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交响曲之大学时光
朱智勇
往事如烟。1998年,我在北京编辑温元凯教授带自传性的《闯荡华尔街》一书,对他当年向邓小平提议恢复高考制度赞赏有嘉,感慨作为80级学生,我们算是十年“文革”后中国恢复考高制度的直接受益者,是头几届大学生了,但是南充师范学院的名头在江湖上似乎不够响亮。不料在一次聚会中,偶遇中央民族学院的青年教授敬文东,他对我调侃,你们那个普通大学有点厉害,现在哪个大学讲当代文学都绕不过南充师范学院。北大文学院也得讲。敬文东当时是新锐的文学评论家,我知道他的博士论文写的就是所谓第三代人诗歌,南充师范学院我熟悉的几个校友,万夏、李亚伟则是这场席卷全国的诗潮的代表人物。
![]()
1981年,郊外,同窗交心。
南充师范学院虽偏居川北,但在20个世纪80年代,它依然站在时代潮头。80年代改革风头正劲,刚刚跨进校门的80级新生迎面赶上首届区、县人大代表直选,一场场耳目一新的讲演展现出浓浓的时代气息。那是一个反思的年代,一个觉醒的年代,一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在众多讲演者中,77级候选人张祖桦令人印象深刻。他温和敦厚,言辞恳切,还有一位雄辩无敌的文敬学兄,佳句迭出,赢得无数喝彩。张祖桦后来从政,在中直机关和团中央工作,建树颇多。文敬先做了大律师,后来做法官,我寓居北京时,他正好在最高人民法院做审判官。在司法改革方面著述盛丰,退休至今,笔耕不辍,常常发表对时事的法治建言。
![]()
1982年,校园情侣的高光时刻。
回望80年代,那时的南充师范学院有一种热气腾腾、意气风发的氛围,踏着大时代的节奏欣然起舞。我们虽然在师范学院读书,但却各自都有不同的理想。我在读了埃及总统纳赛尔的传记后,萌生了投笔从戎的想法。在研读了图书馆我所能找到的军事书籍后,某一天我突发奇想直接去拜访当地驻军陆军13军38师司令部,想同军官们做一些交流。我原以为大概率我会吃闭门羹,但出乎意料,司令部的年轻军官热情地接待了我。尤其是我同当时的作战科长徐富田一见如故,成了哥们。富田兄老成持重,为人也颇为慷慨,在高谈阔论之余,他和我分别带着女友在南充街上烫火锅,那是一种葫芦状的铜锅,下面烧炭火,同后来流行的火锅不太一样。至今记得血淋淋的鳝鱼片下锅入口的鲜香。当然,这样的欢聚都是富田兄买单了。我在《解放军报》发表了豆腐干小文后,与富田兄合作写的一篇文章居然获得中国军事科学院院刊《军事学术》的青睐,被刊发在两个著名将军的文章之间。富田兄与我彼此玩笑,看来我们的将军梦有希望。没过多久,徐富田果然就去了北京军事学院指挥系深造,并赫然现身1984年大阅兵的将军方队里。
![]()
2016年,笔者在澳洲从14000英尺高度的飞机上首次跳伞。
但我的从军路却并不顺利。那时年轻,完全不懂套路。临到毕业,确实有一个部队名额。好像是南京军区的,记不太准了。我得知这个消息,立即告诉了38师的哥们。那时徐富田人在北京,但我与38师其他几个军官关系也都不错,当晚在他们的作战室里商量该怎么办,还请来了师长孟端正。师长很快落实了来招人的军官就住在师部的招待所,于是安排两位参谋带我去见了那位军官。无论参谋如何游说,最终还是没有办成,那位四十来岁的军官看上去很老练很有城府,他说他已经上报了资料,不可能改变,如果可以增加一个名额,他就可以招我。孟师长很晚了还在作战室等我们,得知这个沮丧的结果,他沉默了一会,让我去找一个人,或许可能有办法。这个人居然就是当时我们南充师范学院的武装部部长张虎。张虎也是从13集团军转业到地方的,他与时任13集团军军长杨安忠是老乡。徐富田去北京前就已经把我引荐给张虎,张虎也读过我的文章,我们已经很熟悉。在他的办公室里,他一边给杨安忠写举荐信,一边说,“他呀,原来也就是一个放牛娃,嘿嘿,我们一个村子里,他人聪明哦。”
13集团军军长杨安忠身材略显肥胖,在集团军司令部一间宽大的平房里见了我。他坐在一张木椅子上,仔细看了张虎的信,然后骂道:“他妈的狗日的张虎,都什么时候了,现在才来找我。”他望着我的时候,变得和气很多,说道:“小朱,我不能直接从地方上要人的,程序上要报军区。”说到徐富田,他赞许道:“小徐不错。”
![]()
笔者在国际英语俱乐部讲演
未能实现从军的目标,是因为我以及我的几位年轻军官朋友都没有太多的人事经验,对我们的体制和运作完全陌生。走出13集团军大院,我想我必须开始自己人生的新目标了。我想起我的室友简朴的临别赠言:“但愿您的铁拳打烂地球。”这话虽有力量但有点太颓废了,这个世界需要建设,而不是破坏。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我们需要沉淀,磨炼,然后再出发。
1984年5月,我从南充师范学院回到重庆后,没有回学校,我已经不在意学校可能把我分到任何地方。两个多月后,甘建中同学带回了我的毕业证和分配通知书。
无论如何,南充师范学院是我人生重要的一章,这里有我仓皇的青春,我热昏的理想和青涩的初恋,有我的哥们弟兄,有我尊敬的师友。一页纸写不完丰富多彩的师院岁月,就用这个片段致敬我们流逝的青春吧!
![]()
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行署校区)校门
来源:《大中华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号(“方志四川”发布时有删改)
文/图:朱智勇〔原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1980级中文系2班学生。先在学校、机关和国企任职,后经商、做评论。现居马来西亚新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