身上?
说白了,就是入戏太深,分不清电视和现实了。在以前,你顶多在电视机前骂两句,也就过去了。
但现在,社交媒体把这种“情绪转移”无限放大了。
每个人都可以跑到演员的微博下面,用最恶毒的语言,对着他的耳朵喊。
一个人喊,是宣泄。
成千上万的人一起喊,那就是霸凌,是酷刑。时间长了,谁都扛不住。
讽刺的是,这些在戏里“坏到流脓”的演员,私底下全都是出了名的老好人。
他们只是在认真地“工作”。
他们的工作,就是塑造角色,哪怕那个角色是魔鬼。
现在,魔鬼塑造出来了,他们自己却被当成了魔鬼,要被绑上火刑架。
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如果演反派演得好,就要被网暴到抑郁,那以后谁还敢接这种复杂的角色?
谁还愿意费劲去揣摩人性之恶?
大家都去演伟光正,都去演傻白甜,那多安全啊。
可另一边呢?
那些拿着天价片酬、演什么都像是在念PPT的“流量明星”,他们的粉丝却在评论区控评,闭着眼睛夸“哥哥好努力”。
这公平吗?
![]()
这不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吗?
等到有一天,我们打开电视,发现所有的剧里,坏人都不再可怕,好人也赢得轻而易U.K.,所有的表演都平淡如水,那才是国产剧真正的悲哀。
没有谷正文的坏,哪能显出吴石将军的忠?
一个好的反派,是撑起一部剧的脊梁。
余皑磊的失眠和抑郁,是所有观众的耻辱。
下次,当我们再遇到一个让你恨得牙痒痒的角色时,能不能在打出那句“滚”之前,多想一秒。
试着在评论里,留下这五个字——
“演得真好啊。”
别再让这些拿命演戏的“宝藏”,寒了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