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骗咱爸妈!骗子把几块钱的饮料吹成能治病的“神奶”,卖上百块,坑了无数老人的养老钱。
您父母视若珍宝的“养生驼奶”,其成本可能低至四元,并且不含任何真实驼奶成分,近期一起诈骗案揭露,超过六万名老年人因此损失六百余万元。
![]()
此类骗局通常以夸大宣传开始,销售人员往往声称骆驼奶可以降低“三高”、治疗糖尿病甚至预防癌症。
然而根据行业数据,全国骆驼奶年产量不足四万吨,纯驼奶在市场上的实际占比极低,这意味着消费者购买的所谓“驼奶粉”,很大概率是假冒产品。
![]()
这些产品的真实成分多为调制乳粉或固体饮料,例如某电商平台上一款月销量超百万单的“驼奶粉”,经检测其驼奶含量仅为0.032%,主要成分实为燕麦粉和大豆蛋白粉。
从营养角度而言,饮用此类产品与饮用普通淀粉饮料差异不大, 在陕西乾县、富平等地的代工厂,客户只需提供品牌名称即可定制不同驼奶含量的产品。
![]()
据业内人士透露,出厂价55元的产品驼奶含量约40%,而含量达到70%的产品成本则需130元,不少商家选择使用成本仅4元的固体饮料原料,更换包装后以百元高价销售。
这类骗局的成功实施,主要依靠针对老年人心理特征设计的销售策略,其操作流程通常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以养生知识分享为切入点。
![]()
销售人员通过线上讲座形式建立联系,直播间内安排的“观众”会积极互动营造氛围,最终引导老年人加入特定聊天群组。
随后在群组内进行情感维系和信息渗透,管理员每日发送养生内容并配合小额红包奖励,逐步植入驼奶具有特殊疗效的虚假信息。
![]()
这个过程通常持续数周,逐步建立老年群体对产品的信任, 最后实施精准销售,通过分析群内互动情况,销售人员对意向客户进行一对一跟进。
他们通过日常问候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与经济能力,继而以“限时优惠”等话术促成交易,这些交易多在私人渠道完成,缺乏有效消费凭证,导致后续维权困难。
![]()
老年人容易受骗并非由于判断力不足,更多是源于情感需求未被满足,子女关怀的缺失使得他们容易对表现出持续关心的销售人员产生信任,同时对于健康问题的焦虑也使其更容易相信产品的神奇功效。
作为子女定期与父母沟通常见销售套路具有重要预防作用,可以帮助老人核查已购产品的成分表,了解真实功效。
![]()
新闻一经发出,网友们纷纷说出自己爸妈类似的经历。
“看完赶紧去查了家里老人买的驼奶粉,果不其然,配料表第一位是麦芽糊精,这跟喝淀粉糖水有啥区别?心疼老人的钱,更心疼他们被欺骗的感情。”
![]()
“这些骗子太可恨了,专门利用老人的善良和对健康的渴望,我奶奶之前也非要买,怎么说都不听,就觉得电视里、手机里的‘专家’比我们自家人靠谱。”
“真不能全怪老人‘傻’,骗子那套组合拳,年轻人一不小心都可能中招,先是免费鸡蛋、小红包利诱,接着是‘老师’‘专家’天天早安晚安的‘情感关怀’。”
“很多独居老人缺的就是关怀,最后再夸大宣传,制造健康恐慌和限时抢购的紧迫感,一环扣一环,防不胜防。”
![]()
“骗子卖的其实不是奶粉,是情绪价值,是陪伴,是给老人画的一个‘健康大饼’,这东西可比奶粉本身贵多了。”
“成本4块卖130,这利润率比贩毒还高,风险却小得多,难怪这些人铤而走险。”
![]()
“关键是被骗了维权特别难,交易走私人转账,没发票,群一解散,人去楼空,找都找不着。”
“电商平台上那些月销百万单的假驼奶,平台是不是也有责任?审核机制形同虚设,给了假货生存的土壤。”
![]()
“光靠子女提醒不够,得从源头上打击。对于这些专门针对老人的诈骗团伙,必须重罚,查到一个端掉一个,形成震慑。”
“做子女的平时再忙,也要多回家看看,多和爸妈聊聊天,给他们科普科普新骗术,我们给的关心够了,骗子自然就难钻空子了。”
![]()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过家人买了什么“坑人”的养生保健品?最后是怎么成功劝服他们认清真相的?一起来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和妙招吧!
信息来源:大参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