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飞
上一篇文章写了,这篇来看看成都。
01
成都,增速十强城市第一
前三季度经济十强城市的数据全部出炉,杭州与成都,成了最靓的仔。
![]()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杭州前三季度GDP增量高达1685.22亿元,增量位居全国第三,二线城市第一。
这是个什么概念?
纵向对比来看,这一增量比杭州去年全年增量高近800亿元。
去年全年杭州的GDP增量不过900.32亿元。以此来看,今年全年杭州的GDP增量将是去年增量的2.5倍。
横向来看,杭州前三季度这一增量,是同级别的武汉增量的两倍多。
相比于杭州,成都的增量也不遑多让。
成都前三季度GDP增量1492.68亿元,比去年全年增量还高近250亿元,增量位居全国第四,比苏州的增量还略高,比重庆高了近300亿。
此外,成都前三季度GDP增速5.8%,比全国平均值高0.6个百分点,位居十强城市第一。
前三季度GDP绝对规模,直接登上了1.8万亿台阶。
关键问题来了,成都何以如此强悍?
答案,藏在了其工业数据当中。
02
工业上分
之前在分析各城市的时候,我强调过,工业是杭州与成都的短板。
这一次杭州与成都的狂奔,与工业起势有直接原因。
杭州方面,杭州既往的优势在金融、数字经济。
杭州2024年年末的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9522亿,远高于武汉,也高出成都不少,在全国排名中,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
此外,杭州的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6305亿元,仅次于京沪深。
![]()
来源:杭州统计局
对于工业短板,杭州早就清醒。
早在“十四五”初年,杭州就开始弥补这个短板。
2022年,杭州启动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低碳五大产业生态圈,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加快铸就实体经济的“铁柱钢梁”。
杭州的目标是:
力争到2025年,智能物联、高端装备产业生态圈规模超万亿,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规模超五千亿,新材料和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规模超三千亿,推动形成以万亿级产业为引领、千亿级产业为骨干、未来产业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1月份杭州日报发布的文章《进阶之路—— 迭代发展,杭州产业提质攀高》提到:
如今,杭州已经不再讨论要不要发展制造业的问题,而是聚焦于如何发展制造业的问题。杭州要发展的制造业,肯定不是依赖土地要素的摊大饼式制造业。杭州要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然是创新驱动下的数实融合发展道路,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要抓住“人工智能+”的发展机遇,拓展一批可商业化的应用场景,集聚一批优质的创新和产业资源,率先布局若干市场潜力巨大、天花板很高的新领域新赛道。
杭州的意思很明确,杭州要发展的工业,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以科创为灵魂的新兴工业,比如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
从收获来看,杭州目前的工业实力,已经超过了以制造业为优势的武汉。
根据两个城市公布的2024年统计年鉴来看,2023年武汉规上工业总营收15658.9亿元,杭州为21986.68亿元。
此外,制造业千亿产业数量上,杭州也超越了武汉。
2023年,武汉有4个营收过千亿的产业。
![]()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武汉市统计局
杭州有6个千亿产业。
![]()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杭州市统计局
此外,今年前三季度杭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2%,与南京并列位居十强城市第三。
其中新兴产业增速非常强劲。
分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5%和33.0%。分产业看,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7%、9.5%和9.4%,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3.2和3.1个百分点。分产品看,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82.9%、97.9%和229.1%。
成都前三季度增速,工业贡献同样尤为重要。
成都统计局披露,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5%,同样领跑十强城市。
![]()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具体来看,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61.8% 、 20.2% 、 14.1% 、 10.8%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1.2% 。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新能源汽车、智能手表、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增长 238.0% 、 54.4% 、 38.9% 。
成都由于人口规模大,之前的优势一直在消费。
成都的经济很强,但工业并不强。
恰如四川日报今年提到的,一直以来,成都面临工业占比“未强先降”的困扰。
2024年我国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城市排行中,成都以1.8万亿元总额排在全国第12位。
而经济总量在成都之后的佛山、东莞、宁波、无锡、天津,其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已突破2万亿元。
工业实力位居第一的深圳,规上工业营收超5.4万亿。
![]()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其中无锡2023年数据
成都的制造业不够强,还表现在千亿产业数量上。
根据工信部划分的41个工业大类,成都涵盖37个工业种类。
成都2024年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在37个工业种类中,营业收入超千亿的数量,仅4个。这里强调的是单个产业,而非产业集群。
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成都市2024年统计年鉴
这一数量与规模,与工业强城深圳、苏州、东莞、宁波、无锡、佛山相比,相差甚远。
不过这几年和杭州一样,成都也在疯狂补短板。
以今年来说,上半年已有的重点产业链中,成都把一半以上的席位给了制造业。数据显示,上半年,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7.8%,位居全国GDP前十强城市前列。截至今年上半年,成都工业投资已连续12个月保持40%以上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成都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 18.0% ,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 11.6 个 和 10.9 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 20.2%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8.9%。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绿色食品制造业分别增长22.1%、34.5%、18.7%。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1.6%。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31.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9.2%。
这意味着,成都正在疯狂向制造业砸钱。
这个趋势,未来若干年都不会改变。
因为在今年9月24日四川省发布的《关于支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与9月25日四川日报发布的《四川需要更大更强的成都》都明确定调:
将支持成都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做强核心竞争力、做优功能品质,打造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新标杆。
到“十五五”时期末,成都经济总量超过3.2万亿元。这意味着从2025年到2030年的6年时间里,成都的GDP需要平均每年增加1400亿元以上。
![]()
![]()
而要继续做强做大城市,主要从两个路径出发。
一个是补工业短板,另一个是补远郊区县短板。
03
强省会,仍是坚定不移的战略
无论是继续做强做大做优成都表态,还是四川需要更大更强的成都叙事,都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
四川仍将坚定不移地执行强省会战略。
之后,甘肃省也跟随四川,再次强调了强省会战略。
甘肃日报更是喊出了“省会强则全省强,省会兴则全省兴”的口号。
![]()
这里又回到了到底是强省会好还是均衡发展好的问题身上。
本号一直以来的观点就八个字:
强则兼顾,弱则核心。
很多人认为,强省会是对省内其他城市的压榨。
但站在更高的视角来看,对于内陆省与自治区来说,唯有强省会才能有盼头。
强省会与均衡发展,无所谓好坏,适应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或者可以这样说,强省会与均衡发展,只是地区发展不同时代、不同实力的需要。
一言以蔽之,强省会与均衡发展,都是时代选择的结果,更是自然地形的结果。
不久前,本号写过一篇文章以省内第一城与倒数第一城差距为标准,衡量了内地27个省与自治区内部发展差异大小。
得出的结论是四川、黑龙江、云南、广东、青海、陕西、湖南内部的不均衡非常突出,尤其是四川。
![]()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四川、黑龙江、云南、青海、陕西、湖南都是走强省会路线的。
而看似不走强省会路线的广东,为何也这么不均衡?第一城深圳的GDP是倒数第一城云浮的28.1倍。
原因在于,如果将珠三角视作一个整体,广东其实也是单核地区。
广东看似有双中心(深圳、广州),俩辅助(佛山、东莞),但从上帝视角和极不均衡的发展现状来看,实则也是单中心发展,珠三角视作一个城市。
![]()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这同样也是地形构造决定的。
广东陆地地表形态主要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台地四种类型,地形总体呈北高南低之势。山地、丘陵居多,全省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5.3%,其中粤湘交界处的石坑崆为全省第一高峰,海拔1902米。海拔在500米以下的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27.4%。草地分布面积较小,占土地总面积的0.02%。平原分为三角洲平原和河谷冲积平原两种类型,占土地总面积的23.4%。
其中最大的平原就是珠三角冲积平原,因此广东的产业最适合集中在这块最大的平原地带发展,也就形成了珠三角独强,粤东粤西粤北孱弱的格局。
这是广东难以均衡,而江苏发展均衡的根本逻辑之一。
所以说,即便看似均衡的广东,在地形条件限制之下,也存在广义上的单核发展。
遑论四川呢。
四川经济第一城成都2024年GDP高达23511.34亿元,同期的倒数第一城阿坝州只有570.11亿元,成都是阿坝的41.2倍。
四川的极度不平衡,是强省会战略决定的。而强省会战略则是地理格局决定的。
四川位于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低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
能够提供给四川发展的,就是四川盆地,也即成都平原这一带。
![]()
地理形势叠加抵御沿海虹吸,推着四川往强省会路上狂奔。
也成就了成都在四川省内一柱擎天般的存在。
![]()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也正是这种强省会战略,才成就了如今的四川。
所以说,对于地形地貌复杂的中西部省域来说,强省会是最好的选择。
有限的产业若不集中在省会与首府,不强省会强首府,对于缺钱、缺产业、缺人才、缺环境的中西部地区,如何才能招架得住东部的人口虹吸?
当然,即便强省会强首府,对于在发展上处在天然劣势中的西部地区,依旧难以改变人口外流的形势。
但,本号认为,中西部地区各省区的强省会,不是为了吸引东部人口,因为根本吸不动。
也不是为了已经离开的人,而是为了留下来的人活得更有尊严。
让愿意留下来、被迫留下来的人,在强省会战略之下,能够有更好更多的选择,找到相对好的工作,过上相对便捷、舒适的生活,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交通服务。
能做到这一点,才是一个省一个自治区最大的体面。
原创不易,辛苦动一动你的小指头,在文章右小角点个在看、点个赞。欢迎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