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滁州网)
转自:滁州网
从“平面”到“立体” 从“单一”到“综合”
滁州综合气象观测实现“立体综合”跨越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喻 松 通讯员王曼丽 吴从飞)近日,滁州市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温室气体及通量观测系统相继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标志着我市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实现“立体化”“综合化”升级。这一突破彻底终结了“数据来源单一、垂直观测空白”的历史,为气象防灾减灾和“双碳”战略落地提供硬核科技支撑。
随着视程障碍仪、总辐射表、闪电定位仪、天气现象智能视频仪等新设备陆续入网,我市将雾霾、辐射、雷电等此前难以精准捕捉的“隐形”天气要素首次纳入实时监测范畴。目前,全市地面气象观测要素已从15项扩展至20余项,数据采集频率提升至分钟级,为气象预报构建起“高密度、无盲区”的地面监测网络。
2022年,全市首部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在滁州站建成运行,一举填补我市无专业天气雷达的历史空白。该雷达最快扫描周期≤3分钟,空间分辨率达75米,可清晰解析冰雹、短时强降水等中小尺度强对流系统的三维精细结构。投入运行以来,强对流预警提前量从40分钟提升至56分钟,准确率高达98.92%。
2024年,总投资近2000万元的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正式上线。这套由P波段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等五大模块组成的系统,可对0至15公里高空开展“CT式”立体扫描,温度、湿度、风速等10余项大气垂直廓线实现分钟级更新,首次达成大气“分层”状态的动态成像。
2025年,滁州站温室气体及通量观测系统完成调试并投入业务试运行,推动我市气象观测从传统天气预报领域向气候变化监测前沿延伸。通过在线高频监测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及通量变化,系统可直接量化区域碳收支,为区域碳源碳汇评估提供“滁州刻度”,助力“双碳”目标落地见效。
“我们将持续优化‘空天地’一体化观测布局,健全统一质控标准,深化观测数据融合应用,推动监测数据向预警能力、决策依据高效转化,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气象安全屏障。”市气象局负责人表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