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戏”水长流 扬剧《郑板桥》喜提文华奖的“高光”背后

0
分享至

11月4日,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十八届文华奖获奖名单在重庆揭晓。由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创排的扬剧《郑板桥》脱颖而出,一举夺得我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项“文华剧目奖”。先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再获全国“文华奖”,这不仅是扬剧《郑板桥》的高光时刻,更是扬剧有戏的见证!





双手轻按衣袍下摆,步履不急不缓,欠身颔首致谢观众,这段扬剧《郑板桥》扮演者李政成的谢幕视频在社交网络上火了,网友盛赞:眼神里都是戏!的确,连谢幕都这么讲究,这是《郑板桥》问鼎全国奖的底气——耐得住磨才能经得了打!



好剧是磨出来的。磨剧,“磨”的是剧本的深度、舞台的表现力,是作品对现代观众审美的适应能力。扬剧《郑板桥》从诞生之初就是磨出来的并且必须是高配——主演李政成、编剧罗周、导演韩剑英。国内顶尖主创加持,每一次排戏就是“抠细节”“挑刺”。李政成说,“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都要跟人物贴。”从剧本的数易其稿,到舞台呈现的反复打磨,扬剧《郑板桥》火了。自2023年首演以来,历经六十余场全国巡演的打磨与检验,足迹遍布北京、上海、香港、杭州等多地,观众爱上了郑板桥的亲民、唱腔的细腻和舞美里“画轴”的写意。问鼎全国奖,扬剧《郑板桥》实至名归。



戏火剧才能活。《郑板桥》的成功是扬剧“活”在舞台上的缩影。面对演出范围变窄、青年观众变少、演出队伍变小的现象,近年来,扬剧走出了一条守正创新之路。一方面,扬剧深挖地方文化、扬州故事,将郑板桥、史可法、鉴真等一位位青史留名的人物搬上扬剧舞台,在继承传统扬剧艺术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和表现手法,让扬剧有人气;另一方面,扬州立足重大题材推进文艺创作生产,出台《扬州市优秀文艺成果奖励办法》等扶持政策,让文艺创作有沃土。此外,在文艺创作生产中,扬州还通过推动市县各级文艺创作单位合作,实现跨区域、跨级别、跨体制的资源整合,融合发展,为扬剧发展扩空间。守正守得巧妙,创新创得时髦;创作环境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及时更新,扬剧才能继续“活”在时代舞台上。



戏剧的生命力,在于一代代人的接续。于扬剧本身而言,扬州史上首批扬剧本科生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后,成为新生力量。扬剧史上首位研究生王紫薇刚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学成归来,便有机会执导扬剧小剧场剧目,为扬剧注入了新鲜血液。于扬剧观众而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小剧场看扬剧,观众不分地域、不被语言束缚爱上《郑板桥》。人气带“活”了扬剧,站上更高舞台,“戏”水长流,扬剧有戏。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陈文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扬帆手机频道 incentive-icons
扬帆手机频道
扬州广播电视总台手机频道
17868文章数 592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