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你真把那些东西全删了?一点没留?”手机那头,周毅的声音带着点不敢相信。
我喝了口茶,看着窗外刚被雨水洗过的城市,平静地“嗯”了一声。
“牛!”周毅在那边感慨,“那可是你好几年的心血。高建军那老小子要是知道了,不得气死?”
我笑了笑,没说话。
气死?
不,那时候的他,还根本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他只会觉得,少了我这个不听话的兵,他的队伍更“纯粹”了。
而我,只是想亲眼看看,一艘靠着“外挂”横冲直撞的船,在卸掉外挂之后,到底还能开多远。
01
我叫林涛,32岁,在一家叫“智云数据”的公司当数据构架师。
这名头听着挺唬人,说白了,就是个高级码农,兼职全公司的技术保姆。
同事的报表崩了,找我;客户的数据要得急,找我;系统半夜出BUG,还是找我。
我这人,性格有点闷,不太会拒绝,久而久之,就成了公司的“定海神针”。
当然,只是他们口头上的。
我们老板,高建军,45岁,退伍军人出身。不知道是不是在部队待久了,特迷信他那套“纪律与服从”的哲学,天天把“狼性”、“执行力”、“凝聚力”挂在嘴上。
他证明自己领导有方的方式也很特别——搞团建。
而且是往死里折腾人的那种。
上周五下午,我正在给公司最大的客户“天启集团”做季度营销的数据模型调优。这活儿不好干,数据量大,维度复杂,客户那边要得又急。
我没用公司配发的那套又老又卡的通用软件,而是打开了我自己电脑里的一个工具集。
那是我用业余时间,一行行代码敲出来的,里面集成了上百个我自创的算法模块和自动化脚本。用它,原本需要两天的数据处理工作,我半小时就能搞定。
正忙着,技术部刚来的小姑娘李莉拿着笔记本电脑,快哭了似的跑到我工位旁。
“林哥,救命啊!我这个报表的数据源又错了,吴总等着要,我弄了一下午了……”
我接过来一看,果然,数据关联的逻辑弄反了,还串了几个无效字段。
“别急。”我把她的文件拖进我的工具集,点了几下,运行了一个我写的“数据清洗”脚本,不到两分钟,一份干净整洁的新报表就生成了。
“哇!林哥你这是什么魔法?”李莉眼睛都亮了。
我笑了笑:“没什么,一个小工具而已。”
她千恩万谢地走了。我刚转回头,销售部的张伟又凑了过来。
![]()
“涛哥,涛哥,帮个忙,这个客户画像的预测曲线怎么也拟合不上,能不能帮我看看?”
我扫了一眼他的代码,指着其中一行:“你这个权重参数给反了,数据库的调用函数也用错了,应该是这个……”
他恍然大悟,对我一顿猛夸。
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大家已经习惯了我的“有求必应”,甚至忘了,这些根本不是我分内的工作。
我正准备继续干活,手机屏幕突然亮了,一排红字弹了出来。
【市气象台发布台风红色预警,预计明后两日我市将有特大暴雨,建议市民非必要不外出。】
我心里“咯噔”一下。
果不其然,不到五分钟,公司大群“智云一家人”里,老板高建军的头像跳了出来,后面跟着一段加粗的指令。
“艾特所有人,本周末在远郊‘火凤凰训练营’的誓师团建照常举行!台风,正是考验我们团队意志力和执行力的试金石!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缺席,无故缺席者,将按公司最高规定处理!智云数据,没有逃兵!”
我看着手机屏幕,心想:这人真是疯得不轻。
私下里,我们几个技术骨干拉的“码农吐槽大会”小群已经炸了锅。
“我靠!红色预警啊!这老高是想让我们去喂鱼吗?”
“就是,还火凤凰训练营,我看是落汤鸡训练营吧!”
“去啥!老子明天就说家里水管爆了!”
可在大群里,画风完全是另一个样。
副总吴辉第一个跳出来:“高总高瞻远瞩!真正的强者就应该迎难而上!保证完成任务!”
下面立刻跟了一排。
“收到,高总威武!”
“风雨无阻,奋斗到底!”
“期待在高总的带领下挑战自我!”
我看着那些肉麻的吹捧,一阵反胃。
![]()
周六,天果然跟漏了一样,豆大的雨点砸在窗户上,噼里啪啦地响。我住的是个老小区,地势低,早上起来一看,楼下的路已经彻底变成了黄泥汤,好几辆车跟船一样泡在水里,动弹不得。
我拍了现场视频,又截了小区物业在业主群里发布的“因积水严重,所有车辆人员禁止外出”的通知,一并发到了“智云一家人”大群里,然后艾特了高建军和吴辉。
“高总,吴总,实在抱歉,小区门口被淹,完全出不去,这次团建我只能请假了。”
信息发出去,群里安静了几秒。
然后,吴辉的头像跳了出来。
他发了个捂嘴笑的表情,后面跟着一句阴阳怪气的话:“林工厉害啊,面子真大,请个假还能请来台风给你当借口。看来是不想和我们这些‘凡人’一起流血流汗啊。”
我眼皮狠狠跳了一下,攥了攥手机,最后还是忍住了回怼的冲动。
没必要。
跟这种人较劲,只会拉低自己的档次。
我刚想把手机扔到一边,高建军的头像也亮了。
他没说话,直接发了一张自拍。
照片里,他穿着一身崭新的冲锋雨衣,站在一片泥泞的场地上,背后是歪歪扭扭的拓展训练器材,他脸上带着一种自我感动的豪迈表情,还冲镜头竖了个大拇指。
照片下面,配着一行字,感叹号用得特别用力。
“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意志不坚定的个人!智云数据,没有逃兵!!!”
我看着那张油腻的脸,再也忍不住,直接关了手机。
懒得再看这帮戏精拙劣的表演。
02
周一,我照常上班。
一进办公室,就感觉气氛不对。所有人都低着头,没人敢跟我打招呼,连平时最活跃的李莉,也只是偷偷看了我一眼,又赶紧把头埋了下去。
吴辉从他办公室里出来,看到我,皮笑肉不笑地哼了一声,那眼神,像是在看一个马上要被处决的犯人。
我心里有数了。
上午九点半,全员晨会。
高建军容光焕发地站在台上,唾沫横飞地吹嘘这次“冒着生命危险”的团建取得了多么“辉煌的胜利”,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多么“史诗级的提升”。
台下,稀稀拉拉地响着几声附和的掌声。
我注意到,好几个同事脸上都带着没睡好的疲惫,还有两个销售部的姑娘,眼眶红红的,估计是周末被折腾得够呛,又不敢吭声。
高建军吹了足足二十分钟,终于心满意足地喝了口茶,然后,话锋一转。
“但是!”他猛地一拍桌子,声音提得老高,把几个昏昏欲睡的同事都吓得一激灵,“我们的团队里,总有个别人,集体荣誉感淡薄!意志力薄弱!把个人利益置于团队利益之上,找各种理由逃避集体活动!”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
几十道目光,齐刷刷地朝我射了过来。
我面无表情地站在那儿,心里一片冰冷。
我知道,这出戏的高潮,终于要冲我来了。
![]()
高建军的眼神像两把刀子,死死地钉在我身上:“这种风气,就是团队里的蛀虫!今天,我们就要当着所有人的面,把这蛀虫割掉!杀一儆百!”
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吼了出来:“我决定,取消林涛本年度‘天启项目’的全部25万项目奖金,以儆效尤!让所有人都知道,在智云,团队精神高于一切!纪律,就是天!”
嗡的一声,我脑子有点懵。
25万。
那是我带着两个实习生,熬了整整三个月,每天加班到凌晨,才啃下来的硬骨头。客户那边都对我赞不绝口,说这笔奖金我拿得实至名归。
现在,就因为一场不可抗力的台风,一次我根本去不了的破团建,说没就没了?
一股火气“噌”地一下就顶到了我天灵盖。
我往前迈了一步,想站出来理论。
可当我看到高建军那张因为权威得到满足而涨红的脸,看到他旁边,副总吴辉脸上那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的窃喜时。
那股火气,又瞬间熄灭了。
我突然觉得,跟这帮人,说什么都没有用。
跟傻子讲道理,是我傻。
我停下脚步,重新站直了身体。
在全场死一般的寂静中,我看着台上的高建军,清晰地,平静地,说了三个字。
“我明白。”
没有愤怒,没有争辩,甚至没有一丝情绪波动。
说完,我转过身,拨开挡在我面前的人群,一步一步走回了我的工位。
我能感觉到背后那些复杂的目光,有同情,有惋惜,有幸灾乐祸,也有畏惧。
但这些,都跟我没关系了。
就在刚才,我心里某个一直紧绷着的东西,好像“咔嚓”一声,彻底碎了。
也好。
碎了,就不用再辛辛苦苦地拼凑维护了。
我回到座位上,在所有人惊讶的注视下,打开了电脑。
所有人都以为,我会像以前无数次一样,默默忍下这口气,然后继续当那头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他们错了。
03
我的电脑D盘里,有一个特殊文件夹。
里面没有电影,没有游戏,只有上百个我用Python、R语言一行行代码敲出来的脚本和模型。
有做数据清洗的,有做用户画像的,有做销售预测的,有做舆情监控的……
这是我这几年来,利用所有业余时间,不断学习、优化、积累下来的心血结晶。
它们不属于智云数据公司。
它们的每一次更新,都记录在我的个人GitHub账户上,每一次提交,都是在深夜,在周末,在那些本该休息的时间里。
这些,是我的“私人武器”。
过去,我把这些武器的产出结果,无偿地贡献给公司,让智云数据在客户面前显得“技术超群”,让高建军在投资人面前能吹嘘我们有“行业领先的大数据能力”。
我以为,我的付出,能换来尊重。
我错了。
在他们眼里,我所有的价值,都比不上一次淋雨的团建。
那么,这份“情分”,也该到头了。
我移动鼠标,光标停在了文件夹上。
然后,我按下了键盘上的删除键。
屏幕上弹出一个确认框。
【您确定要永久删除这些文件吗?】
我没有丝毫犹豫,按下了回车键。
电脑轻微地卡顿了一下,然后,那个陪伴了我好几年的文件夹,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没有备份,没有留恋。
做完这一切,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感觉就像一个背着沉重枷锁的人,终于扔掉了身上的所有负担。
前所未有的轻松。
我只是收回了本就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合情,合理,合法。
![]()
从那天起,我变了。
我成了一个标准的“打工人”。
早上8点59分进公司,打卡;晚上6点整,准时关机,背包走人。一分钟都不多待。
工作时间,我只做我岗位职责说明书上白纸黑字写着的事情。
第二天上午,李莉又拿着一份报表跑来找我。
“林哥,这个环比数据又出错了,你再帮我看看呗?”她一脸期待。
我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公司印发的,封面都快掉色的《数据处理规范手册》,微笑着递给她。
“小李,别急。你看,手册第38页第3条,关于环比数据的计算规则写得很清楚,你按照这个标准流程走,肯定没问题。”
李莉愣住了,拿着那本比砖头还厚的规范手册,脸上的表情比哭还难看:“可是……林哥,这个流程好复杂,要手动建好几个表……”
“万事开头难嘛。”我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温和但坚定,“按公司的标准来,出了问题也不是你的责任。加油。”
说完,我转过头,继续看我自己的屏幕,不再理她。
下午,吴辉黑着脸走了过来,把一份打印出来的文件“啪”地一声摔在我桌上。
“林涛!这份报表客户急着要,你给我紧急处理一下,半小时内搞定!”他的语气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命令。
我拿起那份文件,慢条斯理地看了一遍。
然后,我打开邮箱,新建了一封邮件。
收件人:吴辉。
抄送:高建军,还有技术部和销售部的所有人。
我没跟他废话,直接在邮件里,把他那份狗屁不通的报告从头到脚批了一遍。
从数据源错误,到用户ID没洗干净,再到预测模型用错……我洋洋洒洒列了十八条“罪状”,每一条都引经据典,附上公司《数据规范手册》的对应页码和条款。
最后,我在结尾客客气气地写道:
“综上,该报告目前无法处理。建议打回需求方(销售部),从源头修正以上全部问题后,再按流程提交。祝好。”
落款,林涛。
写完,点击发送。
一封邮件,把球干干净净地踢回给了他和销售部,顺便把他的无能和业余,公之于众。
不到一分钟,我就听见吴辉办公室里传来一声气急败坏的咆哮和砸东西的声音。
我戴上耳机,继续听我的播客。
世界清静了。
![]()
公司的“效率神话”,就这样破灭了。
过去,销售部提交一个需求,我半小时就能给出一份让客户满意的精准数据。
现在,他们提交一个需求,会被怼回去三四次,要求他们自己先把数据源整理干净。一来二去,两天能出来结果都算是快的,而且结果往往偏差巨大,错误百出。
吴辉试图亲自下场“指导工作”,但他那点三脚猫的功夫,在海量的数据面前,连个浪花都翻不起来。他习惯了直接用我处理好的干净数据,现在让他从最原始的数据清洗开始,他连从哪下手都不知道。
整个公司怨声载道,效率肉眼可见地断崖式下跌。
高建军也找我谈过一次话。
他坐在他那张巨大的老板桌后面,十指交叉,摆出一副语重心长的姿态。
“林涛啊,最近公司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效率很低,大家怨言很大。我知道,上次团建的事情,可能让你心里有点不舒服。”
他顿了顿,似乎在等我给他个台阶下。
我只是平静地看着他,不说话。
他有点尴尬,清了清嗓子继续说:“但是,做人要向前看,要有大局观。公司是大家的平台,平台好了,大家才能好。你作为公司的技术核心,要起到带头作用,不能闹情绪嘛。”
我终于开口了,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
“高总,我没有闹情绪。我最近所有的工作,都是严格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和流程标准来执行的。我认为,作为一个普通员工,遵守公司规定,是我的本分。”
高建军被我一句话噎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总不能说,遵守公司规定是错的吧?
那不是打他自己这个“纪律至上”的脸吗?
最后,他只能挥挥手,让我出去了。
看着他憋屈又发作不得的表情,我心里竟然毫无波澜。
就在这天晚上,我收到了前同事周毅发来的微信。
周毅是智云数据以前的技术骨干,也是因为受不了高建军的管理风格,一年前离职了。
“涛子,听说高建军又犯浑了?”
我回了个“嗯”。
“我就知道。你那身本事,在他那儿简直是暴殄天物。”周毅发来一大段话,“兄弟,别在那儿浪费生命了。我出来跟人合伙搞了个新公司,叫‘棱镜数据’,刚拿了A轮融资,正缺一个你这样的数据大脑来当合伙人。薪资、期权都好说,你来开个价。”
看着周毅的消息,我心里一暖。
但我没有立刻答应。
我回他:“谢了兄弟。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我不是在赌气,也不是在犹豫。
我只是想亲眼看看,一艘完全靠着“外挂”引擎才能高速航行的船,在“外挂”被彻底卸载之后,到底还能漂多远。
04
子弹飞了三周。
第三周的周一,决定公司命运的危机,终于轰然降临。
大客户“天启集团”即将启动他们年度最重要的“双十一”购物节战役。按照合同,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份精确到小时的动态销售预测,以及一份基于预测的智能备货策略。
这份报告,直接关系到他们上亿的销售额和数千万的备货成本,是每年合作的重中之重。
往年,这都是我的“绝活”。
凭借我那套私人模型,我总能提前一周,就给出一份让天启集团市场总监王岚都挑不出毛病的完美报告。
这也是智云数据能拿下并续签天启这个大客户的核心原因。
今年,高建军把这个“军令状”砸给了吴辉。
“吴辉,这次‘天启’的项目,你亲自带队!做好了,我给你请功,开庆功宴!要是搞砸了……”高建军的眼神变得阴狠,“你自己看着办!”
吴辉的脸当时就白了,但还是硬着头皮接了下来。
接下来的几天,吴辉和他带领的那个临时拼凑起来的小组,就住在了公司。
我每天看着他们对着一堆乱码般的数据抓耳挠腮,用最原始的Excel函数和统计学公式,试图拼凑出一点有用的东西。
他们的每一次尝试,都像是在用筛子去量取沙子,漏洞百出。
周五下午,是提交报告的最后期限。
吴辉顶着两个巨大的黑眼圈,拿着一份他自己都看不懂的报告,敲开了高建军办公室的门。
半小时后,高建军亲自把这份报告通过邮件发给了天启集团的王总。
邮件发出去,整个办公室的气氛都变得凝重起来。
所有人都竖着耳朵,等着宣判。
不到十分钟,高建军办公室的电话骤然响起,那尖锐的铃声,像一道催命符。
高建军接起电话,按下了免提。
一个冷静、干脆,但充满压迫感的女人声音,从听筒里传了出来,清晰地回响在死寂的办公室里。
是王岚。
“高总,报告我看了。”
她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但越是这样,越让人心慌。
“我……我就直接问了,林涛是离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