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杭州复旦儿童医院生长发育科时,都有“同款”疑惑:为什么给孩子补足营养了,但就是不见长呢?
被“爱”堵住的长高路
一名9岁男孩被父母带到了生长发育科景玉华主任的诊室。男孩爸爸身高178cm,妈妈身高163cm,按照遗传靶身高计算,男孩的未来身高应该在175cm以上。但如今,男孩的身高却落在了同龄人的最低标准线,并且已经连续半年没有明显增长。
![]()
▲景主任诊室
“我们为了他长高,费尽心思!每天雷打不动两杯牛奶,牛排、鱼、虾换着花样做,各种营养品也没断过。”男孩妈妈急切地叙述着。
然而,综合全面检查结果,景主任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男孩的骨龄,竟然比实际年龄大了接近2岁!这意味着,他的生长空间已经被严重透支。
景主任表示:“孩子营养太好了,尤其是高蛋白、高热量食物摄入超标,加上一些补充剂可能含有不明成分,虽然短期内看起来长得快,却直接加速了骨骼的成熟,导致骨骺线提前闭合。”
![]()
景玉华主任提醒家长,常见的两个补营养习惯,反而成了孩子长高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家长想要助力孩子长个,应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保证充足营养物质供应。
此外,需保证有足够的生长激素分泌和释放,还要保证孩子有较好的睡眠以及适当体育锻炼。不要过量补钙或者摄入过多激素食品,避免起到反作用。
如果孩子长期身高偏矮或发育不良,一定要先到医院生长发育科检查评估,咨询专业医生,避免错过最佳干预时期。
![]()
两个常见营养误区
误区一:盲目滥补,尤其是高蛋白、高热量食物过量
很多家长认为“吃得越好,长得越高”,于是将各种肉、蛋、奶集中大量地提供给孩子。殊不知,长期超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会给孩子尚未完全发育的代谢系统带来沉重负担,并可能促进雌激素的分泌,从而加速骨龄的增长。
长高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均衡、持续的营养供给才是关键,盲目“催肥”只会让孩子过早停止生长。
![]()
误区二:迷信“增高”保健品,或盲目补充营养剂
面对市场上眼花缭乱的“增高素”、“生长素”,很多家长病急乱投医。景主任强调:绝大多数宣称有奇效的保健品,其成分和安全性都存疑,有些甚至可能含有性激素或其他可能干扰内分泌的物质,对骨龄的加速作用非常明显。
即使是基础的维生素、钙剂,也并非“多多益善”,是否需要补充、补充多少,应基于专业的医学评估,而非家长的主观判断。
景主任提醒,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长高,但在认知和做法上还需避开以上误区,做好早期身高管理。
如果家长朋友们发现孩子长期低于同龄孩子的正常身高,且增长缓慢,请及时到专业医院生长发育科检查评估,必要时进行补充生长激素治疗,千万不要盲目自行处理。
孩子即将停止长高的关键信号
生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一旦骨骺线闭合,身高就基本定型。及时发现以下信号,是抓住最后干预机会的关键:
1. 身高增长明显放缓
这是骨骺线即将闭合最直观的信号。一般来说,3岁至青春期前的孩子,每年身高增长应在5-7厘米左右;青春期男孩每年增长7-9厘米,女孩每年增长6-8厘米。
![]()
如果孩子的身高增长速度低于这个标准,甚至几乎停止增长,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骨骺线情况。
2. 第二性征发育成熟
对于女孩来说,乳房发育、月经初潮出现后,身高增长速度会逐渐减慢;男孩在睾丸增大、声音变粗、出现喉结等第二性征发育成熟后,骨骺线也会加速闭合,最终身高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
![]()
3. 生长痛消失
部分孩子在身高快速增长期,常会出现下肢生长性疼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长痛。生长痛是由于骨骼生长迅速,周围的肌肉、肌腱、关节囊等组织生长相对缓慢,导致牵拉引起的疼痛。当孩子的生长痛逐渐减轻甚至消失时,可能意味着身高增长速度放缓,骨骺线即将闭合。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骨骺线闭合的迹象,或者对孩子的身高发育存在疑虑,一定要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评估和干预,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获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
![]()
孩子的身高发育是一场限时赛,一旦错过关键时期,再想长高就难上加难了。家长们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高变化,警惕骨骺线闭合的信号,抓住长高的黄金时机。如有需要,及时寻求生长发育门诊的帮助,让孩子拥有一个挺拔自信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