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乡镇干部的工作台账显示,一周内他参加了8场会议,撰写12份汇报材料,加班整理迎检台账占去3个夜晚,而走访群众、解决民生问题的时间不足10小时。这样的场景,是不少基层干部的工作常态。基层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干部本应聚焦群众需求、深耕一线事务,可过重的形式主义负担却让他们陷入“忙而不实”的困境,为基层干部减负,已成为激发干事活力、提升服务效能的关键之举。
当前基层干部的负担,集中体现在“三重”困境上。一是“文山会海”压身,部分上级部门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重复会议、过长会议挤占大量工作时间,一份简单的工作通知甚至要层层转发、反复填报;二是“过度留痕”劳心,检查考核中“材料为王”的倾向仍存,有的工作明明实地推进良好,却因台账不够“精美”被通报,逼得干部把精力用在“做材料”而非“干实事”上;三是“权责失衡”添忧,上级部门常把任务“打包”下派给基层,却不赋予相应执法权、资源调配权,基层干部面对难题时“看得见、管不了”,还要承担考核问责压力。这些负担的危害不容忽视。对工作而言,干部疲于应付琐事,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任务推进放缓;对干部而言,长期高压下职业认同感下降,部分年轻干部甚至萌生退意;对群众而言,干部没时间听诉求、解难题,容易让群众对政府工作产生误解。
![]()
为基层减负,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需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基层干部是服务群众的“排头兵”,只有为他们卸下不必要的包袱,才能让他们轻装上阵、敢闯敢干。期待减负措施真正落地见效,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为民办实事上,让基层这片沃土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苍溪县医疗保障局周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