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达成历史性贸易协议后,特朗普罕见反思错误,并承认“与中国合作将让美国变得更好”。当美国开始转向务实,为何欧盟仍陷在“对华强硬”的迷思中,甚至因稀土困局与内部裂痕进退两难?
最近特朗普在一次访谈中说了句实话,他承认当初自己"有些失去理智",据美国商会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对华关税战开打后,美国企业累计损失已超过1700亿美元,国内通胀率一度飙升至6.8%。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美国中小企业的挣扎,也是普通消费者为日用涨价而发出的抱怨。特朗普最终不得不承认,那种高额关税"根本无法持续"。
中美在釜山会晤之后,达成了一项历史性贸易协议,内容涵盖贸易战暂停延期、关税削减、稀土出口管制放松、芬太尼管控和农产品采购等多个方面。
![]()
据央视新闻报道,11月3日,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罕见的表示,与中国和睦相处总比对立好,与中国的合作将让美国变得更好。美国财长贝森特更是直言,美国无意与中国"经济脱钩",协议框架让中美关系进入了"微妙平衡"。
这种转变时候美国在吃了苦头之后才有的觉悟,中国在博弈中展现出的战略定力和精准反击,确实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就拿稀土来说,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中国谈判桌上最重要的筹码之一。当中国适度放松稀土出口管制时,美方立即感受到了压力缓解。
这种精准施策,既展示了中国的实力,也体现了中国的智慧,不追求一时痛快,而是要争取长远利益。
一直以来,特朗普对中国都抱有居高临下的霸权思维,但在遭到中国反制之后,特朗普才意识到自己的天真。
![]()
现在他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经济体量、科技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已经不容忽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所以他公开承认与"强大的国家"保持良好关系非常重要。
而就在中美关系出现转机时,欧盟却陷入了尴尬境地。
看到中美握手言和,欧洲人突然慌了神。特别是在稀土问题上,欧盟发现中美协议中关于暂停稀土出口管制的条款,并没有把欧盟产业包括在内。这下可急坏了欧盟官员,他们在11月3日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仍在与中方就稀土出口细节进行谈判,希望能确保中国向欧盟稳定供应稀土和其他关键原材料。
欧盟的窘境其实早有征兆,上月彭博社披露,欧盟正在考虑出台新规,要求在欧投资的中国企业必须满足特定条件才能进入当地关键市场,包括强制转让技术、使用一定比例的欧盟商品或劳动力等。
欧盟的意图太过明显,这分明是在效仿美国的保护主义策略。但问题在于,欧盟内部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
![]()
荷兰最近对安世半导体的打压就是最好例证,但让西方国家意想不到的是,安世中国随即向客户发出公告,表示已建立充足的成品与在制品库存,能稳定满足客户直至年底乃至更长时间的订单需求。安世中国还启动了多套预案,加紧验证新的晶圆产能,准备从明年起实现无缝衔接。
这一招让荷兰,甚至是整个欧盟都措手不及,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不得不承认,安世半导体是"事关重大的双边问题",承诺将协助荷中双方加强沟通。
这件事充分暴露了欧盟的对华战略困境,既想跟着美国打压中国,又舍不得中国市场;既想展现团结,内部却各怀心思。
如今中美关系缓和,美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暂时性的抽身而退,留下欧盟独自面对中国的压力。这个时候,如果欧盟还不认清形势,及时调整策略,恐怕要在全球新格局中掉队了。
现如今,中美关系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美国已经意识到,无休止的对抗对谁都没有好处。特朗普所说的"中美合作好处远大于对抗",虽然来得有点晚,但总比一直对抗强。
![]()
而对欧盟来说,现在调整策略还来得及。关键是要放弃零和思维,认识到在多极化世界中,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中国一向主张对话协商解决分歧,中方代表早已经多次明确表态,愿意和各国保持有效沟通,这一点在安世半导体事件中已经得到体现。
欧盟若能抓住机遇,与中国建立更加稳定的合作关系,不仅有利于双方,也有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
特朗普承认自己"失去理智",或许可以看作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转折点。从盲目自信到认清现实,从强硬对抗到务实合作,这个过程虽然曲折,但方向是对的。
在国际关系中,理智永远比冲动更可贵,合作永远比对抗更可持续。这个道理,希望所有国家都能明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