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航母才是最大捕鱼船?辽宁舰每次拉回数十吨海鲜,怎么不吃却销毁

0
分享至

前言

辽宁舰每次返港,码头旁边总有人凑热闹:这航母怎么又带回来一堆“海鲜”,最后还得全都销毁?



其实,这根本不是“海军特供”,更不是国家浪费,背后藏着现代海军绕不开的技术难题。

航母“带海鲜回家”?实则是“技术难题”的缩影

每一艘航母长时间在海上穿梭,哪里能逃得过大海里的“寄生族”?藤壶、牡蛎、各种贝类和海藻,它们就像大海派来的“偷渡客”,悄无声息地霸占了船底。别看藤壶个头小,分泌出来的那层黏糊糊的“海洋胶水”,比市面上任何一款强力胶都厉害。



只要航母停靠港口、航速降下来,船底就成了这些海洋生物的天堂。时间一长,附着生物能堆出几十吨重的“附着层”,让辽宁舰成了名副其实的“移动海洋牧场”。这还不是夸张,全球所有海军都得为这个问题头疼,美国、英国、日本都没辙。

有人会问,既然捞上来的是“海鲜”,能不能拿去餐厅炒个藤壶大餐?如果真这么干,那还真是拿健康开玩笑。我国航母的船底都刷了高效防污漆,这些涂层里含有铜、锌等重金属化合物,目的是让藤壶、牡蛎没法安心住下。



可惜这些顽强的小东西还是能扎根,顺带把重金属积攒在自己身体里。如果把这些“海鲜”端上桌,风险可不是闹着玩的,重金属中毒后果严重。

更何况,船底环境可不是干净的厨房,油污、垃圾、各种污染物混杂其中。藤壶、贻贝在这“黑暗地带”生长几个月,不死也早被污染得不成样了。

别说吃了,就是随便丢进港口,都有可能把外来物种带进本地海域,破坏生态平衡。正因为如此,我国海军每次清理下来的“海鲜”,都得经过严格的无害化处理,焚烧、深埋,绝不给市场和环境留下隐患。



其实,海洋生物附着不是啥新鲜事,航母、驱逐舰、甚至普通货轮,只要在海上漂一阵,船底多少都会沾点“海味儿”。但航母体型大、结构复杂,附着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都比普通船只多得多。

藤壶、牡蛎、藻类一旦成片生长,不仅外观难看,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航速和油耗。据统计,厚厚的生物附着层能让航行阻力增加20%以上,油耗直接飙升。对于航母这种吃油“大户”来说,维护成本每年都能上升好几倍。

更麻烦的是,藤壶分泌的酸性物质会腐蚀防锈漆,甚至威胁到钢板本身。船底的声呐、探测设备如果被遮盖,探测精度大打折扣。每次清理船底,都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硬仗。



动辄成百上千平米、几十吨重的“附着层”,得靠高压水枪、刮刀、专业设备一寸寸清理。这个过程不仅耗时耗力,还得注意环保,防止清理下来的生物二次污染港口和海域。

在清理“海鲜”这件事上,我国海军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标准化流程。辽宁舰返港后,首先进干船坞,专业团队全副武装,把船底从头到尾清理个遍。

高压水枪冲不掉的,用刮刀慢慢铲。清理出来的藤壶、牡蛎、各种杂物,都统一密封收集,送到专门的处理厂焚烧或深埋,整个过程一丝不苟。这不仅仅是为了让舰艇“干净”,更是为了官兵健康和生态安全负责。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国在防附着生物技术方面这些年进步很大。过去大家用的防污漆,虽然有效,但含有大量重金属,对海洋环境压力很大。

现在,不少船厂和研究机构已经开发出了新一代环保型防污涂料。这些涂层不靠“毒死”生物,而是通过让表面变得极其光滑,或者释放微量安全抑制剂,让藤壶、贻贝根本扎不下根。辽宁舰近几年返厂维护时,已经用了这种新材料,附着生物的数量明显减少,清理难度也下降了不少。

除了涂料升级,智能化、自动化清理设备也在逐步应用。比如,有些新型水下机器人,能自动检测船底的生物附着情况,精准定位问题区域,然后用高压水枪或机械臂进行清理。



这样一来,不仅效率高,还能降低人力成本,减少清理过程中对人员的伤害风险。未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这些“黑科技”有望全面替代人工操作,让附着生物治理变得更环保、更高效。

理性看待“海鲜”现象,彰显中国海军现代化管理水平

当然,附着生物治理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即使有了最先进的涂层和设备,船只在海上行驶时间一长,生物还是会想方设法找机会扎根。



这是一场看不见的“拉锯战”,没人能够彻底消灭所有附着生物。全球各国在这方面都没找到“特效药”,只能不断优化材料、升级设备、完善管理,尽量让生物附着的危害降到最低。

其实,辽宁舰“带海鲜回家”这件事,说到底是现代海军管理能力和科技水平的真实写照。每一次清理、每一套流程背后,都是我国对装备管理、人员健康、生态安全的高度重视。

把藤壶、贻贝当成“笑谈”,不如看到它们背后折射出的管理智慧和技术进步。我国已经形成完善的港口废弃物管理、危险品转运等制度,确保每一步都没有漏洞,做到真正的“零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附着生物治理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理劳动”,而是在生物学、材料科学、自动化等多个领域的协同创新。我国科研团队正积极研发生物防治技术,比如通过引入藤壶天敌、运用微生物抑制剂等手段,从源头上减少附着生物的增长速度。

这些探索虽然还在初级阶段,但已经在部分试验舰艇上取得了初步成效。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加速,相信未来的海军舰艇会有更多智能化、绿色化的装备来应对类似挑战。

辽宁舰“海鲜”现象,其实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它提醒我们,现代战争不仅比拼武器装备,更是后勤保障、科技创新和管理能力的全面较量。



藤壶、牡蛎这些不起眼的小生物,背后是全球航运业每年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我国正是通过不断研发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把“技术短板”变成了创新突破的动力。

而且,这一系列操作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上的高标准。不是所有东西都能“变废为宝”,尤其像航母船底这种特殊“产地”,安全风险和生态影响远远大于经济价值。

销毁“海鲜”,其实是对全体官兵、对环境、对国家负责任的选择。与其纠结“能不能吃”,不如思考一下,这背后凝结了多少科技人员、工程师和一线工人的辛勤努力。



在某种意义上,辽宁舰的“海鲜”风波,也是一堂生动的科普课。它让更多人看到了现代舰船管理的复杂性,也让我们明白,科技创新和管理升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未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突破,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能让航母远航归来时,船底不再拖着一堆“海鲜”,而是以最佳状态迎接下一个挑战。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辽宁舰为什么带回一堆“海鲜”却不吃,不妨告诉他:这不是浪费,而是现代管理和科技进步的成果。这些不起眼的藤壶和牡蛎,是我国海军技术和环保理念走在前列的见证。



也许有一天,这道“海鲜大餐”真的会从航母的船底消失,但那绝对不是靠“打包带走”能解决的事。

就像每一次清理和升级,都是对未来的一次投入。故事到这,谁还会纠结这点“海鲜”该不该吃?

真正值得思考的,是我们在解决每一个小难题时,如何把它变成技术进步的动力

参考:“航母”养鱼:中国在深海,悄悄干了一件大事——澎湃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亨得利盛赞赵心童天赋异禀不可思议!威尔逊称冠中冠球桌有问题!

亨得利盛赞赵心童天赋异禀不可思议!威尔逊称冠中冠球桌有问题!

世界体坛观察家
2025-11-13 00:11:37
特朗普外交逻辑大翻转

特朗普外交逻辑大翻转

陆弃
2025-11-13 08:50:03
前途光明!中国男足17岁神童成名,日本媒体盛赞:他将会超越武磊

前途光明!中国男足17岁神童成名,日本媒体盛赞:他将会超越武磊

国足风云
2025-11-12 11:27:04
吴石案发后,他的小舅子王济甫空军上校被关15年,结局何等凄惨?

吴石案发后,他的小舅子王济甫空军上校被关15年,结局何等凄惨?

云霄纪史观
2025-11-11 15:21:45
男子结婚找老同学订8箱五粮液,没喝完按原价退6箱,老同学:不退

男子结婚找老同学订8箱五粮液,没喝完按原价退6箱,老同学:不退

一月爱八月
2025-11-11 20:02:56
比缅北更恐怖!曾经的旅游胜地,如今黄赌毒俱全,性交易随处可见

比缅北更恐怖!曾经的旅游胜地,如今黄赌毒俱全,性交易随处可见

来科点谱
2025-10-24 09:25:32
台海局势变化太快!特朗普称:美国有很多导弹,中国不想发生冲突

台海局势变化太快!特朗普称:美国有很多导弹,中国不想发生冲突

音乐时光的娱乐
2025-11-13 08:00:39
尺度惊艳,Netflix制作的3部成人动漫,太过瘾了

尺度惊艳,Netflix制作的3部成人动漫,太过瘾了

来看美剧
2025-10-12 21:22:41
全民加薪,全国涨工资真来了!

全民加薪,全国涨工资真来了!

米宅
2025-11-12 07:22:05
SpaceX再发射29颗星链,打破卡角年发射记录

SpaceX再发射29颗星链,打破卡角年发射记录

Thurman在昆明
2025-11-12 08:21:53
热搜第一!携市值近500亿元比特币出逃,钱志敏在英国被判11年8个月!她在床上被捕,现场画面曝光......

热搜第一!携市值近500亿元比特币出逃,钱志敏在英国被判11年8个月!她在床上被捕,现场画面曝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2 11:03:04
饭圈涌入了游泳界?张展硕击败潘展乐拿金牌,网友:请给潘治肩伤

饭圈涌入了游泳界?张展硕击败潘展乐拿金牌,网友:请给潘治肩伤

蜜桔娱乐
2025-11-12 21:25:34
设计师推苹果 iPhone 17 Pro/Max 全新“透视”壁纸,9 种色调

设计师推苹果 iPhone 17 Pro/Max 全新“透视”壁纸,9 种色调

IT之家
2025-11-13 08:53:09
郑丽文副手萧旭岑说台湾不接受港澳模式,背后的意思就是愿意谈!

郑丽文副手萧旭岑说台湾不接受港澳模式,背后的意思就是愿意谈!

总在茶余后
2025-11-13 02:19:00
赵鸿刚首次回应二番战阿曼塔耶夫:只要不犯规,我撑他三掌没问题

赵鸿刚首次回应二番战阿曼塔耶夫:只要不犯规,我撑他三掌没问题

杨华评论
2025-11-13 02:15:15
11月12日俄乌最新:俄罗斯的计划

11月12日俄乌最新:俄罗斯的计划

西楼饮月
2025-11-12 18:05:03
顶住了空间碎片撞击,神舟二十准备返回:或带回国宝级航天服

顶住了空间碎片撞击,神舟二十准备返回:或带回国宝级航天服

策略述
2025-11-12 15:49:42
我的个妈呦,真的老了,叫人看得都移不开眼啊!我都要认不出来了

我的个妈呦,真的老了,叫人看得都移不开眼啊!我都要认不出来了

起喜电影
2025-11-13 08:32:18
突发公告!70后总裁,辞职

突发公告!70后总裁,辞职

大象新闻
2025-11-13 07:10:06
猛增2000%!这家中国300人的小厂干翻美国垄断,拿下全球60%订单

猛增2000%!这家中国300人的小厂干翻美国垄断,拿下全球60%订单

热风追逐者
2025-11-13 07:50:03
2025-11-13 09:44:49
历史求知所 incentive-icons
历史求知所
历史并不枯燥。
6987文章数 6620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军事要闻

美媒爆出猛料 "北溪"破坏行动由扎卢日内指挥

头条要闻

牛弹琴:中日关系急转直下 日本政坛大佬也看不下去了

头条要闻

牛弹琴:中日关系急转直下 日本政坛大佬也看不下去了

体育要闻

消磨你上千小时的足球游戏,走过第20年

娱乐要闻

再王珞丹和白百何 明白两人"差别"在哪

财经要闻

美国次级车贷违约率创历史新高

科技要闻

深夜重磅!GPT-5.1发布,奥特曼大谈情商

汽车要闻

7座皆独立座椅/新增5座版 体验第三代吉利豪越L

态度原创

数码
健康
手机
艺术
家居

数码要闻

小米手环 10 新版本开启特邀用户招募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手机要闻

苹果 iOS 26.2 Beta 2 更新:UI 动画更 Q 弹、拓展液体玻璃设计

艺术要闻

14字草书认出10个高手,田蕴章行书引热议!

家居要闻

情感之所 生活教会设计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