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戳上方蓝字 「李子说」 关注
纪录片《大戏黄梅》通过对黄梅戏发展历史的整体梳理,挖掘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故事,以一个独特的文化载体透视一个特定地域空间内的总体历史。这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部有关黄梅戏全景式的纪录作品。
![]()
三叹三唱黄梅韵,一生一世红尘缘。从山野小调到今世大戏,黄梅戏的锣鼓声,已经敲奏了一个多世纪。以采茶戏,民间小调演变成当今中国五大地方曲种之一的黄梅戏,在其发展中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演绎了一幕幕人间悲喜剧,浸透了一段段或辛酸或辉煌的人生故事。
《大戏黄梅》第1集 乐起石牌
长江边一个9岁的小女孩开始为我们讲述关于黄梅戏的故事。光绪五年,慈禧太后已经垂帘听政18年。倡导洋务运动的曾国藩创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自制小火轮。胡普伢成为中国黄梅戏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演员。上海《申报》上第一次有了关于黄梅戏的报道,写到黄梅小戏与花鼓戏没有太大的差别,少年子弟和农村妇女都喜欢听,没有比这更伤风败俗的,地方官屡禁不止。因贫穷而去做童养媳,胡普伢不是个例,而是社会普遍现象。后来名噪全国的黄梅戏演员严凤英就是其中之一。
《大戏黄梅》第2集 花腔小戏
1952年,上海《大公报》第一次正式用“黄梅戏”称呼这种来自安徽农村的戏曲,原有的名称“黄梅调”,随之成为历史。然而在这之前,黄梅戏一直被认为是“淫戏”。原因是很多黄梅小调都有对男女情事和男欢女爱的渲染,进而遭到许多地方政府的禁演。比如小戏《烟花女自叹》展现的是妓女生活,《闺女自叹》讲述洞房生子的故事;《私情记》里还有大量淫词猥行。当时的主流社会对黄梅戏的态度就是:黄梅小调,伤风败俗。新中国成立后,如何使这些被称之为“淫戏”的花腔小戏,适应新的时代需求,成为大多数戏班和艺人面临的问题。
《大戏黄梅》第3集 二进宜城
安庆,又被称为“宜城”,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安庆,剧院纷起,电影少而旧剧多,旧剧多为京剧,所演者类皆神怪剑侠及儿女色情之事,采取小说材料,断章取义,甚或更改情节。但这些受人追捧的戏园子里,却没有黄梅戏的一席之地。34岁的怀宁人丁永泉带着戏班子两入安庆,相对于第一次进城时的地下演出和窘迫生活,二次进城的丁永泉终于把黄梅戏推上了安庆的城市舞台,虽然只是掀开了厚重大幕的一个小小边角,但却是黄梅戏从一种农村小戏走向一个成熟剧种的开始。
《大戏黄梅》第4集 双喜班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伦敦、纽约、东京和柏林的世界第五大城市,被称为“东方巴黎”,许多人来到上海,寻找自己的财富梦想,黄梅戏班“双喜班”也不例外。刚到上海时,双喜班就遇到剧目欠缺、行头惨淡、男旦私奔等问题,但经过一年多的打拼,双喜班已经在上海的娱乐界颇有影响,然而抗日战争的战火使得源于农村的民间戏曲很快消失在上海市民的记忆中。
《大戏黄梅》第5集 小辞店
早期黄梅戏中旦角最难演的就是《小辞店》,这出戏前半段讲述了一段婚外情,后半段又充满了对小偷的盲目同情,并充斥情色、凶杀和暴力的情节,属于政府明文禁演的剧目之一。当年,年仅15岁的小女孩严鸿六(严凤英)偷偷学了同行演唱的《小辞店》,主动争取了一次登台演出的机会,从而一炮而红。可没想到的是,《小辞店》让一代名伶横空出世,也最终让她香消玉殒。
《大戏黄梅》第6集 京黄联姻
“黄梅戏是吃百家奶长大的。”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黄梅戏男演员--“董永第一人”王少舫如此评价他毕生的事业。是他,将弦乐引进到黄梅戏伴奏中,并在管理训练方式,以及服装、舞蹈、韵白、唱腔等方面革新黄梅戏,使之成为能与京剧分庭抗礼的大戏。可很少有人知道,王少舫本人自幼学习京剧且成就卓著,在“由京转黄”之时,他已有着20余年的京剧表演生涯。一个痴迷于京剧的人把后半生的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黄梅戏中,本集讲述了一个“京黄联姻”的故事。
《大戏黄梅》第7集 天仙配
55年前严凤英通过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中饰演角色“七仙女”而闻名全国,而黄梅戏也借着这部影片成为国人皆知的地方剧种。然而严凤英面对人生的三大命题始终都在抉择,一个是鼎力支持自己事业共患难的爱人,一个是一见倾心的合作伙伴;一边是难以割舍的家庭和亲情,一边是党和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严凤英的每一步选择,都无比艰难。片中王兆乾讲述了自己与严凤英之间的感情经历。
《大戏黄梅》第8集 牛郎织女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被认为是中国的情人节,这源自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传说这一天两个相爱的男女会走上由喜鹊架成的仙桥,相会于银河之上。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之后,有人将它描摹在了白色的银幕上。
《大戏黄梅》第9集 似水流年
1980年的一个盛夏,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迎来了“五朵金花”,她们分别是吴琼、马兰、吴亚玲、杨俊和袁枚。她们的出现曾给沉寂已久的黄梅戏带来一抹亮色,她们迅速成名,却又在盛极之时各自单飞;回首当年吴琼和马兰的两虎相争,在电视剧《严凤英》选角时达到白热化。而这二十余年纠缠的恩恩怨怨?最终都化解在一场名为《回家》的个人演唱会中,电视剧这种新的表现形式使得黄梅戏获得新的活力,二度盛开。
《大戏黄梅》第10集 梅开二度
三十年前的一个春日,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正在招生。陪同他人考试的四年级学生韩再芬,自顾自地在屋外玩耍,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与她无关。但现场的一位监考老师让她演唱了一段《洪湖水浪打浪》。没想到,这段意外的招考插曲,让韩再芬从此与黄梅戏结下不解之缘。通过对电视剧、舞台剧等表现形式的探索,“树上的鸟儿”,早已飞入千家万户;田埂上的故事,至今仍在传唱。百年的历史了却的是:三叹三唱黄梅韵,一生一世红尘缘。
声明:视频整理于网络,仅分享学习,资源版权属原出版机构或影像公司.
推荐点读☞
推荐点读☞
推荐点读☞
推荐点读☞
推荐点读☞
更多原创请关注『李子说』公众号
价值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