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国《军事评论》杂志刊登一篇“奇文”,惹得人啼笑皆非。
一位美军官竟公然建议:若中美开战,别炸毁中国港口,留着美军自己用!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这番狂妄言论,听着挺唬人,仿佛美国胜券在握,但实则暴露了五角大楼面对中国崛起时,既想掠夺又不敢彻底撕裂的复杂心态。
如今,都2025年,美国还觉得靠“抢”就能拿捏中国吗?
![]()
美军官惊人言论
一篇发表在美国官方学术期刊《军事评论》上的文章,最近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文章作者,一位名叫迈卡·尼多弗勒的美国陆军国民警卫队军官,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战争设想:如果中美开战,千万别彻底摧毁中国的沿海港口,而是要对它们实施“可修复的外科手术式打击”。
![]()
这是什么操作?简单说,就是把港口的军事功能暂时打瘫,但保留码头、起重机这些核心设施,为什么?因为这位军官盘算着,美军在战后可以迅速接管并使用这些完好无损的港口。
这个“既要又要”的荒唐计划,乍一听像是军事版的黑色幽默,但它偏偏就登上了美军的官方期刊。
![]()
这背后,可不是一份严肃的作战方案,而更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折射出美国在面对中国时,其军事野心、经济现实与霸权惯性之间那不可调和的巨大矛盾。
这个计划在军事层面,简直是建立在一厢情愿的幻想之上,完全无视了现代战争的基本规律,所谓的“可修复式打击”,或者说“微创手术”,完美地暴露了策划者对战争复杂性的天真。
![]()
战争从来不是一场设定好剧本的拳击赛,你不能指望对手会非常配合地在你打出一拳后“假死”,而不是选择“鱼死网破”。
更何况,这个剧本的前提根本就不成立,它假设美军能轻松掌握战场主动权,并实现对中国沿海的占领,这完全忽略了中国早已构建起的“天罗地网”式沿海防御体系。
![]()
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已经将第一岛链乃至第二岛链都纳入了覆盖范围,这意味着,美国军舰还没等靠近到可以实施“外科手术”的距离,恐怕就已经进入了“主动拒敌于千里之外”的火力网中,随时面临被“包饺子”的风险。
在这种现实面前,讨论如何“优雅地”打击并接管港口,无异于天方夜谭。
![]()
这个计划的另一个目标同样离谱——抢占中国在海外投资的港口,比如瓜达尔港,然后把它们当作战后谈判的筹码,这不仅是军事上的冒险,更是外交上的自杀。
这种行为等于同时向中国和港口所在国宣战,因为这些港口早已和所在国的就业、贸易深度绑定,你断了人家的财路,人家岂能不跟你拼命?这只会让美军陷入多重困境。
![]()
暴露致命依赖
这份提案最讽刺的地方在于,它无意中承认了一个让美国鹰派非常尴尬的事实:美国经济对中国主导的全球供应链,存在着致命的依赖,任何对中国港口的攻击,都约等于一场缓慢的经济自杀。
尼多弗勒军官显然比五角大楼里那些纯粹的军事狂人要懂点经济,他很清楚,全球最繁忙的十大港口里,中国就占了七个。
![]()
这些港口早已不是“中国的”港口,它们是全球制造业的心脏,是维系全球供应链正常运转的发动机。
一旦这些“供氧管”被切断,后果不堪设想,无论是人手一部的苹果手机,还是各种工业生产线上的关键零部件,这条供应链的突然中断,会立刻在美国国内引爆一场通货膨胀的海啸。
![]()
然而,比引爆通货膨胀更让人心惊的是,美国大兵们都开始坐下来算经济账了,这本身就揭示了其硬实力在某种程度上的失灵。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也并非孤零零地守着这些资产,通过与德国、法国等美国传统盟友,以及东南亚、非洲等众多发展中国家构建起深度绑定的“利益共同体”,中国早已织起了一张无形的安全网。
![]()
攻击中国的港口,可能直接损害德国汽车巨头的利益,也可能让法国的农产品无处可去。
美国还想用殖民时代那套“抢夺”逻辑来维系霸权,而中国却在用互惠共赢的贸易来“分化”这个旧体系,到了关键时刻,这些国家的“钱包”显然会比美国的“口号”更有说服力。
![]()
霸权幻想与恐惧独白
这份看似狂妄的提案,深究其内核,其实是美国面对实力变迁时,从昔日霸权幻想到当下焦虑现实的一种心理投射,它像是一封写给未来的“非自愿供词”,字里行间充满了矛盾与恐惧。
这种“抢过来自己用”的思维,根植于西方大航海时代以来的“掠夺-控制-要挟”逻辑,无论是二战期间的操作,还是近年在俄乌冲突中冻结他国资产,都是这种历史惯性的体现。
![]()
美国习惯了通过控制海上要道来主导世界,但问题是,时代变了。
拿着一张老旧的地图,是找不到通往新大陆的航路的,美国战略界似乎还没完全明白,今天的对手早已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弱国,这种时代认知上的错位感,正是其霸权焦虑的核心来源。
![]()
所以,“别炸坏,留着用”这句话,听起来与其说是胜利者的战后规划,不如说更像是一份失败预案。
它不自觉地承认,美国根本无法承受与中国“彻底撕破脸”的代价,它害怕战争结束后那个满目疮痍、自身霸权彻底旁落的世界。
![]()
这种“想打又不敢真打”的扭捏姿态,其实一脉相承,从特朗普时期的关税大棒,到拜登时代的芯片围堵,再到如今这份“保港”奇谈,都暴露了美国战略界一个正在形成的集体共识:
纯粹依靠硬实力对抗的道路,可能已经走不通了。
![]()
所以,这场关于“夺港计划”的闹剧,从战术上的异想天开,到经济上的自我捆绑,再到心理上的自相矛盾,清晰地勾勒出了美国当下的战略困境。
这或许标志着大国博弈的规则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未来的竞争,可能不再是谁的拳头更硬,而是谁的经济根基更深,谁的朋友圈更广,谁更能适应这个合作共赢的新时代。
![]()
结语
当老虎开始担忧打碎屋子里的瓷器会伤到自己时,恰恰证明了这些瓷器的价值。
中国真正的“反制武器”,不仅仅是那些看得见的尖端装备,更是这种深度融入世界、并让世界离不开自己的强大实力,而保持战略定力,埋头发展好自己,便是对所有这类“笑话”最有力的回应。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