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抵达中国,这位俄政府二号人物此次访华还带来一个好消息,美元和欧元在俄中贸易结算中的份额已降至“统计误差”水平。
这是一个信号,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博弈,中俄在“去美元化”这条路上,终于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
这背后不只是两国之间的交易方式发生了变化,更反映出国际金融格局的一种潜在转向,美元的“光环”还在,但中俄用事实证明,它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
![]()
中俄换币结算的十年转弯
十年前中俄做生意讲究实用,基本都得用美元,那时候不管是买能源还是卖设备,只要是跨国交易,美元就是绕不过去的通行证。
谁也不会觉得这有什么问题,毕竟全球市场几乎都这么用,图的就是方便和稳定,可2014年以后俄罗斯心态变了,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俄罗斯在金融领域遭到了西方的严重打击。
俄方被踢出SWIFT系统的威胁逐渐浮出水面,美元资产遭冻结、跨境支付被限制,这些事变得不再只是理论上的风险,而是眼前的现实。
![]()
俄罗斯意识到继续依赖美元,等于把国家经济命脉交给别人掌控。
中国同样也不是第一次碰到类似问题,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持续多年,尤其在高科技、金融监管等领域的不确定性,早就让中国注意到美元体系的不稳定性。
于是,两国都有意开始尝试把贸易往本币结算上引。
![]()
但这个过程并不轻松,一开始人民币和卢布的结算比例很小,银行系统、汇率机制、支付平台都不太灵活。
但双方没有急着求快,而是一步步解决技术问题,签掉一批又一批本币互换协议,建立多层次合作平台,虽然外界关注度不高,但这条路径从没停下。
经过几年调整,到2020年左右美元结算的占比已经明显下降,本币比例一点点抬头,欧元也被拉来“过渡一下”。
![]()
这不是“去美元化”的终点,但已经走上了独立结算的正轨,中俄在这条路上并非突击,而是早早就开始铺路,等时机成熟。
俄乌冲突让“去美化”不再只是愿望
中俄换币结算的节奏原本是稳中有进,但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一切突然提速了。战争本身带来的地缘政治影响固然重大,但对俄罗斯来说,真正“断流”的是金融系统。
西方国家很快就把俄罗斯多家主要银行排除出SWIFT,冻结了大量海外资产,还限制了关键金融机构的交易权限,这相当于直接切断了俄罗斯的国际支付大动脉。
![]()
这时俄罗斯没得选了,继续使用美元和欧元,不只是难而是几乎不可,这时候和中国的本币结算就不再只是“备用方案”,而成了主渠道。
能不能快速搭建出一个不依靠西方体系的结算网络,变成了关乎俄罗斯经济生死的事。
中国这边继续推进人民币支付系统的建设,中国在跨境支付系统CIPS上的布局早已开始,在这时派上了用场。
![]()
这个系统虽然还无法完全替代SWIFT,但在中俄这样的双边贸易中,已经足够稳定和高效。
从那之后,中俄之间的人民币和卢布结算比例开始大幅上升,俄罗斯企业开始习惯直接用人民币定价、用人民币结算,中国的出口商也不再过分依赖美元。
随着配套机制的完善,双方在能源、机械、农产品等多个领域的本币交易都开始常态化。
![]()
米舒斯京这次访华时,公开表示美元和欧元在中俄贸易中已经“低到统计误差”,这是数据所显示的现实。
换句话说,过去几年中俄之间在金融体系上的“分家”已经完成,至少在双边层面,美元不再是必须品。
这场转变的背后,其实折射出的是西方制裁政策的双刃剑效应,本想封锁俄罗斯,结果却让它彻底对美元死心;而中国,也在这过程中验证了自家金融系统的可靠性。
![]()
这种被迫与主动交织的过程,加快了全球金融秩序的局部松动。
人民币走出去
俄中之间的本币结算,绝对不只是两国之间的事情,这背后牵动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过去几十年,美元在全球贸易和金融中的主导地位几乎无可动摇,但这种优势也建立在一个前提上,大家都觉得它稳定、可信、不会随意被用作政治工具。
![]()
但近几年,从伊朗到阿富汗再到俄罗斯,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这个前提并不牢靠,而中俄的本币结算成功,给了很多国家一个现实的选项。
特别是那些和西方关系复杂、又依赖对华贸易的国家,比如伊朗、委内瑞拉,或者一些东南亚和中东国家,他们看到了中俄能绕开美元体系,自己也不是没有可能。
中国提前搭建好了基础设施,CIPS系统目前已经吸引了不少国外银行加入,人民币清算行网络也覆盖到了亚非拉多个国家。
![]()
在技术、法律、汇率机制等方面,中国都在做长远准备。
当然,人民币要成为全球主流货币还有很长的路,但至少在中俄贸易这个体量庞大的场景中,人民币已经证明了自己可以承压,也能提供稳定的支付功能。
而俄方也不再把欧元当成“替代美元”的选项,而是更愿意依赖与中国的金融合作。
![]()
米舒斯京此行的表态不只是讲给中方听的,也是给外界一个信号,在美元之外,确实有别的路径可以走。
这场“去美化”的进程,并不是要彻底推翻美元体系,而是要让世界多一种选择,人民币的国际化,就是在这种现实需求推动下,一步步拓展自己的空间和影响。
结语
米舒斯京来华带来的“好消息”,是中俄合作的一次阶段性成果,也是国际金融秩序变化的一个缩影。
![]()
中俄用实际行动证明,哪怕不依靠美元,也照样能做成生意,而且能做得稳定、高效。
这不是谁想挑战美元,而是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早晚会有风险,而“去美化”,说到底就是在为自己留条后路。
国际金融的重心不会一夜之间转移,但局部的变化会在关键时刻发挥大作用、
![]()
中俄走出的这条本币结算路径,也许会成为其他国家参考的模板,而人民币在这个过程中,正一步步从“区域货币”向“国际选择”靠近。
参考资料
俄总理:美元和欧元在俄中贸易结算中的份额已降至统计误差水平 2025年11月3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俄总理米舒斯京抵达中国,将与中方讨论深化人文领域合作等议题 2025-11-03 北京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