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走在菜市场,总能闻到一股甜糯的板栗香气,惹得人直咽口水。这个季节正是板栗成熟上市的时候,不仅好吃,还是中医眼中的“肾黄金”。秋冬吃它,能把一身阳气、精气都养足,真是再合适不过。
板栗生吃补肾气
中医认为,栗子入脾、肾经,主要作用是益气健脾,补肾强筋。
小儿肾精未盛,脚弱无力,三、四岁尚不能行步,可在医师指导下取生栗子食用;成人肾虚腰膝无力,将栗子风干,每日空腹嚼食7个,再喝猪肾粥,坚持食用一段时间可见效。
很多人觉得生栗子不好消化,其实方法对了,它的补肾效果比熟栗子强。
注意,是“细嚼慢咽”,一定要嚼到糊状才吞。这样栗中的淀粉充分被唾液分解,才不会胀气。
熟吃健脾胃,养骨骼
栗子熟食后,它的药性也发生了变化——从“补肾”偏向“健脾养胃”。
中医认为,脾虚则难以运化水液而致泄泻,板栗健脾养胃,可缓解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腹泻,故《本草纲目》有云“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说明栗子能治内寒腹泻。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者相辅相成。脾胃好了,后天化生气血的能力强,肾才能受养,精气才能充盈。
栗子熟吃后,既补肾气,又健脾胃,对防止骨质疏松、腿脚无力、腰痛有很好效果。
板栗中富含淀粉、蛋白质,还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对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等疾病有益处。此外,板栗还含有丰富的核黄素,有利于缓解口腔溃疡。
药膳推荐
日常生活中,板栗的做法各式各样,下面为大家推荐2款适合深秋进补的板栗汤粥方,以供参考。
板栗茯枣粥
材料:板栗肉50克,茯苓12克,大枣10个,大米50克,盐或白糖适量。
做法:茯苓研细,大枣去核。大米淘净加水煮沸后,下大枣、茯苓、板栗,煮至粥熟,用少许盐或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补肾健脾燥湿,适用于脾肾亏虚所致的足踝浮肿、纳呆腹胀、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大便溏薄、小便频数等症。
板栗猪骨补肾汤
材料:板栗肉100克,猪骨250克,杜仲20克,桑寄生20克,盐、姜片、葱段适量。
做法:猪骨剁成块,焯水备用。将板栗肉、猪骨、杜仲、桑寄生、葱、姜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煲1~1.5小时,肉熟汤成,起锅时用少许食盐调味即成。
功效:补肾强筋健骨,适合于肾虚腰膝酸软、小便频数等症。
三类人群慎食板栗
板栗甜糯可口、味美香甜,但食用板栗,无论生熟,皆应适量。尤其以下3类人群,更应浅尝辄止,切莫贪吃。
01
糖尿病患者。板栗中淀粉含量较高,进入身体后会转化为葡萄糖,导致餐后血糖升高,不利于血糖稳定。
02
便秘人群。板栗中水分含量低、淀粉含量高,容易加重便秘,导致排便更加困难。
03
胃肠道疾病患者。板栗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生吃难以消化,熟食又易滞气。因此,患有胃肠溃疡等疾病或平素脾胃虚弱的人要慎食板栗。一岁以下的儿童,肠胃发育不全,脾胃尚虚,也不应多食板栗。
来源:养生中国
【版权说明】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无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