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田雄
责 编|苑航
通讯员|谢来玲
正文共2959个字,预计阅读需9分钟▼
在闽西腹地,集“唐宋古城格局、明清客家建筑、红色革命旧址”于一体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古城如一部镌刻千年的典籍,承载着汀州文化的厚重底蕴与红色基因的滚烫记忆。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核心区过度商业化、历史建筑“老龄化”、保护权责不清晰、涉旅纷争等问题逐渐凸显。长汀古城“如何护、护什么”成为亟待破解的命题。
近年来,在龙岩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的指导下,长汀县委政法委、县法学会在古城核心区设立“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室”、在社区设立“法学专家服务站”,举全县法学会会员、法学专家之力参与长汀古城的保护工作,用法治智慧守护长汀古城的根与脉。
为古城修缮定分止争
“这老房子不修有安全隐患,修了又引来纠纷,真让人头疼。”今年年初,长汀县汀州镇居民王大爷计划对老宅进行修缮加固,但因施工可能影响相邻房屋结构,遭到邻居李大爷的强烈反对,双方矛盾愈演愈烈。于是,王大爷来到社区法学专家服务站寻求帮助。
在服务站“坐诊”的长汀县法学咨询专家严立付得知情况后,立即会同公安、住建及社区“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调解员等组成调解小组,多次前往现场了解李大爷诉求,并组织双方调解。调解小组依据《龙岩市长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双方相邻权界限进行明确,并提出一个双方都认可的修缮方案,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老宅也得以顺利修缮,两位老人也和好如初。
无独有偶,与王大爷有同样烦恼的,还有长汀县的徐先生。“新房变危房?这修缮工程不能再搞了!”长汀县某古城修缮现场,徐先生指着自家墙上的裂缝情绪激动地说。原来,施工方进场后,其房屋墙面陆续出现细微开裂,他认为是施工震动所致,索赔5万元并要求停工。施工方则连连叫屈:“我们严格按图纸施工,老房子本身就有沉降,最多赔2000元!”
双方各执一词,工程一度停滞。受相关部门委托,长汀县法学咨询专家王敬生组织调解团队迅速介入,并联合名城管委会、项目建设单位、社区工作人员前往现场,经勘查发现,徐先生的房屋确有10处新裂缝,且施工区与房屋的距离仅为2.8米。为查清房屋受损的真实原因,调解团队邀请专业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对受损房屋进行检测,出具了详细的鉴定报告,明确了施工过程是导致房屋受损的主要原因。
在掌握确凿证据后,调解团队再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让双方对房屋受损的原因有了清晰的认识,调解团队专家向双方释法明理,促使双方意识到相互让步的必要性。最终,双方在一份“双向满意”的协议上签了字。“既保住了老房子,也没耽误古城修缮,这调解有效率!”徐先生感慨道。
“这些案例说明,名城保护中的矛盾从来不是‘单选题’,实际调解过程中我们的法学咨询专家既要讲法,也要讲理,只有法理相融,才能将矛盾化解于初始,处置于萌芽,法学会才能在守护历史文脉和民生福祉中发挥更大效能。”长汀县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刘晓蓉说。
让游客感受千年古城的法治温度
“长汀的古建筑和客家文化特别吸引人,但最让我安心的是这里遇到问题能快速解决。我在景点遇到退房问题,调解员几分钟就帮忙协调好了,这种体验真的很棒!”近日,厦门游客李女士激动地告诉记者。
原来,李女士在来长汀之前,通过网络平台预订了某民宿的一间能直接看长汀“无人机”表演的江景房。因民宿工作人员疏忽,未预留同类房间,导致李女士入住后看不到江景,也看不到“无人机”表演。于是,李女士要求双倍赔偿住宿费用,或安排预订的房间让其入住。民宿以“李女士已入住半天,且民宿本身就位于江边,对其本身的体验影响并不大”为由拒绝赔付。常驻古城核心区“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室”的专家谢丁祥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安抚了李女士,并与民宿业主沟通,最终民宿业主同意退还李女士一半房费,并承诺第二天待江景房空出后第一时间安排李女士入住,双方达成协议。
据谢丁祥介绍,随着文旅产业兴起,客流、物流、资金流加速在长汀汇聚,民宿经营纠纷、游客消费矛盾、文旅资源保护争议等问题也随之出现。“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实现了涉旅纠纷早发现、快化解、防复发,让游客玩得放心、住得安心,也让古城旅游品牌更亮眼。”他说道。
不仅如此,为保障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游客提供消费安全保障,刘星芳、游其明等法学咨询专家还参与了一起长汀县某文旅公司与商户租赁纠纷的调解工作,并为某文旅公司出具了《法律意见书》。
2024年12月,某古街多名原承租商户因不满某文旅公司招标决定,请求长汀县司法局调解。刘星芳、游其明接受委托后,对整个事件进行了研究分析,围绕商户的优先权、租金调整的合法性、公开招标的合规性、商户合法权益保护等问题提供了详细的《法律意见书》。
某文旅公司根据《法律意见书》的意见,同意原有商户享有优先招标权利,在租金调整上还引入第三方评估并第一时间通知商户。2024年12月16日,该文旅公司举行了公开招标活动,原承租商户积极报名参与了此次招标,有12户成功中标,与文旅公司签订了正式的租赁合同。在招标活动结束后,该文旅公司对未参与招标和未中标的原承租商户进行了回访,均没有提出异议。
“接下来,我们将配合相关部门持续深化‘法护名城’专项行动,优化法治服务,创新调解机制,让汀州古城在法治的阳光下焕发更迷人的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韵味与法治温度。”刘星芳说。
让法治成为守护城市根脉的“金钥匙”
今年6月17日,长汀县委政法委围绕“长汀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创新性开展保护活动”“完善协调联动机制”等内容,向“法护名城”各协作联动单位发出征求意见函。长汀县法学会积极配合,组织法学咨询专家参与征求意见内容的整理、研讨、统筹等工作。
早在2020年,《长汀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经法定程序审议通过,并于同年11月28日起施行。这部“量体裁衣”的地方性法规,首次以立法形式为古城划定“保护红线”,回应了“护城先有法”的时代诉求。
此后,在每年的11月28日,长汀古城都会迎来一场特殊的“节日”——名城保护日。这一天,古城墙下的法治长廊挤满了听讲解的市民,店头街的老字号商铺挂起“护城倡议”灯笼,中小学生在大夫第古宅上起“非遗+法治”实践课。自《长汀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施以来,长汀群众还自发成立了“古城守护志愿者队”,主动劝阻不文明行为、举报违规装修,法治意识化作护城的自觉行动。“法学会会员、法学咨询专家和其他法律工作者一道深入古城古街古巷开展法治宣传,深入学校、企业、园区以及街头巷尾开展普法教育,在‘法护名城’行动中发挥法学会智慧和力量。”刘晓蓉说。
记者还了解到,由长汀县委政法委、县法学会牵头,联合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以及名城管委会共同建立“法护名城”协作联动机制,通过定期会商、联合行动等方式,形成“一环扣一环”的保护链条。2024年,针对某企业在建设控制地带违规建设高层酒店的问题,多部门联合执法,依据条例责令停工整改,及时遏制了破坏古城天际线的风险。
“从立法时的‘量体裁衣’,到执法中的‘精准落子’,再到治理中的‘共建共享’,长汀用法治为古城系牢‘安全带’,让历史文脉在法治轨道上传承延续。”长汀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法学会会长黄子华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