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今日开市普跌,但大盘强势翻红,展现了A股的韧性。
其中,新能源赛道的表现最为抢眼。
储能电池ETF(159566)涨4.74%,新能源ETF易方达(516090)涨3.2%;从年内表现来看,储能电池ETF(159566)上涨66.79%,新能源ETF易方达(516090)上涨51.04%。
![]()
都说AI的尽头,是电力。
处于全球能源转型与AI算力爆发的交汇点上,新能源电池、储能行业正经历着价值重估的历史性时刻。
这个曾经被视为强周期性的行业,如今正凭借其在AI电力保障、能源安全、电网稳定性等方面的不可替代性,蜕变为具有长期战略价值的核心资产。
01、AI时代的能源基石
根据国家能源局及第三方机构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数据,全球储能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全球锂电储能装机量达170GWh(同比+68%),海外增速(74%)高于国内(61%)。
增长的驱动因素很多,不过AI以及和AI相关的领域,是最受关注的。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预计达1800TWh,到2030年可能增长至2800TWh。单个AI算力中心的功率密度从传统的5-10MW提升至50-100MW,对电网构成巨大需求。
为保障AI算力中心的稳定运行,储能系统已经从"可选"变成"必选"。
例如,备用电源替代传统的柴油发电机,提供零秒切换;削峰填谷,降低用电成本,缓解电网压力;功率支撑,提供瞬时功率补偿,保障电能质量。
预计到2026年,AI数据中心将为美国储能市场贡献34GWh的新增装机需求。
有研究机构基于AI算力增长,计算出储能需求预测,具体如下:
2025年:AI数据中心配套储能需求8-10GWh
2027年:增长至25-30GWh
2030年:预计达到80-100GWh
这大概会为储能行业,带来年均40%以上的增量需求。
同为大力发展AI技术的国家,中国在这方面也积极布局。
政策面上,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直至2030年的"AI+能源"发展设定了清晰目标和路径,是指导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企业面,国网浙江电力探索绿色算力与AI应用深度融合,打造PUE低至1.13的绿色数据中心,并落地了AI远程安全督查等50个应用场景;
国网山西电力上线"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市场综合服务"场景;
广东电网等机构启动一批AI与电力融合的科技项目,研究方向覆盖AI调度决策、储能协同优化、分布式光伏预测等,为未来应用进行技术储备。
02、硬实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的实力,在全球都是较为强劲的。
以储能行业为例,2025年1-9月,中国储能系统新增出海订单达45.2GWh,同比增长131.75%,覆盖欧洲、中东、亚太、美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龙头企业阳光电源,前三季度储能系统出货量29GWh,其中海外发货占比高达83%;宁德时代储能电池出货量持续高速增长,成为业绩关键驱动力。
体现到企业业绩上,阳光电源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664.02亿元,同比增长32.05%;净利润118.81亿元,同比增长56.34%。储能业务成为最大亮点,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105%,超逆变器成第一大业务;
宁德时代2025年前三季度储能电池收入占比提升至28%,毛利率显著高于动力电池;比亚迪储能业务全球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在欧洲、美国等高端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
国轩高科储能电池占比达30%;逆变器及PCS环节中,固德威、锦浪科技等公司储能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80%,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2025年下半年以来,市场风格有从纯粹的AI概念,向实实在在的AI基础设施方向扩散的迹象。作为AI算力的能源保障,储能行业成为资金关注的其中一个重点。
有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公募基金对储能板块的配置比例环比提升1.8个百分点,北向资金增持储能概念股85.2亿元,保险资金也加大了对储能电站等基础设施项目的直接投资。
最近20日,超过5.39亿元净流入储能电池ETF(159566),使得该ETF的总规模达到21.43亿元,成为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储能相关ETF。
03、确定性
AI对于电力的巨大需求,对全球新能源行业、储能行业,都是大利好。
具体到中国方面,还有一些额外的利好。
首先是国家规划层面,新的"十五五"规划草案,明确将新型储能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到2030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50GW左右的目标。相较于"十四五"末的约50GW,意味着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5%。
具体到政策支持,2025年实施的容量电价机制,要求独立储能电站享有容量电费收益,预计项目全投资收益率可提升至7-8%,显著改善了储能项目的经济性,为储能商业模式带来深刻变化。
各地方政府对新建新能源项目配储要求不断提高,且更加注重储能质量。如合肥市拟要求新建分布式光伏按装机容量50%-100%配备储能,持续时间2小时。
浙江省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方案设定了增量项目竞价上网的电价上限,推动储能通过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获得峰谷价差、辅助服务等多元化收益。
这些政策,为新能源板块、储能板块的未来增长,注入更多确定性。
横向与其他新兴科技板块相比,储能行业也具有更高的确定性、更清晰的商业模式。
这些特点,有助于市场重新评估储能行业的价值。
当前储能企业的市盈率区间,大多维持在20-25倍,处于历史中等水平。PEG方面,储能板块平均PEG约0.8-1.2,低于AI算力板块平均PEG(约1.2-1.5)。
考虑到储能行业未来三年有机会达到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以及若按DCF估值模型,在永续增长率3%、折现率9%的假设下,优质储能企业的合理估值区间在25-30倍,板块目前的估值水平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和吸引力。
04、结语
总体而言,新能源行业、储能行业,都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拐点上。
它们一头连着能源革命,另一头连着数字革命,这种独特的定位使其具备了罕见的成长确定性:
与那些还在烧钱阶段的人工智能应用公司不同,储能企业已经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和可观的利润;
与那些估值高高在上的新兴科技公司相比,储能板块的估值显得亲民。
无论AI的未来如何演变,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它们都需要大量的、可靠的电力支持。
这个需求,新旧能源企业都会获利,但新能源企业、储能企业,更多地代表了能源的未来趋势。
当然,任何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都伴随着风险,储能行业也不例外,技术路线的风险、产能扩张过快的风险,以及政策变动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都可能影响行业的发展节奏。
综合产业前景、政策支持、市场偏好,同时平衡风险和收益,有三个细分方向的质地相对较好:
首先是储能系统集成龙头。这些企业能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在品牌、技术、渠道方面都建立了护城河,最能享受行业增长的红利。
其次是海外市场布局领先的企业。欧美市场的储能项目收益率更高,需求持续旺盛,已经在这些市场建立优势的企业有望获得超额收益。
最后是新技术的引领者。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技术虽然在主流市场还不占优势,但在特定应用场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相关企业具备更大的增长弹性。
这些企业的集合,可以体现在一些行业指数中。
如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覆盖储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包括电芯制造、系统集成及配套设备等。主要成份股涉及阳光电源、亿纬锂能、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英维克、科达利等企业,集中于新能源电池与储能技术方向。
储能电池ETF(159566),跟踪的正是该指数。
另一同类ETF--新能源ETF易方达(516090),则布局更广泛的新能源产业链,涵盖锂电、光伏、风电、水电、核电等领域。其成份股包括宁德时代、阳光电源、亿纬锂能、隆基绿能、华友钴业等多家头部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的综合费率为0.2%,在同类产品中处于较低水平。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