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锡悦的“甩锅”行动激怒了配合他发动政变的韩军将领,在最新的庭审上,一名韩军中将指控尹锡悦存在一项此前从未提及的新“罪名”:亲手处决政敌!
而听闻这一指控的尹锡悦,脸上的表情可以说是“相当精彩”。
日前,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再次开庭审理尹锡悦涉嫌煽动叛乱、滥用职权以及妨碍司法公正一案。在庭审中,曾在去年12月“戒严风波”期间执行尹锡悦命令的关键人物、时任韩国陆军特战司令郭种根出庭作证。
此次庭审的重点,在于尹锡悦被指控在去年10月1日“国军日”时,召集了包括郭种根、时任首都防卫司令李镇雨、时任前反间谍司令吕寅兄在内的一批高级军官,讨论如何采取“紧急措施”,并“清除”李在明等若干政界人士。
对于郭种根的指控,尹锡悦在庭上坚决否认。他辩称,当时只是邀请几位军方高层到官邸吃饭,是一次普通的私人聚会,由他亲自下厨招待,并没有讨论任何政变或清除政敌的计划。他甚至反问郭种根:“总统府官邸的餐厅,是讨论发动叛乱的地方吗?”试图强调那只是一场饭桌上的闲聊。
然而,郭种根情绪激动地当场反驳。他表示,自己原本不愿公开内部细节,但既然尹锡悦否认,他就必须说出真相。
据他称,尹锡悦在聚会中确实点名提到当时的国民力量党党首韩东勋及其他政界人士,并要求将这些政敌逮捕后带到他面前,由他“亲自枪毙”。
外界普遍认为,郭种根之所以在庭上爆出这一重磅内容,很可能与尹锡悦近期试图撇清责任有关。包括此前“驱逐在野党议员出席议会”的命令,尹锡悦被指正在将责任推给执行者——包括郭种根在内的军方人士。
就在同一场庭审中,双方还在争论另一件具体命令:尹锡悦究竟是否、何时下达了“国会清场”的指示。这也成为检方关注的核心争议点。
去年12月4日凌晨,韩军第1空降特战旅的士兵尝试进入国会内,将准备在里面开会宣布戒严无效的国会议员们赶出会场。
郭种根的说法是,尹锡悦在电话中听取情况汇报后,向他下达了清场的命令,但尹锡悦的律师团队拿着通话记录辩解称,在二人通话前,郭种根就向现场的2名营长下达了“破门而入将议员都带出来”的命令。
这看似只是时间先后的争议,却成为双方激烈冲突的关键点之一。如果命令确实由郭种根先下达,那么他将被视为擅自行动、主动闯入国会;如果命令来自尹锡悦本人,则意味着总统涉嫌直接指挥军队干政,责任性质截然不同。
正因为这几分钟的时间差,会直接关系到责任归属,也让包括郭种根在内的一些军方高层,开始对尹锡悦的“撇清态度”心生不满。
回到庭审现场。当郭种根说出“尹锡悦曾要求亲自枪毙政敌”这一句话时,现场一度陷入安静。尹锡悦本人也明显愣了一下,短暂沉默后只尴尬地笑笑,草草结束了对郭种根的质询。
特别检察官敏锐地抓住这一突破口,在随后的提问中追问郭种根:尹锡悦究竟是在什么背景下说出这些话的?郭种根解释称,当时是在讨论政治局势严峻、政权可能遭到挑战的情况下说出的。
庭审结束后,尹锡悦的律师团队发布声明,严正否认相关指控,称“尹锡悦要枪决韩东勋等人”的说法纯属捏造,尹锡悦从未说过此类言论。
被提到名字的韩东勋在得知此事后回应称:“这是令人震惊而又让人心碎的指控。”
从尹锡悦在庭审现场没有立即反驳来看,他或许确实说过类似的话,只是语境、情绪和真实意图可能与字面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一种可能的情形是:尹锡悦当时确实动过“要亲自处置政敌”的念头。
回到去年10月,当时尹锡悦的政治处境可以说是“内外交困”。支持率持续下滑,政策推进阻力越来越大。更致命的是,反对派集中火力围绕几个核心问题展开攻势:第一夫人金建希被指收受名牌包、涉入政治运作,尹锡悦本人则被控滥用职权、妨碍司法。如果调查继续深入,不排除尹锡悦夫妇双双面临刑事风险。
与此同时,曾是尹锡悦亲信的韩东勋,也在“金建希名牌包事件”持续发酵后逐渐与总统夫妇保持距离,政治关系恶化。对于尹锡悦来说,这不仅是政治盟友的离心,更像是一种“倒戈”。
在这种情绪积压的背景下,尹锡悦是否可能对李在明、韩东勋等政敌产生强烈怨恨,甚至说出“要亲手解决他们”之类的激烈言辞?从政治心理上说,这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第二种可能是,尹锡悦确实说过类似言辞,但语境更接近“气话”或“玩笑”。也就是说,他可能在与军方高层的谈话中情绪激动,说出“这些人太碍事,真想亲手毙了他们”之类的话,而并非下达真实命令。
目前,代表韩国保守派的国民力量党正努力推动这种解释。该党发言人李俊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种说法在朋友间、甚至邻里争吵时都很常见,不必过度解读。他还强调,郭种根此前接受特别检察官问询时没有提及此事,却在法庭上突然爆出,显示其证词缺乏可信度,可能是为了撇清自身责任。
国民力量党为何急于把这件事定性为“玩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旦舆论认定尹锡悦确实想“亲手枪毙政敌”,不仅会重创尹本人,也会刺穿韩国右派阵营内部的裂缝——尤其是尹锡悦与韩东勋之间的矛盾会被放大,进一步削弱保守派在韩国政坛的地位。
但问题在于,无论如何解释,尹锡悦在庭审中并未当场否认,而是回避正面回应,这也让“气话说”显得底气不足。再加上他长期担任检察官、熟悉法庭规则,却仍选择在质询中激怒关键证人,使得舆论更倾向于认为他试图通过压力影响证词。
随着庭审推进,一旦更多军官站出来作证,把整个过程说清楚,尹锡悦就很难再把责任推到执行命令的人头上。
有韩国国内人士就认为:郭种根的证词给了尹锡悦致命一击。
从这个角度看,郭种根在法庭上掷地有声的指控,已经撕破了尹锡悦与军方执行者之间最后的信任纽带,尹锡悦试图将“戒严风波”责任悉数“甩锅”给下属的策略已彻底破产。
从权势滔天的检察总长,到身处最高位置的总统,再到身陷囹圄的刑事被告,尹锡悦的命运轨迹充满了戏剧性的逆转。
他曾在法庭上以检察官身份将无数政商名流送入监狱,如今却要依赖自己娴熟的法律技巧为自己脱罪。
郭种根的反水说明,在最高权力圈层里,那些被当作“气话”或“玩笑”的指令,一旦被说出口,就随时可能被昔日盟友反噬。
这场庭审已经不仅是对某几条法律的审理,更像是对韩国权力运行方式的一次公开解剖。
至于“亲手枪毙”究竟是气话还是真意图,也许法院最终会给出结论。但有一点已经非常清楚:这起案件让外界看到了韩国政治文化中长期存在的猜忌、裂痕和彼此不信任——而且是赤裸裸地暴露在公众面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