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全职带娃以来,我的生活半径就是围绕着家和小区,聊天的对象也大多数是小区里面带娃的阿姨们。
以前听得多的都是身边朋友们对婆婆的吐槽,而现在也可以有机会听到婆婆们对儿媳的态度。
据我观察,婆媳关系真的是各说各有理,各自不满意,很少有提到对方满口夸赞的。
和我相熟的3个阿姨里面,只有一个从来没有说过儿媳一句不好,另外两个都是各有不满。
其中一个阿姨,和我倾诉当婆婆的不易,说我自己带娃可以全权做主,而她作为婆婆完全做不了主,属于是出力不讨好。
孩子生长发育不良,儿媳要怪罪,说话比同龄人晚,儿媳也颇有说辞。
儿媳总是拿别的孩子来和自家孩子对比,以此来对她提要求。
回到家里,儿媳就是甩手掌柜,活都得自己干,孩子也是自己一手带,却仿佛一个指挥官,来对自己指指点点。孩子磕了碰了,儿媳话里话外都是指责自己没看好。
另外一个阿姨,有段时间没见,听说是和儿媳大吵了一架,出去租房子住了。孩子还是她带着,周六日儿子儿媳会把孩子接回来住。
![]()
听到这里,我突然觉得站在婆婆的角度来看,她们其实也挺委屈的。
以前我总是站在儿媳的立场上去看待婆媳关系,作为一个“外人”,在婆家所遭受的种种委屈。
但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在婆媳关系里,无一例外,大家都有不易之处。
很多婆媳矛盾,都是从孩子出生后开始的。
孩子的到来,原来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因为育儿而引发的各种摩擦。
两代人的育儿观念和教养方式有很大差异,出现分歧也是情理之中。
但对于婆婆来说,她们一直以来的教养方式突然间被一个人推翻,要用新的观念来适应年轻人的生活节奏,会很难一下子转变过来。
有些婆婆可能接纳度更高一些,会更愿意接受新潮的生活方式,但有些婆婆,观念比较陈旧,会更加坚持自己老一套的育儿方式,这样只会加剧彼此的矛盾。
后一类婆婆,她们心里的想法可能是这样的: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我好歹养大了我儿子,你什么都不懂,你有什么资格来对我指指点点。
![]()
我在和婆婆因为育儿产生摩擦的时候,我老公说了一句话,我觉得挺实在的。
他说:你们两个人是双方都觉得对方不懂。我妈觉得你没经历过你不懂,但你觉得你自己学了一些新的育儿方式,她的观念落后,她不懂,她应该听你的。
这就是婆媳之间矛盾的根源。
彼此都在用自己的立场去衡量,自以为是地坚定自己的想法,且互相缺乏沟通,矛盾就来了。
作为儿媳,会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怎么样养,理应自己说了算。
但其实绝大多数的家庭里面,婆婆都是扮演着带孩子的主力军。
年轻人忙着工作,供养家庭,就没有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不可避免地会把孩子交给婆婆在管。
活都是婆婆在做,孩子和她们接触的时间最多,这个时候,儿媳若总是在发号施令,对婆婆的育儿方式多加指摘,那么婆婆势必会心生不满。
婆媳之争,其实背后反应的是权利之争,也就是谁说了算的问题。
一旦双方开始在权利上争夺,那么其实无论怎么做,都不可能让彼此满意。
![]()
这个时候,双方都把期待放在夹在中间的男人身上,对于儿媳来说,一旦男人处理的不合自己心意,就会觉得自己在婆家没有一个依靠,就是完全的外人。
但作为婆婆而言,自己辛苦养大的儿子,如今却要为了另一个女人而和自己翻脸,要向着他人而反对自己,心里何尝是滋味呢?
所以,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婆媳之争,没有赢家。
一旦婆媳矛盾展开,整个家就别想安宁。
所以其实婆媳矛盾,关乎一个家庭的和谐,婆媳之间想要相安无事,最关键的就是要“放下权利之争”,谁说了算不重要,以结果为导向。
毕竟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想要把孩子养好,那么就没有必要把精力放在权利斗争上。
只要双方认同,彼此的分歧和矛盾,也都是因为想要把孩子养好,很多事情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放下心理对抗,保持接纳和开放的心态
婆媳从来都不是一家人,不可能像亲母女那般相处,这是基本认知。
千万不要有把婆婆当亲妈的想法,这是愚蠢至极,最好的婆媳关系,就是保持一定的边界和距离,才不会有所失望。
但即便如此,也不可从一开始就保持戒备和敌意去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人”。
一旦你抱着这份敌意去和对方相处,那么无论她怎么做,你都会抱有警惕和戒备心。
保持接纳和开放的态度,去接纳对方的生活方式和对方的观点主张。只要她说的是有道理的,就值得听一听,放下心理对抗,不要打心底里排斥。
心态放开,很多细节就不会太在意。
![]()
2、用正念来看待对方的言行,不要负面解读
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转念,来让自己心态发生改变。
事情摆在那里,已经是事实,会不会影响你的心态,带给你的是什么样的情绪,取决于你如何看待。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听到的是不同的意思,有时候说着无心,恰恰是听者有意。
可能对方就是随口说的一句话,并没有任何心思,但你听到了就会解读出别的意思,觉得她是故意针对你。
既然要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就不必针锋相对,不如用正念来看待对方的言行,凡事多往好处想,就会减少很多麻烦。
![]()
3、保持感恩的心,多看对方的优点和付出
其实啊,只要婆婆会帮你带娃,愿意帮你操持这个家,对你们这个小家庭是有付出的,那么她就是一个好婆婆。
你完全不必对婆婆太过于苛刻,对她要求太多,要接纳她的局限性,接受她生活的环境和固化的思维。
就算是你的亲妈,也不可能完全按照你的观念来帮你带娃,何必对婆婆要求那么高呢?
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多看看对方的优点,肯定她的付出,她脾气不好,很强势,但帮你把家里打点得很好。她不帮你带娃,但给你们钱补贴家用。多想想好的部分,不可能事事完美,处处周到,全凭自己想明白。
![]()
4、谁主张谁负责,不强求对方适应自己
婆媳之间相处,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学会“课题分离”。
想清楚这是谁的课题,不要去干涉对方的课题,不要强行让对方适应你。
谁主张谁负责,你只管去负责你的主张,不要以此来要求婆婆。
婆婆带娃时,就按照她的理念来,你带娃时,婆婆也不要干涉你。
双方都能够在自己的边界内安然自渡,不要跨入对方的领域。
不要求对方,只按照自己的逻辑来要求自己即可。
![]()
5、有话说开,比闷在心里攒大招强得多
婆媳之间有话要及时说开,有矛盾也及时解决。
不要为了表明的和谐而强行把自己的委屈都攒在肚子里,最后很容易会憋出一个大招,把彼此都炸伤。
原本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怨气,迟迟没有发泄出来,就可能会越攒越大,等到忍无可忍时,就会彻底爆发,到那时修复的难度会更大。
很多时候,婆媳之间的摩擦,很可能就只是一场误会,是你自己解读出来的,说开后,会发现你的想象根本不存在。
及时把事情摊在明面上讲清楚,要比憋在心里攒大招强得多。
![]()
不要觉得只有你受了委屈,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或许会带给你不一样的解读。
其实有时候想想,何必呢?有些事情回头去看,没什么大不了的。
只要想开点,看开点,那些让你怨的,气的,都是小事,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不必挂怀,毕竟还是“一家人”,还要一起处,就尽可能地保持善意和和气吧,对你没坏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