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背叛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尚且能保持理性,坚定自己的选择,这往往来源于一种置身事外的自信,可是一旦背叛真的发生,很多人就无法再保持旁观者的坚决和清晰头脑了,很多人明明知道对方背叛甚至还有了孩子,却依旧无法放下,释怀不了,与此同时,又无法原谅这样懦弱纠结的自己,身处这种局面,到底该怎么办呢?
如果永远停留在幻想的层面,那么就会一直陷在内耗的状态里出不来,想要改变心境,要紧的是真实的行动起来。
作为当事人,你可能时常有一种感觉,似乎别人都比你活得理智清醒,只有你自己拎不清。对方都出轨了、有孩子了,你还忍不住纠结,拿不起放不下。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内耗,你要相信,任何人事到临头、关乎自己的切身利益,都很难做到理智清醒,这才是人性。
人的理性和情感本身就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东西,当我们站在旁观者视角上时,采用的多是理性思维,因此做决定很容易,无非就是判断对错和优劣的问题,然后再选择一条更“正确”的路罢了。
![]()
但一旦我们的角色从旁观者切换到亲历者上来,情感因素就会介入我们的选择,这个时候,你的理性可能希望你果断离开这段关系,把时间用来投资自己,可你的情感却让你始终纠结在这件事情上,无法舍弃和对方经历的种种过往。
这不是拎不清,这是人之常情。
如果你对自己缺少这一层共情的视角,就会对自己的纠结产生羞耻感,花更多时间责备自己,反而令自己更加举棋不定。
这就像脑袋里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告诉你应该舍弃这段糟糕的关系,尽早独立起来;一个告诉你,离开了对方之后你就没办法再找到更好的了,所有的关系其实都大差不差,忍一时风平浪静,大不了以后不再对他投入那么多感情就好了。
你会发现,这两种想法会在你的脑子里不断盘旋,每当你觉得自己想清楚了,可以做决定了,另一种想法就会跑出来折磨你,让你开始担忧和恐惧,最终,你会在这种反复的思考中耗尽心神,彻底失去行动的能力。
想要从这种纠结的痛苦状态中走出来,首先得明白自己为什么会陷入这种状态。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陷在思维反刍中出不来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我们总觉得思考要先于行动,只有彻底把问题想清楚,在各个维度上做出万无一失的判断,我们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避免伤害、获得幸福。
![]()
这种思维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钻牛角尖”式的自虐,它包含了两个隐含认知:
1、只有想得对,才能做得对;
2、一旦做错,就会陷入无可挽回的境地,没有任何调整空间。
第一个认知和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有关,它本质上是一种“做题式”的思维模式。
这就像你写数学题,你必须抓耳挠腮、绞尽脑汁的去思考最优解,如果这道题你没有思考出来解法,那么你就做不出来。
不同于生活的是,面对考试,你做不出来还可以随便糊弄一个答案,或者干脆跳过,但是生活是没有跳过的选项的,而糊弄带来的影响更是会直接作用在你的身上,因此很多人就非常容易现在一个困境中被卡住,觉得只要没想出那个万无一失的解决办法,就只能被困在原地。
但是生活归根结底不是做题,它不需要你在当下就给出一个最终答案,更何况,卷子上的答案有唯一确定性,但生活的答案却是五花八门的,并不存在一个通解。
很多人之所以陷在背叛这件事上出不来,都是因为过度追求思维上的答案,而没有对现实做出任何实际层面的尝试。
她们老觉得只有在脑海里把问题的答案想出来,才能去进行具体实践,殊不知,生活的答案是无法单凭思考来得到的,考卷的背后有一个出题的考官,但生活困境的背后可没有一个故意要为难你的掌权者。它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你需要再不断实践中形成自己的认知,形成一套自己的私人化、系统化的应对机制。
![]()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答题范围供你参考,每一次尝试都会形成一次新的经验,纳入到你的经验模型里。
也就是说,处理婚姻危机这种棘手问题时,我们的思考和行动几乎是并行的——边做边想,边想边做。
当你陷在背叛带来的伤害和纠葛中出不来时,说明你当下的认知经验还不足以帮助你做出清晰的判断,所以你才会看哪个答案都有道理,选哪条路都不甘心。
但真正的破局之道并不存在于单一的思考中,当你已经为了筛出那个完美答案耗费了巨大心力时,不妨试着去做一点实际的事情,去看看你的行动会给你带来哪些真实体验。
就拿背叛者有私生子这件事来说,多数人纠结的点无非就是私生子牵扯出来的一系列复杂问题,这一点和没有私生子的背叛又有很大区别。
当背叛者和第三者有了孩子,那就意味着无论他情不情愿,他都得尽自己的赡养义务,而你必须接纳自己的婚姻生活之外永远都存在着这么一个和丈夫有血缘关系的人,这涉及到的不是简单的原谅与否的问题,对你来说,你还得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去接受孩子的存在。
同时,有孩子也意味着背叛者无法轻易地和第三者断开链接,他们很有可能在处理孩子事物的过程中又重新联系上,或者干脆借着孩子的名义藕断丝连,这些都是你无法控制的事情。
而不原谅呢,又好像直接给了第三者上位的机会,第三者没孩子也就罢了,你的离婚不一定会让他们走到一起,可一旦有了孩子,你的退出好像给第三者提供了一个理所应当的机会,好让他们一家三口顺利团聚,而你自己和孩子却成为了这段婚姻里的牺牲品,这怎么都难以让人咽下这口气。
你会发现,仅仅靠着这种思考层面上的分析,你永远都无法得到一个最优解,选哪条路看起来都不尽完美,哪条路都有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
![]()
所以真正能够让你跳出这种内耗困境的不是死钻牛角尖持续思考下去,而是行动起来,先选一条路去试试看。比如如果实在不甘心,那就原谅试试看,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这么大的容忍之心,过程中你的感受和体验究竟是什么样的,光凭思考是看不出来的,只有试过才知道。
在尝试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之前担心的问题其实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严重,伴侣各方面也表现得很好;你也可能发现,关于私生子的问题持续困扰着你,让你无法正常生活......
不管怎么样,这些信息都能够成为让你更了解婚姻、夫妻关系乃至你自己长短板的重要反馈,帮助你去做选择的过程中拥有更清晰的判断。
只有通过尝试搞清楚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论是走是留,你才能够平心静气,而不是困在这一个点上反复内耗,不论别人能不能理解你的选择,最终这个生活的结果是你自己来承受的,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让自己理解和满意。
其次,放不下又拿不起的另一层原因就是对结果的认知过于固化,认定自己一旦做出选择就没办法更改,生活就会踏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
很多时候你之所以迟迟无法做出选择,就在于把每种选择都当成了一条一旦踏上就无法回头的既定道路,没有任何回转的余地。
就拿背叛者有私生子这件事来说,你会想当然的觉得,如果自己选择原谅,那么婚姻关系就永远存在一个无法消除的“异物”,你们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以往那种纯粹的时刻,你会不停地被卷入私生子带来的风波里,和第三者拉扯不清。
而如果直接退出,又会错过修复感情的契机,让第三者直接插入你们的关系里,等到对方一家三口阖家团圆,就算自己后悔,似乎也没有回旋余地了。
这种“一刀切”式的思考方式会让你把每一个选择都当成影响自己未来走向的决定性步骤,以至于让你停留在原地迟迟不敢往前,害怕自己行差踏错,走向自己不愿接受的局面。
但其实,这种以为自己能够掌控全局的想法是相当天真的,生活不像单选题,它并不存在唯一解,生活是由一系列选择构成的动态曲线,哪怕你当下选错了,你依旧可以更换轨道,去做出那个你认为对的选择。
在背叛这个问题上,别说你很难把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提前思考清楚,即便你真的做了那个自己认为完美的选择,在实践过程中依旧会增加很多新的变量,诸如原谅了对方但发现自己最介意的不是私生子,而是伴侣每天敷衍冷漠的态度,或者选择离开但遇到了远比对方更好的人,这些都是你无法预知的事情。
![]()
任何选择都无法单单停留在思考层面,而生活这条路也不存在什么一旦踏上就无法回头的定律,事实上,只要你是一个具备主观能动性的人,你就可以在自己感觉不适的时候随时变道,而你现在之所以觉得结果无法更改,无非是因为你的思维暂时被背叛带来的打击给局限住了,看不见更多的可能性。
当你卸下这种非此即彼的压力,用一个流动的视角去看待关系和自己时,你就不会把一时的得失看得那么重要,或者把自己强行塞进那种“大女主”的叙事模式里,逼着自己那些看起来“正确”,但却违背自己本心的决定。
不用逼着自己一定要在当下想清楚很多事情,如果持续的在各种选择中纠结和徘徊,不如先走出自我封闭的状态,去真正的做一些具体而又实际的小事情,相信我,比起那些虚无缥缈的思考,这些立足于现实之上的行动往往更能够帮助你理清思路,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符合自己本心的选择。
当你停止用想来解决问题,真实的行动起来,那些阻碍你的难题自然会随着实践的展开而变得清晰,你也会在行动中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答案。
本文首发知乎平台:陈曼、王筱、张妍
侵权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