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越少,活得越久”,这句被不少养生人士奉为圭臬的说法,近年又因相关研究而引发关注。部分科研数据显示:若在营养均衡的前提下,饭量减少20%,有望延长寿命甚至20年左右。这种说法听起来诱人,但或许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实际上,适度限制热量摄入确实对健康和延缓衰老有益,但不等于盲目节食或营养不足。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的同时,确保营养密度与身体所需的维持。想要通过饮食来延寿,这4点须得了解。
1.热量限制与延年益寿
![]()
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热量摄入减少约20%-30%的老鼠,其寿命显著延长。近年来,也有老龄研究所对灵长类动物进行长期研究,发现适度热量限制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脂、延缓器官衰退,并有助于延长寿命。
而在人类研究方面,“卡路里限制延寿”目前虽尚无确切定论,但限热量饮食能降低多种慢性病风险,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这一点已得到多数医学界认可。
但需要强调的是,热量减少,并不意味着营养减少。如果“少吃”导致蛋白质、维生素等长期缺乏,反而可能诱发肌肉衰减、免疫力下降、贫血与骨质疏松等问题。
2.饮食七分饱原则
![]()
每日就餐时,“吃到刚刚不饿”或许是长期健康饮食的核心。现代人容易因社交、情绪或口味而过量进食,很容易便会“超标”。因此在用餐时,须得有意识地放慢速度,让食物在口中多咀嚼一会儿,并把进餐时间适当拉长一些,给予大脑足够的反馈时间判断“吃够了”,如此方能在限制总热量摄取的基础上,保障长时间的饱腹感。
3.使用小碗小盘,注意进食时间
视觉错觉会误导人摄入更多食物。研究发现,使用体积较小的碗盘可有效减少每餐摄入热量10%-20%,而人们往往并未察觉“少吃了”。同时,避免把食物直接放在大锅或大袋中吃,更容易控制分量。
与此同时,适度控制饮食时间,将每日摄取食物的时段严格控制在12小时左右,可让身体获得更长的消化调整周期。同时,还应注意夜间尽量不吃宵夜,晚餐不超过七分饱,可减少肠胃负担和胰岛素压力。
4.增加高纤维食物比例
![]()
高膳食纤维食物如糙米、燕麦、豆类等,食物体积相对较大,且热量低、饱腹感强,有助于在控制饭量的同时避免饥饿。建议每餐中主食的1/3替换为粗粮类,并优先进食蔬菜,有助减少后续热量摄入。
总而言之,“少吃一点、活久一点”并非一句空谈,其背后确实有一定科学支持。但关键不在于吃得多么少,而在于吃得是否合理。长期适度地减少热量摄入,同时保证营养全面,是维护健康、延缓衰老的关键路径。想要长寿,不是靠盲目节食,而是靠聪明地吃、节制地吃。控制饭量,并不等于委屈自己,而是学会给身体“留余地”,让健康多一分从容。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棉花,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