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5日报道 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11月2日刊发题为《东北航道或将重塑世界经济》的文章,作者是凯文·舒尔特。文章摘编如下:
每天都有巨型集装箱船从亚洲抵达汉堡港。10月中旬,其中一艘货轮创造了历史:来自中国的集装箱船“伊斯坦布尔桥”号以创纪录短的时间抵达汉堡港。
通常,从中国前往欧洲的船只都会取道苏伊士运河。它们穿越南海,随后经印度洋和阿拉伯半岛,最终进入地中海。这条航线最多需要6周时间,不过目前许多货轮的航行时间更长。由于胡塞武装在红海和亚丁湾的袭击,许多航运公司不得不选择绕道南非的更长航线。绕行好望角的航线通常需要近8周时间。
而“伊斯坦布尔桥”号选择了东北航道,从中国东部出发,穿越东海、日本海和白令海峡。随后,货轮沿俄罗斯海岸航行5天,抵达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20天后,“伊斯坦布尔桥”号抵达英国费利克斯托港。两天后,该船驶入汉堡港。中国与欧洲从显著缩短的运输距离中获益,尤其是与常规航线相比。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的安德烈·沃尔夫在接受德国新闻电视频道采访时表示:“中国货物运输至欧洲的成本降低了,天气条件有利时可节约高达50%的成本。”
此次创纪录航行的引人注目之处还在于这艘中国货轮沿东北航道航行时没有破冰船护航。这在环境条件恶劣的东北航道上实属罕见,尤其是在一年中的这个时候。
这意味着,对于使用冰级船进行常态化班轮运营而言,条件已变得更为有利。
迄今为止,主要是俄罗斯利用该航线进行零星的原材料运输,包括将原油从偏远的西伯利亚西北部亚马尔地区运往中国。
对俄罗斯而言,东北航道也是一个直接的收入来源。莫斯科可以有偿提供破冰船作为护航船只,并收取通行费。
但北极大部分区域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仍然被冰覆盖,无法通航。“几年前的情况正是如此,即使能通航,也仅在盛夏时节。”沃尔夫说,“现在一艘集装箱船在10月份成功抵达欧洲。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新时代的标志,北极航运在全球运输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安全与地缘政治专家克劳斯-彼得·扎尔巴赫也预计,北极航线的重要性将大大提升。他说:“据预测,到本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冰封情况将大幅消退。”
除了环绕俄罗斯北部的航道,另外两条北极航道也可能在几年内彻底改变国际航运。穿越北冰洋中心的跨极地航道尤其可能使冰岛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枢纽。扎尔巴赫分析认为,如果跨极地航道最终通航,冰岛将是建设大型转运港的合适地点,“冰岛将在经济上从中受益。该国对与北极伙伴拓展贸易关系很感兴趣”。
第三条可能的新贸易路线是西北航道。这条航道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经由北冰洋,沿加拿大北极群岛延伸。然而,与东北航道和跨极地航道不同,西北航道目前尚看不到商业运营的前景。扎尔巴赫援引华盛顿的一份分析报告指出:“美国国会的科学家去年首次提出了质疑。”该报告中特别提到:“西北航道或许适用于东北亚与北美东北部之间的贸易,但其商业盈利能力不如东北航道。”
与拥有“伊斯坦布尔桥”号的海杰航运不同,其他航运公司对于东北航道目前是否已经具备盈利能力尚无把握。专家沃尔夫指出了若干风险,包括“无法保证全年无冰状态,未来也是如此。很难预测该航线在较长时期内的哪些时间段可以安全通行”。这给航运公司带来经济风险,预计将出现高额保险费,以及俄罗斯破冰船护航产生的费用。(编译/焦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