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络万象》以全景式视角拆解了真菌世界的隐秘图景,更点出这一与动植物分庭抗礼的生物界,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的基石角色。真菌家族的已知成员还不及预估总数的一成,却早已以无形之姿蔓延到地球的每一处肌理:深海沉积物里藏着它们的踪迹,沙漠砾石下有它们的菌丝穿行,就连人类的肠道菌群中,也有它们参与生命代谢的身影,默默维系着亿万物种的存续节律。
![]()
回溯五亿年前的演化长河,正是真菌为植物登陆陆地铺就了关键一步 —— 它们曾长期充当植物的 “临时根系”,直到植物逐渐演化出专属的根系结构。即便到了今天,地球上 90% 以上的植物依然离不开菌根真菌的共生滋养,靠着这层特殊关系汲取生长所需的水分与矿物质。真菌的代谢天赋堪称惊人,它们能拆解木质素、原油、塑料甚至 TNT 这类难降解的顽固物质;更有部分菌种能在太空真空或强辐射环境中安然存活。最令人称奇的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区域的真菌,它们展现出独特的 “趋辐射性”,为人类攻克核废料处理难题提供了极具潜力的新思路。
我们熟悉的蘑菇这类子实体,其实只是真菌的 “冰山一角”—— 真菌的核心主体,是由无数纤细菌丝交织而成的菌丝体网络。这些菌丝有着 “分叉不取舍” 的生长智慧,能同时开拓多条探索路径,即便身处迷宫般的环境,也能自主优化出最高效的行进路线。有实验颇具趣味:当科研人员在模拟英国地形的土壤中培育真菌,它们竟自发形成了与当地高速公路网高度契合的运输系统,这份无需中枢神经却精准高效的 “规划力”,着实令人惊叹。
![]()
菌丝体就像生态系统里纵横交错的 “生命纽带”,编织起一张遍布全球的隐形网络。这张网络暗藏着动态调整、智能分配资源乃至 “环境记忆” 等类似智慧的行为:一旦探测到新的资源点,菌丝体便会重构网络结构,让物质运输更高效;即便部分菌丝被破坏,整个系统依然能记得资源所在的位置。而网络内部的信息传递,全靠液压波动、代谢脉冲或是微弱电信号维系,最终形成一种没有核心指挥中心,却能高效协同的运作模式。
菌根真菌与植物的共生关系,更把这种生态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植物之间借助菌根网络,不仅能交换糖分、磷元素等生长必需的资源,还能传递预警信息素 —— 当某株植物遭遇虫害时,信号会通过网络扩散,让周边植物提前启动抗虫防御。科学家研究发现,这类共生网络属于 “无标度网络”:少数核心节点(比如森林里的古老大树)扮演着枢纽角色,将整个系统紧密串联,既大幅提升了网络的韧性与资源传递效率,却也存在隐忧 —— 一旦这些关键节点遭到破坏,整个网络可能面临崩溃的危机。
![]()
真菌网络本质上是一套 “复杂适应系统”,它的结构与人类大脑、全球互联网等复杂系统有着深层的共通之处,但最特别的是,它无需中枢指挥,就能实现高效运转。《菌络万象》在书中最终呼吁:人类应当跳出 “植物中心主义” 的固有认知,以更包容的眼光看待真菌 —— 它们绝非生态系统里的被动参与者,而是主动塑造者。而真菌网络所蕴含的智慧,不仅刷新了我们对 “智能” 边界的认知,更给交通规划、计算机算法、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带来了值得深入探索的灵感与启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