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跌打”“正骨”似乎总带着一点“咔咔响、用力拧、越狠越好”的画面。
有人甚至说:“去正骨不疼不叫正骨!”
其实,这是大众对跌打和正骨的一个巨大误解。
真正的武医正骨,并不是靠蛮力把骨头“掰回去”,而是顺势调筋、扶骨归位、通经活络,通过人体自己的结构与气血之力,达到平衡与复位。
![]()
峣华堂一直坚持:
正骨不在力量大,而在方向准、劲力巧、顺势行。
为什么很多人误以为正骨“必须很疼”?
原因有三:
① 网络短视频误导
“咔咔响”“暴力按压”更吸睛,但很多没有医学背景,容易模仿伤身。
② 部分从业者以力量取胜
只会粗暴拉扯,而不是依据筋骨结构、经络运行调理。
③ 大众不了解武医体系
武医源于武术医道结合,强调以气导力、借力巧引,不是蛮干。
疼,不代表有效。
真正的正骨应该是舒、松、顺。
![]()
武医正骨到底是什么?和普通正骨有何不同?
武医正骨源自古代武术跌打医学,讲究**“医武同源,通经知筋骨”**。
它的核心不是“骨头响没响”,而是:
- 调筋 → 筋柔则骨自正
- 扶骨 → 骨正则气血顺
- 通络 → 经络通则疼自减
普通正骨多关注骨骼位置;武医正骨更强调筋骨并调、内外同治。
所以真正的武医不会一上来就推、拉、扳,而是先——
察筋、
查位、
评气血、
顺势引导。
什么叫“顺筋而为”?为什么不需要狠?
“顺筋”有三层含义:
顺什么势?
含义
效果
顺身体结构之势
依据关节生理方向操作
不损伤、不拉扯
顺筋骨松紧之势
松筋后再正骨,水到渠成
不疼、复位更稳
顺气血运行为势
让身体自己把错位带回去
调后不反弹
简单理解:不是靠外力“硬掰”,而是借力、巧力,让身体“自己回位”。越是厉害的武医,越懂得 “轻、柔、准、巧”。
为什么不用狠也能有效?
因为人体的筋骨是“活”的。当筋被拉紧、血脉不通时,你强硬去正,只会更紧、更痛。
武医讲究先开筋、散瘀、活络,让筋骨恢复可动性,再顺势调整,自然复位。
就像打开卡住的门:暴力踹,只会更坏;润滑、找准角度,轻推即可开。
哪些问题适合武医正骨?
特别适用于以下三类人群:
✅ 轻到中度关节错位、活动受限者
如颈椎小关节紊乱、轻度骨盆错位、肩胛不正、肋骨错缝等。
✅ 反复落枕、肩颈背僵痛者
筋结不开,正骨前先开筋,效果更稳。
✅ 怕“暴力式正骨”的敏感体质人群
如老年人、儿童、怕疼者,武医手法更温和安全。
跌打不是暴力正骨。武医正骨重在顺势,力量不大,却能直达筋骨本源。
力量小,不代表效果弱;
手法狠,未必疗效好。
真正的武医,是“以巧破坚,以柔克刚”。
编辑:彭苗
审核:李集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