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宝妈买了千元貂皮大衣,结果洗报废后白嫖退款,演变成一场全网围观的“社死”风波。
![]()
事发经过
10月21日,济南网店店主王女士接到一笔来自济宁市嘉祥县的订单,一个20多岁的女性买家下单了一件1888元的貂皮大衣。
![]()
![]()
10月22日王女士发货,发货时还特意拍了视频,原件毛绒蓬松,非常新。
10月24日对方签收。
在电商平台的沟通中,王女士给收到货的这位姓吕的买家发消息,特意提醒她貂皮大衣千万不能水洗。
对方试穿了, 还拍照发给商家,表示很满意。
![]()
可是在签收后的第七天,也就是“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最后一天,对方选退货退款。
对方买了有四五天,王女士以为是不喜欢要退,平台也同意对方的退货请求了。
在退货快递发出后,在责任未定的情况下,平台就退钱给消费者。
拿到退货快递后,王女士感觉有点反常,于是第一时间就在监控下拍了开箱视频。
结果发现这件貂皮大衣被洗得硬邦邦的,像塑料一样,完全不成样,吊牌都没了,根本无法二次销售。
![]()
愤怒的王女士一看对方就是洗报废了来退款的,都千叮咛万嘱咐了,对方竟然这么过分。
买家坚决不承认水洗过衣服,并坚持退货退款。
尽管王女士声称有开箱视频等证据,但平台最终将1888元的货款退给了买家。
再后来对方不接电话不回消息,完全不理会王女士。
商家广播维权
货款两空的王女士气愤难平,从济南驱车300公里赶到买家所在的小区。
王女士在当地报了警,可是警察说警方认为这属于经济纠纷,建议通过市场监管部门或法院解决。
买家则以“在家奶孩子”为由,始终拒绝露面沟通。
![]()
在无法联系到买家的情况下,王女士想了一个办法。
她采用了用大喇叭在小区内公开喊话的方式寻人,甚至还念出了对方的手机号码。
![]()
“你们小区里有一个20多岁的姓吕小姑娘,1888元买了件掉貂皮大衣,洗报废了给我退回来,死不承认。”
![]()
![]()
王女士在小区内循环喊喇叭,小区内不少人都围过来观看。
因为知道买家姓吕,还报出电话号码,估计小区内认识这位买家的应该都能猜到是谁了。
![]()
![]()
直到现在,这位买家都没有出面,王女士表示决不能容忍这种行为,会继续不计成本的追究到底。
![]()
平台不作为?
貂皮大衣不能水洗属于基本常识,商家也一再叮嘱了。
买家在“七天无理由”最后一天退货,退回的却是件水洗报废的衣服,并咬定“寄来就是这样”,这很难不让人怀疑其动机。
如果真是故意为之,这就不再是普通的消费纠纷,而是利用规则漏洞的“恶意退货”,不仅不道德,也可能构成欺诈。
用“奶孩子”作为不见面的托词,更是一种对自身责任逃避。
![]()
王女士的遭遇确实令人同情,毕竟做生意不容易,遇到这种白嫖党真倒霉。
但是直接曝光电话号码的行为,其实侵犯了买家的隐私权。
虽然解气,却从“维权者”变成了“侵权者”。
![]()
律师指出,这种行为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并可能扰乱公共秩序。
本来是占理的一方,却因为不理智的方式,让自己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
这起事件中,电商平台有很大的责任。
在责任尚未明确界定之时,就简单地将款项退回给买家,这对提供了证据的商家而言无疑是一种伤害。
如果平台能介入并且公平处理,双方也不用闹成这样。
![]()
![]()
其实这种情况真的太多了,王女士的遭遇不是个例。
说到底还是有些人素质太差了,一直钻平台漏洞,而平台作为一个中间商,难以做到公平公正。
希望各大电商平台好好重视这类现象,别当甩手掌柜任由商家和消费者扯皮不清,重新健全规则。
毕竟,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不应该让好人吃亏,也不应该让投机者得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