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微信推荐机制的更改
如果您喜欢敝号
请进入敝号页面点亮“星标”
这样不会错过好文推荐
文/周禄丰
![]()
李秀成在洋兵的助阵下,在江南一度击败英法军队,在那个时代堪称奇迹,利用上海的收入来加强太平军的武装看似也有实现的可能,不过这一切都顶不住洪秀全及其走狗的猜忌和颟顸,太平天国只能走向灭亡。当然,即使李秀成成功了,其“开放”政策依然会被洪教主叫停,太平天国是一条毫无希望的死路。
![]()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本文欢迎转载。
太平军翻盘专题:
![]()
太平军招致天怒
![]()
从苏州进攻上海的太平军,人数不多,但战斗力极强,他们很快就在刘肇均率领下,进逼至离英租界只有十里远的地方。
刘肇均手擎大旗,策马纵横,众兵亦奋勇当先。这支太平军广布旗帜,几个人里就有一人挥舞大旗,红、黄绸缎裹头的旗手呼啸呐喊,士兵们见旗即随,犹如潮水登岸,气势磅礴,清军望之无不心惊胆寒。
但因清军调集了上百艘战船封锁江面,法国也用其炮台、军舰炮击太平军,缺乏水面力量的谭绍光无法派兵渡江增援刘肇均,刘肇均孤立无援,被优势清军击退。
刘肇均虽然战败,却吸引了清、洋联军注意力,为谭绍光在浦东的突破创造了机会。谭绍光在南桥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了清军六千多人。
太平军昼夜进攻,白日烟雾迷离,夜间火光不绝,各路清军杂牌纷纷崩溃,遇到进攻立即溃走。数万太平军展开攻击阵型,一眼望去到处都是红头巾、黄头巾,大地一片璀璨斑斓,宛如倏然而降,笼罩海滨的赤霞。
法国军舰在黄浦江内来回游弋,不停炮击太平军,但区区几艘军舰发射的炮弹,落到纵深十几里的战场上,又能打死几个人呢?江面隆隆的炮声,不过是虚无的嚎叫罢了。
谭绍光的大军连战连捷,不到半月就占领浦东大部地区,与上海县城隔江相望。《北华捷报》哀叹说,“我方绝对无力保护外国租界”,绝望的西洋商人竟然把大捆大捆的曼彻斯特棉布堆在街头充当掩体。
![]()
太平军攻上海的主帅谭绍光
四个月前,曾国藩攻克安庆,天上出现了日月星同天和五星连珠的天象,占星家们认为这是大清将要中兴的预兆。沪上的绅商都深知上海潜能,知道上海一旦不保,太平天国势力必定大张,此刻形势恶劣,神棍们又对天象做出了全新解读。
他们说,日月同五星现于二十八宿中的张、轸二宿,张宿和轸宿正是荆州楚地分野,这可能是楚人大兴的标志。当时有神棍宣称,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这是预兆上海要大兴,不管是大清的上海还是太平天国的上海,都会从此一跃成为天下最富庶的城邑。
也有人说,楚人大兴,预兆着曾国藩将派兵收复上海,在江南做皇帝。更有甚者,说按中国传统说法,荆州包含湖南大部,旁及湖北、安徽、广东、江西乃至贵州,洪秀全、李秀成其实也是楚人,这是预兆着上海将成为太平天国的万世基业。
沪上人心被各路神棍搞得人心惶惶,薛焕仓促招募的民团,还没打仗就逃散大半。冯桂芬哀叹说,“我远近防兵二十余军四五万人者尽矣”。
李秀成十分欣慰,看样子不用自己亲临前敌,上海就能拿下,从此浙江、苏南、上海连成一线,就算天京暂时丢了,他也能把曾国藩打回去,他也安心在苏州住下,准备好好过一个春节。
谁料到了腊月二十七日,漫天乌云浓如泼墨,疾风卷地而来,一场百年难得一见的大暴雪开始倾泻。上海地处海滨,素来罕见下雪,纵然下雪,也不过积雪寸许,这场暴雪却连下三昼夜,上海县城内积雪三尺,城郊积雪五六尺,闵行、青浦一带竟然积雪一丈有余。
二百多里长的黄浦江完全封冻,一眼望去, 江面如晶耀眼,四面宛似银海。地白风冷,雪花如手,东海之滨,竟化作了极北雪原。
这场暴风雪范围极广,上海周围一千多里,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浙乃至山东,全都被大雪覆盖。赵烈文在湖北,登上黄鹤楼赏雪,看到积雪厚达三尺,“江流煎赭,界际划然”。
一场滂沱大雪,足以改变生死的态势,践踏人间的一切算计。原本硝烟四起的战场,变得寂静无声,仿佛羲皇的时候一样太平。
武器、旗帜散落四处,有人冻死在雪地里,郊外的士兵三五成群,靠在茅草上取暖。太平军围城的营帐几乎倒塌,营火也难以点燃,灰烬里冒出缕缕青烟,很快被风雪吹散。远处隐约可见城墙的轮廓半被风雪遮盖,墙上满是弹痕。生与死似乎没有了界线,漫天雪花掩埋了战场,也湮灭了杀戮的痕迹。
大雪阻挡了沪上太平军的攻势,也阻挡了从苏杭增援的部队。李秀成回忆说,当时“苏杭河水浅,下雪冰冻,不能行舟”,习惯坐船机动的太平军很难机动。因为大量士卒冻死街头,谭绍光不得不下令各处太平军撤回避寒。一场大雪,救下了清朝的上海。
趁着严寒,洋枪队首领华尔得以聚集物资和兵力,重新布置战场。华尔以有心算无心,在天马山一带以少胜多,击退了一万太平军。薛焕大受鼓舞,将华尔的洋枪队命名为“常胜军”,并准许他添募兵勇四千五百人。
太平军坐等冰雪消融之时,清、洋联军加紧从外地调拨增援。英法决定将驻扎在天津大沽口的士迪佛立和他麾下的一千八百多名英军调至上海,将驻沪英法军扩大到四千人。李鸿章的八千名淮军也在安庆整备完毕,随时准备增援下游。
英法正规军四千,华尔的“常胜军”近五千,清朝在上海拥有将近一万名西式军队,数量超过在八里桥击败僧格林沁的英法军。等李鸿章赶到后,精锐部队接近二万,还有三四万杂牌军配合,太平军再要击败清、洋联军就不容易了。
![]()
李秀成也招洋人助战
![]()
指挥和军力都得到加强的联军,很快开始反击。华尔伪装成打猎的外国人,进入高桥附近侦察,太平军承诺过保护外国平民在华安全,竟没有抓捕和制止,华尔查得高桥附近虚实后,在何伯所率英法军配合下,借助先进的火器,发动对高桥的猛攻。
高桥是太平军进攻吴淞、威胁上海县城最重要的前沿阵地,驻扎的太平军吉庆元部号称万人,装备了几百杆滑膛枪,构筑营垒六个,还设有五十处炮台。
因为太平军炮火射程不足,火力被常胜军压制,吉庆元下令太平军抵近敌军,与华尔展开激烈的白刃战,战斗中刺伤了常胜军将领白齐文的左臂。
见双方相持不下,英法联军也果断投入战斗,烈烈的枪炮声中,太平军阵地大多沦陷,吉庆元不得已率三千多人撤退,华尔穷追三十余里,吉庆元在撤退时受伤坠马。
华尔拿下高桥,极大地缓解了沪上清、洋联军的窘迫,清、洋联军开始转守为攻。何伯、华尔以联军二千多人进攻闵行附近的萧塘,在十几门野战炮和数艘军舰的配合下,打响了萧塘之战。
萧塘太平军装备精良,军中还有为数不少的“洋兄弟”助阵,战斗素养也很高。联军进攻时,太平军架起木栅,竖起箭楼,还布置了几处炮台,对联军形成多方扼守之势。
战斗中,华尔受伤多处,白齐文被子弹击中,子弹穿透腹部,从左膀透出,伤势十分严重。但清、洋联军最终完成了突破,攻占萧塘,萧塘守将与援军主将阵亡,十几名太平军“洋兄弟”战死,太平军在浦东南部的基地全部沦陷。
![]()
满清和太平军都招洋人组织洋枪队
华尔在南线高歌猛进时,谭绍光指挥太平军在敌军较为空虚的北线发动攻击。清、洋联军主力被迫前往防御。
3月11日,英国外交大臣正式批准了英国武装力量大举进攻太平军,公开宣布介入中国内战,向太平军宣战。大量英国战舰进入长江布防。上海清、洋联军战斗力大大加强。
随后的一系列战斗中,太平军丢失了最重要的基地王家寺,沪西和浦东的据点大部沦丧,太平军对上海的包围被打破。稍后,清、洋联军又攻陷了嘉定、青浦,兵临太仓,随着李鸿章率淮军参战,太平军攻击上海的战役宣告失败。
清、洋联军获胜后,知府李庆琛率精锐清军5000人进攻太仓,已直接威胁到李秀成的核心地盘苏州。李秀成坐镇苏州已有四月之久,此时不得不挑选精兵万人,亲赴太仓救援。
青浦大胜之后,洋兵忙于在上海周边各城镇劫掠,无心作战,李秀成正好集中兵力攻击没有重炮助战的李庆琛。
李秀成的指挥能力,远在沪上清、洋将领之上。太仓一战,他先集中一万精兵,攻击李庆琛后路,斩杀上千清兵,稍后将堪用的洋枪洋炮集中一处,以密集的火力攻破洋兵营垒,击毙洋兵数百。
洋兵被迫后撤,李庆琛一军大溃,除参将姜德率二百人突围外,知府李庆琛、副将王国安、梁安邦、周士廉阵亡,太平军打出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歼灭敌军近五千,还缴获大量洋枪洋炮。
李秀成用兵太仓之时,清洋联军发起了对南桥太平军的攻击。联军一方,有英法正规军三千余人,华尔的常胜军一千多人,携带了先进的阿姆斯特朗炮和拿破仑火箭炮,而太平军守军不到三千。
联军猛烈炮击南桥,炮子如雨,烟炎张天,但收效甚微。李秀成根据前一阶段的战斗,调整了战术。除利用城墙躲避炮火外,太平军根据与洋兵作战的经验,改进了防御工事。在战场上,太平军会先挖掘深坑和壕沟,然后用厚木板盖顶,木板上再铺上几尺泥土,这就成了一个隐蔽、防御都非常优秀的掩体,还能抵消重炮的威力。
在敌人发炮的间隙,太平军会先集中枪炮打出一阵弹幕,进行火力压制,然后低姿突进,抵近与敌肉搏,展开白刃战。这些李秀成新探索出来的战术,加上特殊的地形,抵消了敌军新式枪炮的优势,南桥附近的战斗打得十分激烈,虽然最终未能守住阵地,却牵制了大批洋兵,使其不得增援太仓,为太仓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南桥一战,洋兵损失惨重,法国提督卜罗德阵亡,这是极少数在中国阵亡的西洋高级将领。卜罗德是法国海军少将,担任过法国在塞内加尔的总督,曾在西非讨伐非洲土著,不料却在上海送了性命。李秀成对英法军队造成的杀伤,在十九世纪所有中国将领中首屈一指。
太仓大捷后,李秀成又在青浦击败华尔,兵围松江,一度被调往湖州攻打团练赵景贤的谭绍光也攻下了湖州,会同猛将黄文金回援上海,太平军声势更壮。
英法军队本来自矜持其能,以先进武器自负不已,但毕竟人数不够多,在卜罗德被击毙后,他们陷入了一种惶恐之中,不得不躲在城池之内,再不敢出战,只有李鸿章的淮军勉强维持局面。
李秀成说,“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则即败”。洋兵不敢出战,等于已放弃了武装干涉这场战争。何伯、士迪佛立都不想再打下去,借口养病,何伯去了烟台,士迪佛立去了日本。法国历史学家说,“卜罗德上将(应为少将)的死,就标志了联军之间基于理性基础上的一切合作的结束”。
李秀成赌对了,英法正规军大败,他们没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已经不敢再介入战争,事实上承认了李秀成即将占领上海的现实——这是后人在讨论太平天国后期战争时经常忽略的一点。
英法一旦发现自己无法阻止李秀成占领上海,他们就只能选择“止损”,在太平天国治下的上海继续通商。如此一来,李秀成就赢得了战胜湘军最大的筹码。利用上海的资源,他将在一年内,武装出几万洋枪队,坐着火轮船与湘军决战。
李秀成亲自督师上海,太平军指挥统一,战法改进,加上李秀成无与伦比的战争天才,完成了一次绝地反击,再度实现了对上海的包围。
现在,他只需要击败李鸿章的八千淮军,就能夺得这盘天下残局最重要的胜负手。李鸿章的八千人,能抵挡英法列强都无可奈何的十万雄兵吗?
![]()
洪教主败事有余
![]()
然而曾国荃孤注一掷,孤军深入直冲到天京城外雨花台,吓倒了洪秀全。洪秀全严令李秀成兄弟增援天京,李秀成眼见上海即将攻下,怎肯撤军?
湘军虽然勇猛,但攻城能力很弱,遇到城防坚固的大城,都要围困年余才能得手,何况天京这样的形胜之地?李秀成认为,湘军远来穷斗,锐不可当,又有强大的水师,此时交战必为所败。应当坚守天京城池,拖延两年,使湘军锐气消磨,久惰之后方可一战。
安庆会战时,李秀成率军远征上游,曾入天京觐见洪秀全。他对满朝文武说,江南大营崩溃,天京已经解围,但下一次来困天京的,必是曾国藩的湘军。湘军战力非江南大营可比,如果安庆得保,自然不怕湘军。如果安庆有失,天京必然危急。大家手中有银子的,一定要赶紧采办粮草,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
洪秀全见他把湘军说得十分厉害,就大骂他说,“尔怕死,朕天生真命主,不用兵而定太平一统”。李秀成无话可说,退朝后私下联络在天京文武大臣出银购买粮草,大家都信任他,纷纷出资买粮。
正因为相信天京城中已囤积大批粮草,李秀成坚信天京城坚不可破,不但能守两年,守更长的时间也毫无问题,完全可以为他争取消灭李鸿章的时间。
他后来才知道,当时太平天国诸位首领出城买粮,被洪秀全的兄弟们阻拦。洪氏诸王宣称,要向出城买粮,必须有洪氏颁发的票证。出京的票证需要出银子购买,不出钱买票不能出城。纵然得到票证买到粮食,回京还要缴纳重税。众人心灰意冷,再也不肯买粮,天京城内存粮不多,这也是洪秀全恐慌的原因。
![]()
洪教主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李秀成不肯率军回京,洪秀全一天之内,派出三波差官,手捧诏书到松江催促。李秀成万般无奈,只得回苏州召集诸将商议救援天京。
到了苏州后,他仍然不肯死心,一边将苏州的财物、米粮、火药、大炮解往天京,一边上奏争取不用回援。苏州众将正在商议,洪秀全又差人带着诏书前来催促,说已发了三道诏书让你救援,为何还不出发?你意欲何为?知道国法吗?
君命难违,世事难料,事已至此,李秀成也只能顺遂。他站在苏州城墙之上俯瞰大地,山川秀丽,夜色黯淡,星河瞬间倾泄而下,宛如命运的逆转。李秀成悄然而立,感到满腹苍凉。
李秀成撤出围攻上海的大部精兵开赴天京,在浙江与左宗棠鏖战的李世贤也率部回援。李鸿章绝处逢生,左宗棠拳脚大张,湘淮军获得了依靠上海、浙江资源扩军的机会,李秀成谋划已久的上海攻略,满盘皆输。
本文节选自周禄丰《平天下:曾国藩的暮年雄心》,已获出版社授权独家首发。该书是作者畅销书《战安庆:曾国藩的中年突围》的续集,主要讲述太平天国平定之后,曾国藩在晚清近代化进程中的作为,非常值得入手。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