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策勒县固拉合玛镇阿克依来克村的水稻田里,两台收割机在金色稻浪中忙碌作业,饱满的稻穗被快速采收,丰收的喜悦弥漫在空气中。村民阿卜杜热伊木·苏来曼站在田埂上,望着不断运出的稻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片承载着希望的稻田,见证了他从盐碱地承包者到丰收者的华丽转变,也成了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生动实践。
![]()
2022年底,阿卜杜热伊木·苏来曼主动站了出来,承包了村里47亩闲置的盐碱地。当时,这片土地盐碱化问题严重,作物难以存活,周边不少人劝他放弃,认为在这样的土地上种庄稼无异于“白费力气”。然而,阿卜杜热伊木·苏来曼却有着坚定的信念,他深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他坚信,只要肯钻研、敢尝试,盐碱地也能长出好庄稼。这份勇气和决心,让他成为这片荒芜土地的开拓者,也为村庄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面对盐碱地改良和种植技术的重重难题,阿卜杜热伊木·苏来曼没有退缩。他积极参加镇、村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同时,他还频繁向农技专家请教,将专家们的建议一一记录下来,反复实践。在不断地摸索中,他逐渐掌握了盐碱地种稻的门道。从土壤的深耕松土,到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从选用耐盐碱、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到科学管控水肥、精准防治病虫害,每一个环节都精心操作。三年来,他持续深耕盐碱地改良,种植技术日益娴熟,为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阿卜杜热伊木·苏来曼的成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他感慨地说:“从土壤改良到灌溉设施完善,再到农业技术指导,每一步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帮助。”特别是水稻需水量大,村里积极帮他解决灌溉问题,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今年,他的47亩稻田总产量达40吨,较去年的12吨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这一丰硕的成果,不仅是他个人辛勤付出的回报,更是政策扶持与个人努力完美结合的体现。
阿卜杜热伊木·苏来曼的成功,成为阿克依来克村村民勤劳致富与政策扶持同频共振的生动写照。村党支部书记胡杜依木拜尔迪介绍,村里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村民增收的核心抓手,积极鼓励村民盘活闲置土地。为种植户提供政策咨询、技术培训、基础设施保障等全方位支持,让村民能够安心发展产业。下一步,村“两委”将以阿卜杜热伊木·苏来曼为榜样,进一步推广盐碱地改良和高产水稻种植技术,带动更多村民参与进来,让更多闲置土地释放效益,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金色稻田里的累累硕果,是丰收的见证,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阿克依来克村村民用勤劳的双手和敢闯敢试的精神,让昔日的“不毛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他们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新篇章,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像阿克依来克村这样的村庄,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作者:艾散江·伊卜拉伊木、耿国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