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又走神!老师说你总盯着窗外,叫好几声都没反应。” 接孩子放学时,李妈妈忍不住批评上小学的儿子小宇。可小宇委屈地揉着眼睛:“我没有走神,是眼睛自己在晃,看不清黑板……” 直到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李妈妈才知道,儿子不是调皮分心,而是被 “眼球震颤” 缠上了 —— 那种看似 “打转” 的眼神,其实是眼睛在不受控地抖动。
很多人对 “眼球震颤” 很陌生,甚至会把它和 “走神”“调皮” 画等号。其实它不是孩子的 “坏毛病”,而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简单说就是眼睛像 “不受控的钟摆”,会自主地左右晃、上下颠,或者绕圈转。和正常的 “走神” 不一样,这种 “打转” 是孩子自己控制不了的:比如看绘本时,别人能稳稳盯着文字,眼震的孩子眼睛却会 “飘”,得歪着头才能看清;看电视时,画面总像在 “晃”,看久了就头晕眼酸。
![]()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种误解不止发生在家长身上。有老师会把眼震孩子的 “眼神飘忽” 当成 “不认真听讲”,甚至批评孩子 “态度不端正”;还有人会误以为是 “斜视”“近视没配好眼镜”,耽误了早期干预。其实眼球震颤有明显的特点:比如孩子看东西时总爱歪头、侧脸,或者频繁眯眼、眨眼,因为他们在通过这些动作 “找角度”,让抖动的眼睛暂时稳住,看清东西。如果家里孩子有这些表现,别先急着批评,不妨蹲下来仔细看看 —— 他的眼睛是不是在悄悄 “打转”?
5 岁的朵朵就是被误解了半年的孩子。一开始爸妈觉得她 “注意力不集中”,直到带她去配眼镜,验光师发现朵朵的眼睛总在轻微抖动,建议去做专科检查,才确诊是先天性眼球震颤。“原来不是孩子不听话,是她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在‘对抗’看不清的世界。” 朵朵妈妈想起之前总批评孩子,忍不住红了眼。
![]()
眼球震颤对孩子的影响,远不止 “看不清”。长期的眼震会影响视力发育,不少孩子会伴随弱视,看东西比同龄人模糊;阅读时因为眼睛 “晃”,会漏字、跳行,学习效率比别人低;时间久了,还可能因为 “和别人不一样” 变得自卑,不敢和同学一起看书、做游戏。但家长也不用慌,早发现、早干预很关键:3-6 岁是儿童视力发育的黄金期,通过专业的视力训练、佩戴特殊眼镜,甚至必要时的手术,能帮助孩子稳住眼球,改善视力,减少对生活的影响。
日常里,我们也能帮孩子搭把手:比如把家里的灯光调得柔和些,避免强光刺激眼睛;给孩子选字体大、底色浅的绘本,减少阅读时的眼睛负担;多和孩子玩 “找东西” 的小游戏,比如找积木、认卡片,锻炼眼睛的聚焦能力。更重要的是,别再用 “爱走神”“不认真” 给孩子贴标签 —— 当孩子眼神 “打转” 时,多一份耐心和观察,或许就是帮他走出困境的第一步。
![]()
眼球震颤或许会让孩子的世界暂时 “晃” 一点,但只要我们及时发现、用心陪伴,帮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 “清晰视角”,这些孩子依然能像同龄人一样,看清书本上的字、窗外的云,以及这个世界的美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