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美贸易战按下暂停键,美国才顿悟:中国令美忌惮的,并不是经济

0
分享至

当唐纳德·特朗普在2025年重返白宫,这场被《华尔街日报》称为"21世纪经济冷战"的中美贸易冲突,以更激烈的姿态进入第三阶段。

这场始于2018年的经贸摩擦,在2025年演变为涵盖关税战、科技战、资源战的复合型对抗,其影响深度与广度远超市场预期。



关税战的极致升级

2025年的中美贸易战,已从最初的关税摩擦升级为覆盖多领域的复合型对抗。新年伊始,美国商务部率先发难,对2800余项对华商品加征10%惩罚性关税,涵盖智能手机、工业机器人等高端制造领域。4月,美方单方面将税率推高至145%,这一数字创下现代国际贸易史最高纪录,直接引发全球供应链震荡。

中国的反制迅速且精准。针对美国农业和航空业的核心利益,中方对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及波音客机加征125%关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农产品期货单日暴跌12%,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量同比锐减68%,中西部农场主破产率同比上升37%,爱荷华州的大豆库存积压量突破历史峰值。波音公司更是遭遇重创,中国航司取消200架客机订单,导致公司年度营收预期减少47亿美元,CEO在季度财报会上坦言“面临成立以来最严峻的中国市场危机”。

关税战的反噬同样冲击美国制造业。通用汽车因中国零部件断供,被迫关闭密歇根州3条生产线,导致1.2万名工人临时失业。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在第二季度跌破50荣枯线,降至47.2的低位,显示行业陷入收缩。



与此同时,美国通胀压力陡增,7月通胀率升至4.2%,创2008年以来新高,10年期美债收益率曲线出现2008年后首次倒挂,标普500指数波动率指数(VIX)持续维持在25以上的高危区间。

稀土牌与科技战

真正让美国意识到差距的,是贸易战延伸至关键资源和科技领域的对抗。4月中方实施的稀土出口管制,成为压垮美方的重要一根稻草。稀土作为高端制造业和军工领域的关键材料,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绝对优势——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中国稀土加工技术领先全球15-20年,全球90%以上的稀土分离提纯产能集中在中国。



管制实施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F-35战机生产进度延迟3个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电池模组供应出现20%缺口,五角大楼不得不紧急调整武器装备交付时间表。

美国试图启动本土稀土产能应对,但现实并不乐观。加州芒廷帕斯稀土矿虽已重启,但由于缺乏成熟的分离提纯技术,其生产成本较中国高出40%,且年产量仅能满足美国本土需求的15%。波士顿咨询公司测算,美国若要重建完整的稀土产业链,需投入2500亿美元,耗时至少10年。



10月贸易战再度升级时,中方祭出“稀土禁运令”,将雷神技术、洛克希德·马丁等5家美国军工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直接触动美方国家安全神经。

科技领域的竞争更凸显双方实力的此消彼长。华为鸿蒙系统在2025年全球移动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突破18%,超越苹果iOS跻身全球第二;比亚迪电动车单月销量首次超越特斯拉,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提升至22%;大疆无人机继续垄断全球消费级市场,占有率高达82%。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报告指出,中国在5G基站部署、量子通信卫星等领域已形成代际优势,截至2025年三季度,中国5G基站数量达386万个,占全球总量的65%,而美国同期仅为52万个。

产业链与全球布局

贸易战的持续,加速了全球产业链重构,也让中国产业链的完整性优势充分显现。2025年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升至29.7%,在光伏、动力电池、特高压设备等14个领域形成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闭环。以动力电池为例,中国不仅掌控全球60%的锂资源开采权,还占据负极材料、电解液等核心零部件80%以上的产能,这种全产业链优势让美国企业难以替代。



与中国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困境。美国商务部统计显示,2025年美国本土制造业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63%,大量消费品和工业零部件依赖进口。在芯片领域,尽管美国推出《芯片与科学法案》扶持本土产业,但全球芯片产业链中,中国仍占据封装测试环节70%的份额,且在中低端芯片生产领域具备成本优势,美国试图将芯片产业链迁回本土的计划进展缓慢。

中国在全球市场的战略布局,进一步削弱了美国的博弈筹码。2025年前三季度,中美双边贸易额虽仍达17.37万亿元,但中国对东盟、欧盟的贸易占比已分别提升至16.3%和15.8%,东盟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倡议吸引15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中欧班列2025年上半年开行量突破8000列,同比增长45%,中亚班列带动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增长62%。



在区域地缘经济中,中国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中东地区,中国成功斡旋沙特与伊朗复交,推动巴以达成临时停火协议,重塑中东地缘格局;拉美地区,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巴西、智利等国最大贸易伙伴,秘鲁钱凯港、巴西里约热内卢港等基建项目带动区域贸易额增长31%,而美国在拉美市场的份额从2018年的28%降至2025年的19%。

金融领域,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升至3.8%,创历史新高,中国持有美债规模虽降至7564亿美元,但4月中国央行暂停购债时,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单日飙升23个基点,显示市场对美债流动性的依赖。



停火后的反思

此次贸易战暂停,被《金融时报》称为“戴着镣铐的妥协”,但也让美国学界和商界开始重新认知中国的实力。布鲁金斯学会在最新报告中指出,2025年的中美关系已从简单的贸易纠纷,演变为涉及产业链、技术标准、国际规则的制度性竞争。中国展现的战略定力,并非源于短期的经济刺激,而是长期积累的产业链韧性、技术创新能力和全球布局眼光。

这场对抗也暴露了美国自身的结构性问题。制造业空心化、基础设施老化、产业链碎片化等问题,让美国在与中国的长期博弈中力不从心。



高盛集团分析显示,若贸易战持续至2026年,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将突破5%,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可能降至1.2%。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开始呼吁政府重启对华务实合作,美国商会2025年10月的调查显示,68%的美国企业反对继续加征关税,认为“对华脱钩将导致美国失去全球最大市场”。

全球产业链的重构进程,正以超出预期的速度推进。中国在保持产业链完整的同时,加速向高端制造升级;美国则试图重建本土产业链并拉拢盟友形成“供应链联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已超越贸易范畴,成为两种发展模式和治理理念的竞争。



贸易战的暂停,或许只是双方调整战略的间隙,而真正决定未来格局的,将是各自在产业链、科技创新和全球治理中的深层实力比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泠泠说史 incentive-icons
泠泠说史
煮一壶茶,折一支白梅花,撑一把青伞听泠泠雨落下……
2701文章数 63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