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秋来只怕雨垂垂,甲子无云万事宜。获稻毕工随晒谷,直须晴到入仓时。”范成大笔下的秋收智慧,在八闽大地化作触手可及的鲜活图景。
![]()
图源:漳州文旅
![]()
当晨雾漫过闽西土楼的飞檐翘角,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福建的秋日便从环形土楼的顶层开始铺展——龙岩永定初溪村集庆楼的屋檐下,数百个竹簸箕如彩色灯笼般悬垂,艳红辣椒堆出尖顶,金黄玉米颗粒分明,橙黄南瓜切成半月状,绛红枣子裹着晨露,从三楼到一楼层层叠叠垂落,阳光斜照时,红的更艳、黄的更亮,在灰褐色土楼墙面上投下斑驳光影,构成全国最大的环形“空中晒秋画卷”。
![]()
![]()
图源:永定新闻网
走进三明尤溪桂峰村,家家户户已将晒匾摆开:窗台边的竹匾里,翠绿豆角与紫茄相间,石阶上的竹席上,雪白盐渍萝卜与橙红柿子相邻,甚至连门楼的斗拱间都架着木架,晾晒着金黄的稻穗。
![]()
“晒秋”是桂峰人民的日常生活习俗,也是他们劳作的“艺术”,多彩的作物如同一块调色板,任由桂峰人民在山间、田地、房屋上“作画”,为这片安逸的村庄披上别样的斑斓外衣。
![]()
![]()
图源:绿都三明
在永安青水畲族乡柯山村,木质房屋沿山势层层升高,屋顶的晒架上,稻谷堆成小山,辣椒、玉米如瀑布般垂落,远远望去,整座村落像被泼上了金红两色颜料,这处古村落的轮廓在秋日里愈发鲜明,尽显“金风飒飒动秋光,万里田畴尽染黄”的壮阔意境。
![]()
![]()
图源:今日永安
在福州永泰的光荣村,每年的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农户们就会进行柿子采摘与柿饼制作,此时也是永泰晒秋黄金季。大大小小的柿饼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摆放在竹架上,空气中弥散着甜蜜的气息。
![]()
![]()
图源:大美永泰
![]()
晒秋的演变,是闽地先民顺应自然、改造生活的生动史诗,大致历经三个阶段的迭代升级。
第一阶段为“求生避险”的生存智慧。宋元时期客家先民南迁、畲族先民定居闽山深处后,面对“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局限,既无平原晒场,又逢秋雨频繁,只得“靠山吃山”创造晾晒空间:永定客家古村在土楼走廊架起竹制晒台,离地三尺防潮;畲族山寨在山坡上搭建分层木架,下层晒耐潮的红薯干,上层晒易受潮的稻谷。
![]()
图源:福建交通
清晨天刚亮,村民便背着竹筐爬上木架,将作物均匀摊开,正午阳光最烈时,又用木耙反复翻动,傍晚再匆匆收进竹篓,竹匾里的每一粒谷物,都是冬日之需,寄托着对来年再次迎来五谷丰登、满载而归的美好祈愿。
![]()
图源:文旅龙岩
第二阶段是“文化与传统习俗”的形成。明清至近代,晒秋逐渐从单纯农事活动升华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仪式。永定土楼的环形晒场成为村民集中晾晒场所,秋收后会选定特定日期,各家各户统一将雕花晒架搬至场中,架上摆放着染成红色的糯米、串成串的腊肉,还用谷物拼出“五谷丰登”等吉祥字样。
![]()
图源:@ktly
尤溪桂峰村村民在晒场劳作时,会结合农事活动开展文化传承,一边翻动稻谷,一边讲解传统家训,竹耙划过晒席的“沙沙”声与家训讲解声相互交融。这一时期,晒具制作工艺显著提升,竹匾边缘刻上吉祥花纹,木架上雕着花鸟图案,收粮的竹筐也编出“福”字纹样,让晒秋活动更具传统仪式特色。
![]()
![]()
图源:绿都三明、@超级无敌美少乳-
第三阶段迈入“文旅融合”的品牌新生期。进入21世纪,这一古老习俗在保护中创新,长出“视觉翅膀”:2016年尤溪桂峰村首办晒秋节,村民在古宅墙面架起巨型晒匾,用万粒谷物拼出“桂峰晒秋”四个大字,远远望去如一幅立体油画。
![]()
图源:福建微尤溪
2022年该节庆入选全国丰收节庆特色活动后,永定土楼更是打造“四季晒景”——春日晒翠绿笋干,夏日晒紫黑杨梅干,秋日晒五彩五谷,冬日晒酱红腊肉,土楼的环形墙面成了 “四季调色盘”。
![]()
图源:中国新闻网@郑瑜琳
永安柯山村则更具巧思,在畲族传统木屋的窗棂上,用红辣椒、黄玉米拼出畲族图腾,游客可亲手将谷物装进竹匾,体验“晒秋作画”。
![]()
图源:今日永安
在宁德陈峭村、常源村的古厝巷弄间,“秋晒”景观悄然呈现:屋檐下挂满金黄玉米、火红辣椒,晒场铺满地瓜米、南瓜丝,构成一幅五彩斑斓的丰收画卷。
![]()
![]()
图源:宁德广播电视台
![]()
簸箕里晾晒的不仅是五谷,更是闽地百姓对生活的美好祈愿——桂峰村的老人会在晒匾角落摆上红色茱萸,祈求家人安康;永定土楼的孩童们,会偷偷在谷物拼成的“福”字里,塞进一颗自己摘的野柿子;柯山村的畲族妇女,则将绣着凤凰的布巾盖在晒谷的竹匾上,让畲族的祝福随谷物一同晾晒。
![]()
图源:三明都市网
这份期盼,正通过晒秋化作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南平政和县念山村的晒秋季,稻田边晒架上金黄稻谷与五彩气球交相辉映,国庆假期日均吸引千名游客前来打卡。年轻人举着手机拍摄“晒秋+稻田”的美景,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阅读量超500万;永安柯山村国庆期间,游客亲手晾晒的畲药、谷物伴手礼成为社交媒体的“爆款”;培田古村落将晒秋与手工艺融合,游客能在晒场学习编织竹匾,带走自己晾晒的米糕。
![]()
图源:今日永安
从土楼屋檐垂落的五彩簸箕,到畲村石阶上流动的金黄稻穗,福建晒秋早已超越农俗本身。它是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的农耕文明活态画卷,是文化自信的视觉表达,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当阳光洒在每一粒谷物上,那些闪耀的不仅是劳动的荣光,更是八闽大地生生不息的活力与希望。
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
fjlygroup
畅游八闽平台
cybmflxx
厦门文旅
漳州文旅
绿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时福建
ssfj2023
![]()
![]()
![]()
转载请标注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