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枕》中的太子李环,作为监军,因缺乏军事能力,又不听从卫家的建议,下令镇国侯卫忠对北岐军乘胜追击,让大遂七万精兵命丧于白帝谷,卫忠和六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
惨败之后,太子李环并没有去查明军情有误的真相,反倒推卸责任,倒打一耙说是卫家贪功冒进。
![]()
再加上辅国将军姚勇的包庇,宁国公王靖的庇护、导致淳德帝并没有责罚太子。反倒在大理寺卿曹衍的推波助澜下,把卫韫打入了大牢,进行严刑拷打。
因此,
太子的无能,
造就了大遂的悲哀,也更让北岐欲望更加膨胀,并在大遂内部安插奸细,拉拢姚勇,内引外合,有着吞并大遂的野心。
他的无能核心在于“德不配位”与“才不配位”。
内忧外患的困境中,他缺乏一诺千金的品格和为国为民的担当。
![]()
悲剧发生后,他又缺乏力挽狂澜的才能。
作为太子,站在权力的巅峰位置上,他是一个被宠坏、被束缚在权力旋涡中,只学会了利己而忘记了责任的可悲继承人。
卫韫太青涩
与太子无能相比,卫韫却将家族荣耀和国家安危视为己任,只是作为备受宠爱的幼子,从小要保护的“小七”,一下要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镇国侯”,起初显得太嫩了。
在沁溪谷,意气风发,眼神清澈得揉不得半粒沙子的卫韫,为了能给楚瑜出气,用石子击中大理寺卿曹衍的额头,把曹衍搞得气急败坏,非常狼狈。
并发狠话要报复卫家!
![]()
俗话说: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
因为小人的报复,是没有任何底线,也不讲任何道德法则,尤其是曹衍这种位高权重,还有宁国公在后面撑腰的,就要更加谨慎行事了。
卫韫用石子击中曹衍的额头,代价只是擦破点皮,出点血,被人嘲讽一番。但卫韫遭到曹衍的报复,却是黑白颠倒,散布谣言,侮辱卫家的名誉气节。
导致母亲柳雪阳只能通过一头撞向身旁的棺材,来证明卫家满门忠烈的清白!这代价是何等的惨烈、悲壮。
卫韫的嫩,在权力重心的旋涡中,表现过于青涩和锋芒毕露了!
哪怕是遇到重大创伤之后,三年孝期未满,在没有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卫韫居然与陆七八在宜香楼上见面。
![]()
“卫韫为舞姬一掷千金”弄得人尽皆知,满城风雨,就因为这件事,卫韫因为品性卑劣,差点不能继承镇国侯这个爵位了。
如果不是太子考虑到自己与舞姬的事情败露,有辱皇家脸面形象,才协助卫韫澄清误会,让护国公府的大郎君宋文昌来背这个锅。
好在于陆七八并不是一个反面角色,他初期对卫韫的阻拦,散布谣言,是基于规则的必要程序,也是对卫韫心性和能力的一场试炼而已。
毕竟,泄漏八角弩图纸一事,事关重大,在没有查明真相之前,水落石出之前,谁都要防备,谁都可疑。
也正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历练,也让卫韫逐渐从青涩走向了成熟。
长公主太复杂
而卫韫之所以能在牢狱里被揪出来,能够承爵镇国侯,兼任军械司统领,负责监管军械司,离不开两个人的鼎力相助。
一个是楚瑜。
还有一个是长公主李长明。
![]()
只是她帮助楚瑜救助卫韫,又在答谢宴上力挺卫家,当卫家的“定海神针”,这一系列行动绝非简单的“好心”,而是其性格、立场与政治智慧的多重体现。
长公主的出手,是 “公义”、“私心”与“政治算计” 三者精妙平衡的结果。
于公:她捍卫忠良,赏识卫家忠烈,守护国本。
卫家满门忠烈,为守护大遂江山战死沙场,是国家的柱石。
而长公主作为皇室成员,深知卫家的存在对于江山稳固的重要性。救助卫家唯一的血脉卫韫,就是守护大遂的军魂和国本,这是她作为长公主不可推卸的责任。
![]()
她的复杂在于,长公主虽然手段狠戾,但心中自有一杆衡量是非公义的秤。在此等大是大非面前,她出手相助,是对朝中奸佞势力的直接打击,也符合她内心深处对“忠义”的认可。
于私:楚瑜在新婚丧夫、家族蒙难后,仍以一己之力支撑门庭、救助卫韫的壮举,让长公主看到了当年那个在困境中挣扎自救的自己的影子,从而让内心产生情感共鸣。
她欣赏楚瑜杰出的女子的同时,救助卫韫,也是一次极具远见的政治投资。她将一份天大的恩情给予了未来的权臣,这为她自己和皇室都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盟友和政治筹码。
她是狠戾与柔情的并存:她对政敌和敌人可以毫不留情,手段狠辣;但对忠良之后、欣赏之人却又展现出庇护和柔情的一面。
![]()
她也是冷酷算计与深明大义的统一:她的行动背后有精密的利益计算,但其计算的最终落点,却往往与国家大义、朝堂平衡相一致。她是在用看似“自私”的手段,行“为公”之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