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北京广播电视台8件作品获第35届中国新闻奖

0
分享至

今天,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北京市共有13件作品获奖,其中包括一等奖6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5件。至此,北京市已连续四年在一等奖获奖数量上位居全国各省(区、市)前列。

在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北京广播电视台共有8件作品获奖,包括一等奖4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2件。一等奖数量在全国省级媒体中排名第一。这4项一等奖,涵盖新闻专题、纪录片、重大主题报道及国际传播等领域。新闻专题《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不是终点是起点》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以宏阔视角解读申遗背后的文化传承使命;联合河北广播电视台、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共同创作的纪录片《京津冀·瓣瓣同心》第一集《国家大事》生动记录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历程,诠释“瓣瓣不同,瓣瓣同心”的协同精神;联合宁夏广播电视台、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71家单位共创的《人民路上为人民》全景描绘人民路上百姓的幸福生活图景,生动诠释党的为民情怀与奋斗精神;国际传播作品《马奥尼观察:“12345”的民意之声》之《朝阳物业》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微观切口,向世界传递中国式社会治理的温度与效能。

这些作品以扎实调研、多元语态和跨界合作,展现了首善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引领力、在融媒体时代的创新力,以及在全球化传播中的话语构建力,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实践。

新闻专题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不是终点是起点》


2024年7月27日13点45分,印度新德里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消息,北京中轴线成为北京第八项世界文化遗产。记者结合最新消息,并整合十二年深耕文博口线积累的大量有关中轴线的素材,第一时间完成这篇广播专题。13点54分,本专题的图文版在北京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推出,成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全网首篇深度解析报道,迅即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和新浪网、搜狐网等平台转载。专题的广播版增加了当天下午申遗办从印度会场发回的现场音响后,在北京新闻广播当天最近的一档综合新闻栏目《新闻2024》中播出,兼顾了时效、场景、深度和可听性。

作品用明晰的线条、丰富的音响、精当的事实、厚重的情感,讲述了中轴线申遗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改善周边居民生活、提升北京城市气质所带来的深刻变化,提炼出“申遗的北京经验”,阐明“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不是终点是起点”这一核心观点。

作品通过探讨中轴线文脉和现代城市文化的共生发展,对北京城市发展和老城改造方针做了故事化叙述,从而生动地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的总要求在中轴线申遗中的落地生根过程。在结构上以北京中轴线各个遗产点位为线索,从“遗产内涵和价值”,“公众参与和助力”,“遗产保护和利用”三个侧面展开,剖析了中轴线申遗成功的内在原因,总结了十二年申遗之路独特的“北京经验”,同时,又对中轴线历史传统与北京城市未来发展之间的传承关系做了深入思考。整篇作品音响典型,场景生动,用声音说话,具有很强的广播专题特色。

国际传播

《马奥尼观察:“12345”的民意之声》之《朝阳物业》


纪录片《马奥尼观察:“12345”的民意之声》之《朝阳物业》是国内首部以国际视角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纪录片。作品视角独特、构思新颖,用国际传播的表达向世界展示了“接诉即办”的北京经验,以国际学者马奥尼教授的观察视角,记录“12345”热线如何解决超大城市治理中的群众诉求。

视角国际化,折射基层民主,提供中国方案

纪录片全程用国际学者的视野和语态,点评“12345”热线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的功能。通过马奥尼对“接诉即办”的观察,深入浅出、润物无声地诠释出中国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基层民主特点。立意创新,聚焦“群众自治、办事公开、多元参与、民意反馈”等基层民主的内在机制。

情感国际化,全程真实记录,打造共情共鸣

纪录片深入体验,情感真挚、真实可信。马奥尼深入朝阳区某物业管理困局的解决过程,真实观察体验“接诉即办”的系统高效、基层矛盾的复杂艰辛、居民的情谊和局气、基层干部的热血和奉献,不仅关注“接诉即办”的机制,更关注机制下的每一个人,是否通过“12345”热线获得了幸福。

观点国际化,跳出传统语境,观点客观独特

纪录片采用更符合国际受众价值观的表达方式,马奥尼教授原汁原味的评论视角独特,符合外国受众的价值输出方式,金句频出。用生动的国际化视角展示了吹哨报到、主动治理、接诉办评等北京深化“接诉即办”改革,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的新模式,展现了基层民主的各个侧面。

叙事国际化,关注人物命运,构建群像叙事

采用国际优秀纪录片的叙事表达方式,从一张疑难工单入手,构建多叙事链条的复合结构,展开群众、接线员、社区、街道的人物群像,也展现了“接诉即办”机制的复杂性和系统性。马奥尼教授深入物业管理问题的解决全过程,真实观察体验,时而欢笑、时而焦虑、时而鼓舞、时而落泪,用动人的情感联通着“接诉即办”中的每一个人物。

影像国际化,电影质感拍摄,展现人城之美

用“12345”串联起的“特写面孔”作为独特影像表达符号,从事件发生时多方焦灼的面孔,到事件结束后每一个人的幸福笑脸,向国际社会展现北京“接诉即办”改革不断以人为本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

新闻纪录片

《京津冀·瓣瓣同心》第一集《国家大事》

(联合河北广播电视台、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共同创作)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之际,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河北广播电视台、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共同制作、同步推出六集纪录片《京津冀·瓣瓣同心》。全片通过权威生动的影像叙事,全面、系统、立体展现了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决策出台以及落地实施十年来的辉煌成就,深刻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的伟大实践。

作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调研走访、重要讲话为指引,以国际化视野、个体化故事、纪实式手法,构建出《国家大事》《两翼齐飞》《率先突破》《合力攻坚》《共同福祉》《继往开来》六集内容,全景展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一个个标志性的节点,一次次关键的指引,一幕幕难忘的场景。

第一集《国家大事》以三地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为切入,讲述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与重大意义;第二集《两翼齐飞》以“两翼”为线索,展现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以及张家口地区的城市建设新颜;第三集《率先突破》从交通一体、产业升级、生态改善等层面,讲述京津冀协同发展在重点领域取得的率先突破;第四集《合力攻坚》聚焦三地在体制、科技等领域的协同创新,讲述一系列改革举措带来的显著成效;第五集《共同福祉》以三地共同的民生福祉为主题,聚焦脱贫、教育、医疗、养老、文旅等层面,讲述“协同红利”给人民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第六集《继往开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第三次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为时间节点,讲述三地协同协作走深向实,京津冀大地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播出后,节目位列蓝鹰融合影响力排行榜的电视榜纪录片第二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刊发评论文章,点赞该片通过创新视野记述发展新篇、创新叙事讲好中国故事,以高屋建瓴的宏观笔触勾勒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细致描绘出协同追梦的京津冀三地探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实践和累累硕果,既有谋篇布局的“大写意”,也有精耕细作的“工笔画”,是一部兼具思想高度、艺术深度和情感温度的纪录片。

重大主题报道

《人民路上为人民》

(联合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广播电视台等71家单位共同创作)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24年7月31日起,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广播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广西广播电视台、沈阳广播电视台、江苏常州广播电视台、江西赣州市融媒体中心和蜻蜓FM发起,联动全国71家媒体重磅推出的融媒报道《人民路上为人民》正式上线播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以人民命名的“人民路”,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体现。大型融媒体报道《人民路上为人民》,聚焦与新中国相伴而生的“人民路”这一特殊地理标签,落脚于“为人民”这一内容主题,沿着75座城、75条人民路,讲述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共产党如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生动故事,昭示党和国家的人民立场和价值追求。

北京的人民路,位于密云区穆家峪镇。北京广播电视台城市广播采制的报道充分展现了人民路及周边的创新能量,从产业、就业、农民福祉多方面体现了乡村振兴的新面貌。在穆家峪镇政府的扶持下,富有特色的人民路大集创立,经过十多年的打磨,拥有了上百个摊位,还为就业困难群体打造了自谋出路的新平台。在这条人民路周边,也出现了乡村振兴新业态,如西红柿产业集群、现代化的芬洛式智能联动玻璃温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帮扶的多箱体成熟蜜生产基地等。

作品紧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主旨的重大主题报道,以“人民路”为独特载体,多家广播媒体投入骨干力量,创新运用“城市地标+典型人物+为民服务故事”的叙事方式。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在新时代的春风里,一条条“人民路”荡漾着一缕缕暖心的爱人民的情怀,演绎着一幕幕为人民的故事。通过展现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改革的生动实践与成效,印证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的使命担当,全景描绘人民路上百姓的幸福生活图景,生动诠释党的为民情怀与奋斗精神。通过“小切口、大主题”的创意表达,生动诠释“人民至上”理念,引发社会强烈反响,成为重大主题宣传的创新典范。”


第35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者、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中心记者左天驰表示,在18年的记者生涯中,他积累了大量与中轴线相关的素材。其作品既展现了北京12年中轴线申遗历程,也突出全民参与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广播媒介优势,同时呈现了北京在老城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


第35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者、北京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中心制片人刘虓介绍,其作品通过国际友人的视角展现中国基层民主实践,创意独特。他表示,这一成绩将激励团队在未来报道中持续探索新颖视角,丰富表达方式。


第35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获奖者、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心主任编辑邓德花表示,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作为新闻工作者深受鼓舞。她强调,未来将继续汲取优秀经验,践行“四力”要求,深入基层一线,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需要、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新闻精品。

来源:BRTV新闻(记者:康露、王岩、张鹏雷)

编辑:吴文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BRTV新闻 incentive-icons
BRTV新闻
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
18953文章数 2063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