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地产江湖里,光环和争议总是并存。
恒大、碧桂园、融创、万科的名字频繁出现在新闻里,掌舵者们成了时代的主角。
可在这个喧嚣的舞台上,有一个女人始终保持沉默。
她不频繁亮相,也极少接受采访。
直到那场“200亿分手费”的离婚新闻曝光,人们才突然意识到,原来中国房地产还有一位真正低调到极致的“女首富”。
![]()
她叫吴亚军,龙湖集团的创始人。
如今,她手握超过11万亩土地储备,银行账户上坐拥七百多亿现金。
她曾说:“财富不是运气,是时间和选择的结果。”
这句话,大概也是她一生的注脚。
01
吴亚军出生于1964年的重庆合川。
父亲在供销社上班,母亲是裁缝,家庭条件普通,但生活安稳,和那个年代许多年轻人一样,她在大学选择了理工类的机械制造。
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一家工厂,成为一名技术员。
那时的她,每天重复着画图、拧螺丝的工作。
生活安稳,却也平淡。
几年下来,她心底的焦虑越来越强烈。
“我不想一辈子就这样过。”她后来回忆。
![]()
于是,她在别人羡慕的铁饭碗面前,选择了辞职。
1988年,她进入《重庆晚报》,成为一名记者。
这段经历,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在跑新闻的几年里,她接触到了不同的企业、官员和商人,看到了经济发展的风向。
与其说那几年是职业的转折,不如说是她商业直觉的启蒙。
她学会了观察人,也学会了判断市场。
比起写新闻,她更想参与到那些变化之中。
02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
吴亚军看到了“建筑材料”的需求,便决定自己下海做生意。
她靠着采访时积累的人脉,从卖建材起步。
那几年,她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命运的拐点,来自一套房。
![]()
那是她在重庆买的第一套商品房。
房价不便宜,质量却一塌糊涂:交房延期、冬天漏风、夏天跳闸。
她去找开发商,对方态度冷淡。
那时她才意识到,在房子这件事上,消费者几乎没有话语权。
“我要做一个让人住得满意的房子。”她心里暗下决心。
1993年,她成立“重庆中科置业有限公司”,这便是龙湖地产的前身。
没有豪华背景,也没有强大资本,只有一股不服输的干劲。
![]()
吴亚军从一开始就不想挣快钱。
她要求工程师们从细节做起,从户型通风到电线布置,都必须反复推敲。
她常常拎着图纸在工地跑,对着施工人员一点点改方案。
“如果连自己都不想住,那就不配卖给别人。”
这是她给团队定下的第一条原则。
1995年,“龙湖花园”项目面世。
![]()
没有广告、没有明星代言,靠口碑在重庆迅速打响。
许多买房者向亲友推荐,甚至排队购买。
在那个卖方市场时代,龙湖的出现显得格外特别。
别人靠地段、靠关系、靠营销,她靠产品、靠体验、靠口碑。
龙湖花园的成功,为她赢得了第一桶品牌金。
吴亚军也由此确立了“品质第一”的路线,哪怕少赚一点,也要把产品做到最好。
03
2000年前后,中国房地产进入高速发展期。
外界的热度让很多开发商急着拿地、加杠杆、拼速度,但吴亚军依旧谨慎。
她不急于扩张,而是选择稳扎稳打,建立起完整的开发、施工、物业一体化体系。
她坚信,“稳”,才是企业能活下去的关键。
2003年,龙湖的第一个商业综合体:“龙湖时代天街”落地。
![]()
她敏锐地意识到,未来的城市发展不仅仅是住得好,还要生活得方便。
于是,“住宅+商业”的双轮驱动,成为龙湖区别于其他房企的核心战略。
2009年,龙湖地产在香港上市。
上市首日股价上涨13%,市值突破千亿。
那一年,吴亚军46岁,成为福布斯中国女首富。
2012年,吴亚军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原因是一桩离婚案,她向前夫蔡奎划拨了约200亿港元的股份作为分手费。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但很少有人去追问:这场离婚,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
事实上,这不仅是感情的终结,更是管理理念的分歧。
蔡奎曾是她的创业搭档,但随着公司壮大,吴亚军开始推进制度化管理,反对家族式运作。
当她要求公司杜绝裙带关系时,前夫坚持让家人留在集团任职。
两人的矛盾,就此爆发。
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她直接拍桌子:“公司要长大,就必须去掉人情关系。”
离婚后,蔡奎退出公司管理层,吴亚军彻底掌握龙湖。
她没有借机扩大宣传,也没有消费这场风波,只留下简单一句话:“我希望公司能更健康地活下去。”
04
吴亚军的财富从来不是爆发式的。
与许多房企的高杠杆不同,龙湖一直以“低负债”著称。
她宁愿放慢速度,也不轻易透支未来。
每一次拿地,龙湖都有严格的现金流测算,每一个项目,利润率必须可控。
截至2024年,龙湖集团土地储备总量超过11万亩,权益面积近5000万平方米,覆盖全国近40个城市。
![]()
更重要的是,龙湖的商业租赁、物业管理、长租公寓三大板块已经成型。
仅“天街”系列的年租金,就超过25亿元,龙湖账上现金超700亿,是少数能在地产寒冬中保持充裕现金的开发商。
2022年,吴亚军宣布卸任龙湖集团董事会主席,改任战略顾问。
外界以为她要退休,实际上,她只是选择换一种方式继续掌舵。
她在内部讲话中说:“企业到了一定规模,就不能靠一个人。”
在她看来,龙湖的体系已经成熟,不需要她再事事亲力亲为。
卸任后,她把更多精力放在公益和家族信托管理上。
早在2018年,她就已将部分股权转让给女儿吴竑怡,完成了“财富传承”的布局。
她从未公开谈论财富,也不喜欢“首富”这个称呼。
![]()
她更在意的是,企业是否健康、员工是否安心。
“企业的终极目标不是赚钱,而是持续。”
这句话,如今成了龙湖内部最常被引用的一句口号。
如今,龙湖依然稳居国内前十房企之列。
在债务危机席卷整个行业的今天,这份稳健尤为可贵。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