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工厂区的深处,一个需要进入检修的反应釜前,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做准备。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场多了一位“电子安全员”——布控球。这个看似简单的设备,正在改变有限空间作业“生死由命”的传统困境。
1.致命空间:每处细节都关乎生死
有限空间,这个听起来专业的名词,实则是工厂里的“隐形杀手”。在这些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危险往往悄然而至。
有毒有害气体是首要威胁。在化工园区,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可能在有限空间内积聚。检修人员一旦进入,短短几次呼吸就可能导致中毒昏迷。某化工厂安全总监坦言:“在过去,每次有限空间作业都像在走钢丝,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
易燃易爆环境同样致命。油罐、储气罐等设备内,易燃蒸汽可能达到爆炸浓度。一个微小的静电火花,就足以引发灾难性后果。
![]()
布控球厂区有限空间特殊作业场景下安全布控
更隐蔽的是缺氧风险。在发酵池、地下管道等场所,氧气含量可能在不经意间降至安全值以下。工人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就会窒息,连呼救的机会都没有。
传统的安全监管方式在这些风险面前显得力不从心。依赖老师傅的经验判断,或是几个固定摄像头,总会有遗漏的盲区。一位从业二十年的安全员感慨:“人总会疲劳,摄像头也有死角,而事故往往就发生在这些监管的缝隙中。”
2.从“被动看”到“主动管”的跨越
供电局的创新实践,为这个行业难题带来了突破性的解决方案。他们将传统的被动监控升级为主动式的智能监管,创造性地建立了“暂停-确认-放行”的安全管控流程。
这个流程就像一位严格的裁判,在作业的每个关键节点都要“吹哨”检查。
在实际操作中,布控球展现出惊人的灵活性。作业开始前,工作人员会带着这个“智慧之眼”对作业现场进行360度无死角拍摄。通过高清画面,安全监管人员可以清晰地检查通风设备是否正常运转、防护装备是否佩戴规范、周边环境是否存在隐患。
“有一次,我们在作业前的布控球画面中发现,准备进入储罐的检修人员安全带系挂方式不正确。”某供电局监控中心负责人回忆道,“通过即时叫停和纠正,很可能避免了一起高空坠落事故。”
在作业过程中,布控球的监控更是细致入微。它能实时捕捉作业人员的每一个动作,一旦发现违规操作或新的风险因素,监控人员立即启动“暂停”程序,待问题解决确认安全后,才允许继续作业。
3.成效显著:数据背后
自2025年以来,供电局开展1200余次特殊场景监控,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涉及场景的高等级违章降幅达到了70%。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可能发生的事故被成功避免。
在一次真实的有限空间作业中,布控球系统展现了它的价值。监控人员通过实时画面发现,一名作业人员的防毒面具密封条出现松动。虽然当事人尚未察觉异常,监控中心已立即发出预警。事后检测证实,作业空间内的有毒气体浓度确实超标。“如果没有布控球的及时预警,后果不堪设想。”现场负责人事后心有余悸地说。
更重要的是,这种智能监管还带来了效率的提升。虽然作业前的安全检查时间有所增加,但由于大幅减少了事故导致的作业中断和返工,整体工作效率反而得到提升。工人们也表示,在这种全方位保护下作业,心理压力减小了,能够更专注地完成工作。
4.广泛推广:各行业的安全守护
供电局的成功经验正在各个行业领域产生示范效应。从化工厂区到机械制造,从矿山作业到城市建设,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控正在迎来一场智能化变革。
在化工领域,布控球在储罐清洗、反应釜检修等作业中大显身手。它能实时监测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变化,及时预警有毒物质泄漏,为作业人员筑起第一道防线。
在机械制造行业,地下管网、设备内部的检修作业同样危机四伏。布控球的全方位视角能够发现肉眼难以察觉的机械伤害风险和物体打击隐患。
而在矿山作业中,布控球更成为井下作业的“守护神”。在复杂的矿井巷道内,它不仅能监控作业安全,还能实时感知通风状况和地质条件变化,预防瓦斯爆炸和坍塌事故。
某大型化工集团安全部门负责人表示:“引入布控球系统后,我们的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率下降了近八成。这不仅是数据的提升,更是对员工生命安全的最切实保障。”
![]()
布控球厂区有限空间特殊作业场景下安全布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