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PE材料加工领域,注塑成型是主要的加工方式之一。它如同精密的“制造引擎”,驱动着TPE从原料转化为各类实用产品。其工艺的精准控制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性能以及生产效率,否则稍有偏差,就有可能会导致产品表面出现瑕疵、尺寸不稳定,影响外观与使用。那么您知道TPE材料注塑成型工艺的技巧有哪些吗?下面广东力塑小编为您介绍:
![]()
TPE材料注塑成型工艺的技巧:
一、工艺优化:干燥处理与温度控制是基础
(1)严格干燥,避免水解
TPE材料对水分敏感,含水量过高会导致制品表面出现银丝、气泡甚至水解降解。
干燥条件:建议采用托盘干燥,温度80~100℃,时间1~2小时,料层厚度不超过50mm;若使用料斗干燥,TPE材料的温度控制在70~80℃,时间2小时。
判断标准:若注塑料条表面起泡、切开后内部有空洞,或制品表面有银丝状瑕疵,说明材料含水量超标,需重新干燥。
(2)低温注塑,平衡流动性与质量
TPE材料流动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但过高温度易导致材料分解或收缩率增大。
温度设置:采用“上抛物线”温度曲线,即螺杆中间区温度最高(170~180℃),加料段稍低(150~170℃),喷嘴温度略低(180℃)。具体需根据材料硬度调整,例如中等硬度SEBS基TPE的典型温度为:喂料段150~170℃,中部170~180℃,前部190~200℃,喷嘴180℃。
低温优势:在保证塑化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挤出温度,可减少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当喷嘴喷出的料条表面光滑且带亮光时,说明塑化质量良好;若料条过亮,可进一步降低料筒温度。
二、参数控制:压力、速度与时间的协同优化
(1)保压压力:越小越好,避免内应力
原则:保压压力通常低于注射压力,以防止浇口断裂或TPE材料制品变形。
调整方法:通过称量TPE材料制品重量确定保压时间,当重量不再增加时停止保压;若脱模时浇口易断裂,可优先降低保压压力,而非调整其他参数。
(2)注射速度:分级控制,排气优先
多级注射:采用“慢-快-慢”的速度曲线,即先快速充填流道系统,经过浇口后降低速度以排出模具内气体,待工件填充至90%时再次降速,避免溢料。
问题解决:若TPE材料制品内部有气体包裹或凹痕,且低温注塑调整无效,可通过分级注射改善。
(3)时间参数:精准匹配,提升效率
注射时间:充满流道系统约0.5~1.5秒,充满模腔需1~5秒。
冷却时间:取决于熔体温度、工件壁厚及冷却效率。例如,中等硬度SEBS基TPE材料制品(壁厚0.100英寸)若从两侧冷却,每0.100英寸壁厚需15~20秒;若为重叠模塑工件,冷却时间需延长至35~40秒。
三、模具设计:结构适配与细节优化
(1)收缩率补偿:预留调整空间
TPE材料收缩率通常为1%~3%,模具设计时需根据TPE材料硬度、制品形状及尺寸预留收缩余量。
高硬度:高硬度的TPE材料收缩率较低,可适当减小模具尺寸;
复杂结构制品:复杂结构的TPE材料制品,需通过模拟分析优化收缩补偿。
(2)排气系统:避免困气缺陷
排气孔设计:在模具分型面、型芯与型腔配合处设置排气槽,宽度0.03~0.05mm,深度根据TPE材料流动性调整(通常为0.005~0.02mm)。
溢流池设计:在汇流区设置溢流池(冷料井),引导前沿冷料进入,避免熔接痕强度降低。
(3)脱模斜度:减少摩擦损伤
斜度建议:TPE材料制品脱模斜度通常为1°~2°,复杂结构或高精度制品可增至3°~5°。
表面处理:对脱模困难区域进行抛光或镀铬处理,降低摩擦系数。
综上所述,就是TPE材料注塑成型工艺的技巧。我们通过掌握这些TPE材料注塑成型工艺技巧,能帮助企业有效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产品性能、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当然啦,在实际生产中,我们还需结合具体TPE材料产品要求和设备条件,不断实践与调整,以实现良好的注塑成型效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