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中国商务部的一纸声明,把中荷围绕安世半导体的争端推上了风口浪尖。声明中用了极为罕见的措辞:“荷兰要承担全部责任,也就是100%责任。”中方不再温吞应对,而是明确划出了责任红线:荷兰再不悔改,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9月30日,荷兰政府突然援引一项冷战时期的老法令,出手接管中国闻泰科技控股的安世半导体,这背后究竟是谁在操控?荷兰为何在政局动荡、政府处于看守状态时,还要铤而走险?更重要的是,中国为何这次态度如此强硬,直接将责任比例定为100%?
![]()
从9月30日开始,荷兰政府连续出招,不仅冻结了安世在全球30家子公司的资产,还对中国东莞的封测工厂实施断供措施。这家工厂承担着安世全球70%的封测产能,是整个供应链的命脉。
10月26日,安世荷兰总部宣布暂停向中国工厂供应晶圆。这意味着,中国工厂几乎立刻陷入停摆,全球客户的订单也随之中断。
![]()
汽车、通信、工业控制等领域的核心部件生产被严重扰乱。宝马、大众、奔驰、特斯拉等20多家车企都依赖安世的产品。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警告说,如果问题持续,产业链将中断至少三个月,损失超过200亿欧元。
谁都没想到,荷兰这一波操作,不光让欧洲企业焦头烂额,连远在墨西哥的本田工厂都被迫停产。这条每年产20万辆SUV的生产线,一天不生产都要损失上百万。
![]()
在这场全球半导体地震中,荷兰几乎成了罪魁祸首。面对荷兰的强硬行为,中方并没有被动挨打。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安世中国实施出口管制,限制其对荷兰出口23个关键芯片料号。这些料号包含车规级MOSFET、IGBT等核心产品,全球都找不到替代。
东莞工厂每天向全球出货超过2.5亿颗芯片。中方此举,精准切中要害,让欧洲车企立即感受到“缺货之痛”。全球没有第二个国家能短时间内替代中国的产能。
![]()
中方的反制没有停在出口管制上。11月1日,商务部宣布对符合条件的产品出口豁免。这释放出一个信号:中国不会无差别反击全球,而是有节奏、有重点地反制荷兰。
德国企业反应极快,采埃孚、欧摩威等汽车零部件巨头纷纷申请豁免。中国的做法,既有原则,又留余地。11月2日,安世中国发布公告,打破荷兰此前“中方拒付货款”的说法。公告指出,是荷兰安世拖欠了东莞工厂10亿元人民币的货款,这才导致供应链混乱。
![]()
这份公告揭开了真相,也戳破了荷兰“倒打一耙”的谎言。与此同时,安世中国宣布“独立运营”,并启动国内晶圆供应链替代计划,与中芯国际、华宏半导体等国内企业对接。
这场风波,反倒加快了中国半导体的自主化进程。欧洲企业的损失越来越大,但荷兰依旧不肯收手。明明是看守政府,却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擅自接管中企,做出影响深远的决定。
德国政府终于坐不住了。11月3日,德国外长瓦德富尔亲自致电中国外长王毅,表达希望缓和局势的意愿。他还重申德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希望推动双边关系向前发展。
![]()
这通电话的背后,是德国车企受到的切身冲击。大众在德国沃尔夫斯堡的明星工厂直接关门停产,奔驰、宝马的库存也告急。欧洲车厂发现,晶圆断供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风暴带来的实质打击。
荷兰还以为掌握了“命门”,可以借安世半导体敲打中国。但它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全球化的供应链,早已深度绑定。中方反制的同时,还打出一张“王牌”——稀土。
![]()
12月1日起,中国将对含稀土成分大于0.1%的光刻机设备实施出口审批。这项政策,直接命中荷兰阿斯麦。每一台EUV光刻机,稀土磁体超过10公斤,占据成本的30%。如果稀土供应受限,不止阿斯麦,整个欧洲高端制造链条都将受影响。
对中国来说,稀土不仅是资源,更是“战略工具”。中方这一次明确了立场。11月4日,商务部公开指出:荷兰没有展现任何建设性态度,也未采取实质措施解决问题。
![]()
这不是普通的“声明”,而是一次红线划定。荷兰政府若继续执迷不悟,就必须独自承担一切后果。这场争端已经波及全球。一方面,中国展现出维护产业链稳定的诚意;另一方面,荷兰却孤注一掷,成了搅局者。
欧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德国、法国、意大利正在研究是否启用“欧盟芯片法案第十七条”,为企业提供危机豁免。欧盟也开始意识到:继续默许荷兰的行为,只会让自己在全球产业链中被边缘化。
![]()
欧洲媒体也开始反思。德国《世界报》直言:荷兰抢错对象了。安世最有价值的部分在中国,是东莞的制造体系支撑起了全球竞争力。如果欧盟继续纵容荷兰,最终损失的是自己。
面对现实,欧盟也不得不转变态度。11月3日,欧盟宣布仍在与中方就稀土出口细节进行谈判,希望达成稳定供应协议。这也意味着,欧盟想要与中国达成类似中美之间的“互信路线”。
![]()
特朗普曾在中美会晤后表示,合作远远大于对抗。美国已经选择了回退一步,欧盟却还在前线硬扛。这一次,欧洲人可能真要为荷兰的鲁莽买单了。安世中国的“自救”行动也在加速推进。他们不仅驳斥了荷兰的指控,还开始着手本土晶圆供应链替代计划。
这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命脉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仅要“造得出”,更要“供得上”。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反而倒逼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深度升级。从荷兰出手干预安世半导体,到中方精准反击,中荷之间的博弈已经从经贸层面上升到了“规则之争”。
![]()
这不是一场谁强谁弱的较量,而是谁在维护全球合作,谁又在破坏合作。荷兰试图通过政治操作干预商业秩序,却低估了中国的反应速度与战略定力。如今,红线已划,后果自负。欧洲必须选择,是继续被绑在荷兰这艘失控的船上,还是及时止损,回归理性。
这场博弈的胜负,其实早已见分晓。中国展现了作为一个大国的担当,也展示了“以合作促共赢”的力量。荷兰若还不悔改,那它很快会发现,自己不仅失去了中国市场,还将失去整个全球产业链的信任。
![]()
中方的“最后通牒”不是威胁,而是一种警告与提醒。国际经贸合作需要尊重规则,信守承诺。荷兰若愿意回头,合作仍有空间;若执意走偏,等待的只有代价。
信息来源:
[1]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着急:已申请中国对安世半导体芯片出口豁免 观察者网
[2]遭停供晶圆,安世中国发声:库存充足 环球时报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