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遍布中国南方湖泊的巨型生物,如今全球只剩下两只雄性?
斑鳖的灭绝倒计时已经开启。
![]()
斑鳖,这个在地球上生存了两亿多年的古老生物,与恐龙曾同处一个时代。它不仅是地球生命的活化石,也是淡水生态系统的关键指示物种。
成年斑鳖体重可超过180公斤,背甲长度达1米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鳖类。
然而,由于外形与中华鳖和鼋极为相似,斑鳖在分类学上经历了长达百年的混乱。直到1987年,美国学者通过研究模式标本,才确认它是一个独立物种。
![]()
可惜的是,当科学界终于认清斑鳖的独特身份时,为时已晚。
曾经在中国南方和越南北部广泛分布的斑鳖,数量已经急剧减少。太湖过去是斑鳖的重要栖息地,当地渔民口中常提到的“太湖巨鳖”,实际上就是斑鳖。
鼍山、鼍头渚等地名,也都与这种大型鳖类有关。
![]()
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太湖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体富营养化,氮磷污染严重,鱼类资源锐减,使斑鳖失去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到70年代,围湖造田工程导致湖滨湿地大幅减少,斑鳖栖息地遭到毁灭性破坏。1972年后,斑鳖在太湖地区彻底消失,再无野外记录。
2005年,全球斑鳖数量已锐减至6只,其中中国有5只,越南1只。这一数据敲响了生物保护界的警钟,然而悲剧仍在继续上演。
![]()
随后的几年里,北京动物园、上海动物园和苏州西园寺的斑鳖相继死亡。到2007年,中国境内仅剩下苏州动物园的一只雄性和长沙动物园的一只雌性。
而这只被命名为“湘湘”的雌性斑鳖,成为了物种延续的唯一希望。
2008年,“湘湘”被转移到苏州动物园,与雄性斑鳖同池饲养。科研人员期待着它们能够自然交配,繁育后代。
![]()
然而事与愿违,两只斑鳖的自然交配始终未能成功。
在无奈之下,科研团队开始尝试人工授精。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当时对斑鳖生殖生理的了解非常有限。
2019年,悲剧再次发生,“湘湘”在一次人工授精手术中未能苏醒,经抢救无效死亡。全球最后一只已知的雌性斑鳖,就这样离开了世界。
![]()
“湘湘”的死亡,不仅是一次手术失败,更意味着斑鳖这个物种的自然繁殖之路被基本切断。
如今,全球仅存的两只斑鳖分别位于中国苏州动物园和越南宣汉湖,且均为雄性。如果没有新的个体发现,或者技术没有突破性进展,斑鳖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
面对斑鳖极度濒危的现状,科研人员并没有放弃努力。在“湘湘”死亡后,团队立即对其进行了紧急解剖,提取了卵细胞和生殖组织并进行冷冻保存。
![]()
这些珍贵的遗传材料,或许在未来科技条件成熟时,能够为“复活”斑鳖种群提供一线希望。
与此同时,中国方面并没有停止在野外寻找可能幸存的斑鳖个体。科研团队持续在云南红河流域开展野外调查,希望找到幸存的野生斑鳖。
然而,这种动物极其擅长躲藏,加上水域复杂,至今没有找到确凿证据。
![]()
在越南方面,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宣汉湖中的那只斑鳖至今没有被捕获,仅通过环境DNA检测技术确认存在。
此前在同莫湖发现的所谓“雌性个体”,已于2023年被确认死亡,体重高达93公斤,体长1.56米,死因不明。
苏州动物园的雄性斑鳖也已年事已高,其精子活性只有正常水平的20%。而人工授精需要高质量精子才能成功,此前四次尝试全部失败,表明依靠现有手段繁殖后代,难度极高。
![]()
但无论如何,斑鳖的命运早已不再仅仅掌握在自然手中,而是取决于人类的决心与行动。
这只经历了地球两亿年风雨的“水中神兽”,能否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去,现在就看我们这一代人的选择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